如何鉴别高仿东珠,一定要记住!
辽金元三朝皆发祥长城以北,尤其金国完颜氏起事于吉、黑古肃慎之地。金人知道家乡河流产珠宝,亦採拾佩饰,但不称“东珠”。辽金元三史《舆服志》中帝王衮冕均无“东珠”之名。比如《金史.舆服志》:“天板下有四柱,四面珍珠网结子。”《辽史.舆服志》:“金饰,垂白珠十二旒。”《元史.舆服志》:“冠之口围,萦以珍珠。”以上文字中的“珍珠”很可能含有产自东北的江河蚌珠。由此确定,明代之前的淡水北珠,不仅汉人不谓之“东珠”,辽金元三外族亦无此称谓。
东珠珠蚌生长于松花江及支流深处。东北天气寒冷,春秋两季水寒刺骨,只有到了夏天,人才可以潜入江河深处摸捞珠蚌,就是蛤喇。这过程,就是高士奇在《扈从东巡日录》中所写的“夏取珠”。
东珠因硕大饱满、圆润晶莹,并且能散发出五彩光泽,用它制成的首饰光彩熠熠,尽显高 贵奢华。因此,它受到清代宫廷的青睐而在皇帝和后妃的首饰及器物装饰中普遍使用。同时,由于东北是满族的发祥地,钟爱并珍视产自东北的特产东珠。
明清两朝,我国南方的采珠业已经非常发达,但是清朝统治者只偏爱产量稀 少的东珠。满清皇 室深受佛教的影响,清代官服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的朝珠起源于佛教的念珠,而东珠制作的朝珠则是最 高地位的象征,只有帝后和皇太后可以佩戴,以此表达对于龙兴之地的尊崇。
东珠发源于满族故乡,也因此受到满族人喜爱。纵观历史,它的兴盛是由于清政 府,衰败也是由于清政 府,可以说东珠采珠业的发展成为了清政 府兴衰的一个缩影。
在珍珠界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叫做“西珠不如东珠,东珠不如南珠”。相较于享誉盛名的南珠来讲,东珠的发展的确稍显没落。但殊不知在历史上,东珠拥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甚至在清朝时期对于东珠的佩戴还确立了十分严苛的制度。那么东珠为何被皇 室所青睐,又为何会走向没落呢?下面就请大家跟随小编的脚步来揭开东珠的神秘面纱吧。
所谓"东珠",是清朝将产自于东北地区的珍珠称为东珠(或北珠),用于区别产自南方的南珠。亦被称为"北珠、大珠、美珠",乃是从黑龙江流域的江河中出产的淡水珠蚌里取出的一种珍珠。其与一般珍珠相比因晶莹透彻、圆润巨大,而更显王者尊贵,自古以来便成为中国历代王朝所必需的进献贡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