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印乡痕| 说灯
全文共2168字 阅读全文需7分钟
几天前,卧室的灯暗了下来,不知何故,又开关了几次还不亮,看看其它地方都无异常,便知是灯管出了问题,俗话称——烧了。
第二天,买灯管前,怕出错先用手机将灯管拍了下来,可到灯具店转来转去也没见着想要的。
店内的灯大大小小,或圆或方,或长或短,形形状状,让人有些眼花缭乱。售货员看着我手机里的照片,笑着说,这样的灯管早就退出市场了。接着推荐起了店内产品——LED的、Cree的,冷白色的、暖白色的……面对我这OUT之人,年轻人似乎很有耐心,讲的兴趣盎然。甚至延伸至了电的发明人本杰明·富兰克林和白炽灯的发明者爱迪生。
面对琳琅满目的灯及灯饰,真的感慨人们对美的追求如些孜孜不倦,把个取亮照明的初衷推向了极致。
你知道咱这儿是什么年代有的电灯吗?没电灯时是什么样子?我顺口问了一句,售货员稍稍一怔,有些意外般然后摇了摇头,脸上的表情似乎像在问我——问这何用?神情里没有丝毫的0UT表现。如今,也许不时尚是0UT,而不知曾经的过去是不显0UT的。是啊,人们,尤其是年轻人谁知道谁又想知道这些往事呢!
可往事也是事,且有些是不易忘记的。于是,就又想起了几十年前关于灯和电的事情。
电灯之前点的是酥油灯,就是用荜麻籽油。再后来用煤油灯,煤油灯也叫洋油灯,因为煤油开始是靠进口的。煤油灯是农家唯一的照明工具。每当夜晚降临家家户户便要点灯取亮。民间有个关于灯的迷语——东西不大,屋里装不下。
灯的材料有陶瓷的也有玻璃的。玻璃灯有玻璃罩。灯的款式也单一,高盈尺,望上去犹如站起来的大老鼠,上为灯盖灯焾、中为油罐、下为灯柱与底座,整体呈上大下小状,当然为了稳定,灯底比较大,只是有些单薄,便不那么显眼了。灯亮微小,正如“灯光如豆”所言。如果家庭主妇需做针线或孩子写作业或要看书时,女人往往会从发髻上抽出金属簪把灯拔亮些。灯高下亮——人们总把灯放在较高的地方。也会把屋墙留个洞,叫灯窑,放上点着的灯,会照亮住屋与堂屋—— 一灯两用,显出乡人的智慧。
煤油缺,却又需花钱买,于是,村人既要点灯看亮,又要省油省钱。点灯熬油是划不来的,即使屁股再沉的串门人也需看看灯火亮不亮或主人脸色如何,感觉稍有不对,就会说今儿不早了,然后麻溜地走人……
会过日子,省油惯了的人家,一年只用一两斤煤油。
后来有了马灯,也叫提灯。铁制的,油罐在底部,中间是玻璃罩,上有金属提手。这种灯的特点是亮度强,手一捻滑轮,捻头突上来,亮了半个天地;还有就是防风,室外提着走,不用担心被风吹灭。只是费油再加上灯自身价钱贵,农户便难见其身影了。
马灯常挂于生产队马棚或秋场里竖起的木杆上,土地上长出了星星般,犹如一种诏示。
慢慢且悠长的暗夜中,马灯亮起来,灯光在风中忽大忽小、忽明忽暗地晃动着,羸弱且顽强。想来,马灯应该是展示乡村夜色的先行者,它与明月与北斗默视交流,于宁静或风雨中沟通了大地与苍穹。人们望一下马灯的亮光再远眺星空,内心的空间被无限扩大——那遥远而熣璨的天河,那挂在天幕上的眨着眼睛要说话的万点星光,那时大时小、时亏时盈、时明时暗的月亮和月亮上的白兔与嫦娥的传说不知引发了乡人多少想象与情思!
煤油灯时代,是夜色漫长的时代,是寂寞的时代,当然也是具有想像力的时代——故事、神话等各种口头文学丰盈了瘦长的农家岁月。
村里有了柴油机以后,有人用包装药的玻璃瓶改装油灯,在金属瓶盖上拧个自行车轮胎气门,装满油后点着灯焾,灯亮大小用气门上的螺丝上下调整。柴油灯油烟大,火苗上端拉出条黑线,时间一长,弄得人鼻眼痒痒的,手指一抠黑糊糊的。
六十年代末期的一年春上或秋上(记忆中是气温宜人的季节),村里开始送电工程了。先是在街边挖坑,间隔二三十米距离挖一个,接着运来用沥青刷过的黑黑的木杆栽在坑内,每一根都直直的有“大海碗”粗细,顶上安着横单、偏单,接着安瓷瓶挂电线。
挖坑栽杆由村上年轻人干,而其它活则由外来的电工师傅完成。当师傅蹬脚扣爬上电杆挂着安全带身体左右倾斜悬于空中时,引得地上围观的村人一片惊叹,哇,真是让人开眼了——能得天上耍把戏!
从电线杆往农舍拉电线、安开关、装灯泡,一切完毕后,电工师傅冲着主人说,拽灯绳!看稀奇的主人便一脸兴奋地拽了下灯绳,随之倒挂的如和尚头般的灯泡亮了,屋里有了太阳般,亮亮的有些刺人眼睛!
点电灯喽!点电灯喽!一声声惊喜从一个个农院传出来,于是整个村子沉浸在明亮的喜悦中……
有电灯以后,又有了动力电源,村里陆续有了粉碎机、碾米机、磨面机、脱粒机、用电水泵……
电的应用给农村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对生产生活影响是革命性的——煤油灯、石碾、石磨、石磙等诸多伴随人们悠长岁月的用具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了或被遗忘或被收藏的以往记忆。
初用电灯时,闹过不少笑话,有人对着灯泡抽旱烟,慌乱中有人为遮光用衣服围裹了灯泡却忘了拽灯绳关灯。
……
遵化开始使用网电发轫于建明公社。据《遵化县志》载:一九五九年冬,中共河北省委书记林铁到建明公社视察,为使这个全国闻名的公社尽早实现“四化”(水利化、电气化、机械化、化肥化),把供电任务交给了唐山供电局。一九六零年一月,唐山供电局组织本局和其它各大厂矿电工500多人参加施工,整个工程全部铺开,在城南学庄子建35千伏简易变电站一座,主变1000千伏安,架设35千伏线路45公里(由丰润至学庄子),安装配电变压器48台,计1550千伏安,到春节前夕竣工送电。从此,本县开始使用网电。
建明公社是遵化县(市)最早用上网电电灯的。
作者简介
张国印,河北省遵化市人。在各级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五十多万字。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唐山市作家协会会员,遵化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文集《时光·岁月·记忆》。
平台征稿启示
1、投稿邮箱:yanshanshiwen@163.com
2、来稿请用word格式排版,并附上作者姓名、个人简介、生活照一张及个人微信号一并打包发送到投稿邮箱。
3、稿件须是网络原创首发作品,文责自负。
4、投稿后一周内未收到回复即另行投往他处。
5、读者赞赏的一半为作者稿费,稿费每月发放一次。
顾 问:关仁山 峭岩 李春雷 杨立元 东篱 王立新 马良 张国印
主 编:曹雪艳
副主编:王翠红
编 辑:
小说与儿童文学:代文静
散文与报告文学:杨晓健 徐晓东
现代诗歌:王翠红 王颖春
古体诗词:刘艳琴
评论与文学动态:梁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