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俊田 徐小东/散文/童年的看青人
说起儿时乡村的那些故事,真是千奇百怪,有的让人愤怒,有的让人流泪,有的让人温馨回味,老百姓的生活是离不开故事的,没有故事便没有生活。可我要说的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这些半大小子与乡村看青人的故事。
在我童年的时候,我们的国家还处于一大二公的计划经济时代,老百姓所渴望的“三自一包”正受着无情批判,农村还没有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的生产能力也远未得到发掘,加之农家人口多,以及生产队虚报产量等原因,乡村老百姓一年到头累死累活地劳动,也仍然免不了饱受饥饿的煎熬,尤其是人口多、劳力少,又没有稳定收入的农家,更是如此。
青黄不接的六、七月是老百姓日子最难熬的关口,往往是粮食刚分到各户,还等不及晾干,乡亲们就在碾子上碾成面,用以解决餐桌上的危机了。
在地里的庄稼逐渐成熟,各家各户的口粮短缺的时节,社员们偷偷到地里,掰两穗玉米,刨两块地瓜,压一压孩子的哭闹也是常有的事。那时,村里都会安排几个看青的,主要是看护地里待收获的庄稼,防止被人恶意偷窃,或是被野生动物祸害,还有的是看护被封的,需要长期养护的山野。看青的多由“楞头青”和身强力壮的光棍汉担任,因为他们能做到不怕伤人,不怕报复。
那些看青的人,有的在地势高的地方搭个窝棚,自己起个锅灶,坚持日夜值班。还有流动巡查的,在路口设卡的。出于防止野兽、歹人的伤害,看青人有的背着火药枪,有的腰间别把镰刀,或扛一根头上装有铁尖、铁勾的木棍,煞是威风。
在经济贫困的年代,可怕的饥饿是远比面子更狠的,很多小孩也都有从地里偷粮食吃的经历,小孩子嘛,大人们是不太计较的,大不了是挨顿揍。活人哪能让尿憋死呢。但是大人们就不同了,有一天上午,邻家人缘挺好的张大妈为了安抚哭闹不止的两个幼子,便怀着侥幸的心理偷了地里两个拳头大小的红薯和两穗玉米,结果被不讲情面的看青人给抓了个现行,还被游了街。那天,她的胸前挂着两只玉米捧子,一路敲着锣,一路喊着:我是小偷,我没脸。看到人们有的投去了鄙夷的眼光,但许多像母亲一样心慈如佛的大姨、大婶不忍看下去了,纷纷抹着眼泪跑回家里,给她端来一捧、两捧的小麦或大米。在陪着张大妈回家的路上,游街时一个眼泪也未曾掉过的张大妈,突然放声大哭了起来:谁无孩子,谁无老人,谁愿意因为偷把粮食而毁了一世清白,但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可怜的孩子被活活地饿死啊,那样将来到了那边,我怎么和他们死去的爹交待啊。
母亲告诉我,那时粮食凭票供应,你就是有多少钱也难以买到馒头、面包等吃的。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第一个年头,可把人们给饿怕了,大人都有被饿死的,村里那年出生的孩子,只有饲养员家的一个孩子活了下来。有一次,长我八岁的姐姐哭闹了半天,母亲咬牙给她买了个面包,手中的小半个面包刚吃了几口,一位长相端庄的漂亮姑娘一把将面包抢过去,往上面吐了几口唾沫,就拿着跑了。
游街,具有震慑力,胆小的、好面子的人看了,都不敢再去地里搞那些“小动作”了,还是嫌丢人现眼。
说句心里话,我对看青的人还真没多少好印象,背地里也常咒他们走狗屎运。他们中有大部分人都是手里有了一点权力,好像要专门和无权无势的老人、妇女和小孩们作对似的。这些人的作法也够阴毒的,常常蛮横地没收孩子们挖野菜、采草药、拾柴草的小镐、小筐等工具,非让家长来讨要才行,小孩们中因此挨哥哥揍、挨家长揍的还真不少。
不过不管怎么说,规矩是靠人掌握的,地里那些庄稼还是不可避免要丢一些的,那总比让人饿死强啊。就说我们村里的第一大美妞张二玲吧,家有小她七、八岁的三个小弟弟经常饿得哇哇地哭,饿急了没东西吃时,还会将她后背咬得青一块、紫一块的,孩子们的妈妈是又馋又懒又自私,实在没办法的情况下,二玲妹子不得不去结识看青的张二愣子。从那以后,家中的三个小弟弟再饿了,将她哭闹烦了的时候,她到地里去转一转就行了。
那天晚上,张二愣子从她家门口过,饿得前心贴后心的张二玲笑嘻嘻地迎上前去,“我说二哥吔,干啥去呀。”“上地里去呀,勤看着点,防止有人偷粮食呀。”二愣子这样回答着,两只眼睛却有意无地看着张二玲鼓胀胀的胸脯,腿都快迈不动步了。“来和妹妹呆一会儿吧,妹妹我今儿个想让哥哥开开眼呢。”二愣子进门后,趁着屋里没人,张二玲麻利地解开了上衣衣扣,胸前便跳出了两个白晃晃的“大白兔”。这光棍汉一下子便傻了眼,他何时看过这稀罕物呀,“还是二妹妹对二哥好。”“二哥若也对俺好,二妹妹是不会亏待你的,你明白吧?以后,经常到二妹妹家来串门啊。”“好。”“这才像亲二哥呢,经常来,欢迎呢。”
从那天后,俩人越来越熟,关系越来越好了。
二愣子前脚刚走,张二玲妹妹就背起柴篓到地里去拾柴火,并悄悄地在柴篓底下放了一、两个玉米棒子,上面用青草和高梁叶子盖好,二愣子见着也不问了,有时还说,二妹妹我帮你背吧。
那天,二愣子又来到张二玲家,“二妹妹,我想……”“你想啥,妹知道呢,光棍想媳妇儿,妹给你保媒,包你成。”“啊……啊……”二愣子刚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后来,我和姐姐去地里采高梁叶子时,遇见了村里漂亮的哑巴姑娘从地里回来,她对姐姐神色惊恐地叫着,用脚在地下划了一个圆圈,又吐了一口唾沫,踩了一下,并摘下一片高粱叶子几下子撕破,便背起背篓,匆匆地跑开了。回家后,我们同母亲说了此事,母亲沉思也好久,也没说一句话。过了没几天,村里来了一辆汽车,四五个穿警服的人来到二愣子家,亮明证件后,将二楞五花大绑地带走了,以后,我们听母亲说,二愣子坐牢是因为他靠手中的权力,在地里非礼了哑巴姑娘,也不清楚被判了几年的刑。
母亲平时经常告诉我们,人穷也要有志气,千万不要去偷,即使为了能够活下去,也不能那样做。在收秋的时候,我们小学生经常下地劳动,同大人们一样为生产队的颗粒归仓而努力,由于连累带饿,我常常头昏眼花,老师悄悄告诉我说:你的体质太虚弱了,悄悄地到棒子地里去捡些花生吃吧,只要不往家里拿,这是不算偷东西的,你还要继续劳动呢,否则会饿昏的。慈爱的老师给我留下了一生难忘的记忆。
那时,庄南头的大水坑边有一大片甜瓜地,那里的甜瓜特别甜,这对我们这些半大小子有相当大的诱惑力,但精打细算过日子的长辈是不会给我们一分钱买零食的。一次,在我们从地里参加劳动后,抬着空水桶走在回家的路上,饿得腿都发软了。年龄大我几岁崔洪钢就和大家商量:谁想吃瓜,咱们一起去瓜地爬瓜。咱就偷这一次,成不成功也不许跟别人说,特别是不能让老师、家长知道,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见我们不说话,小崔又咬着牙说:你们两个女同学负责站岗,其余的三个人爬瓜,爬几个瓜来,一人一个,如被捉住游街的话,惩罚由我们脸皮比城墙厚的半大小子来承担,与你们这些女孩子没关系的。
瓜地四周都是棒子地。我们趴在棒子地和甜瓜地的边缘地带,看准喽,贴着地面溜过去,一会瓜就爬成了。这五个小孩,吃着甜甜的瓜,肚子也不那么饿了。正在我们吃的高兴的时候,拿着一本小册子的看青人突然来到了我们身边,“你们偷瓜了,兔仔子。”看青人一声断喝吓得我们脸都白了。
“你咋这样说话?啊?吃瓜就是偷的?不兴是我们自己买的?不信你去追那个卖瓜人,问问?”天不怕地不怕的洪钢就是不承认。看青的怎么问也问不出结果,也许是看我们吃像忒可爱,或是出于敬重我们这些读书人,虽然憋了一肚子,也无可奈何地笑了笑,并告诉我们:下回再偷瓜的话,别让我抓个现行,也注意别再“二了巴叽”,又瞎摸和眼的,将没有成熟的小瓜崽儿也给我祸害了。另外,在必要的时候,你们可得都给我作证啊,等日后生产队分瓜的时候,我家的那一份得如数少分五个才行,遇上你们这几个活大爷,我是一点脾气也没有,该是我前几辈子欠了你们的,还得给你们擦屁股。看着看青人骂骂咧咧地走了,洪钢和我说:这看青的是咱熟人,在去年全村扫盲时,自己曾教他认识了“锅、碗、瓢、盆”等一百多个常用字,也够通情达理、给面子的。过了一会儿,细心洪钢又和我们说:这事好像还没完呢,如果他要向咱们家长和老师告黑状的话,那可就彻底坏菜了。小伙伴们一起安慰他,不怕的,如果他敢那样办绝户事,就是他请我们偷瓜,下次二大爷也不会来了,并且咱们得记着好好报复他,每天都趁他深夜睡着的时候,到他的窝棚四周来拉屎,让他出门就踩屎,交下半辈子的狗屎运,让他知道咱们这些半大小子可不是好惹的。后来,那件事就平安过去了,我们也没再忍心去偷瓜。
憋气也好,顺气也好,那些看看青的人,总体来看是不错的,他们敢抓敢管,认真负责,护了青,护了秋,护了集体利益,虽然也出点个别问题,但不伤大局。
值得庆幸的是,在以后的几年里,我们的国家很快就实行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和山野都承包到各户了,勤劳善良的老百姓劳动积极性空前高涨,并纷纷摆脱了贫困,向全面小康社会高歌猛进,家家粮食吃都多得吃不了,谁还会不顾脸面去地里“偷”呢?看青的这行当就自行消亡了,看青人的故事也就没有续集了,但那些刻骨铭心的故事却让人一生难以忘怀,它们时时激励我由衷感恩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感恩国家、社会的飞速发展,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一份份微薄的力量。
作者:崔俊田
主 办:遵化市作家协会
顾 问:关仁山 峭 岩 李春雷 杨立元
东 篱 王立新 马 良 张国印
主 编:曹雪艳
副主编:王翠红
编 辑:
小说与儿童文学:代文静
散文与报告文学:杨晓健 徐小东
现代诗歌:王翠红 王颖春
古体诗词:刘艳琴
评论与文学动态:梁淑艳
本期编辑:徐小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