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印乡痕| 说灯

全文共2168字         阅读全文需7分钟

几天前,卧室的灯暗了下来,不知何故,又开关了几次还不亮,看看其它地方都无异常,便知是灯管出了问题,俗话称——烧了。

第二天,买灯管前,怕出错先用手机将灯管拍了下来,可到灯具店转来转去也没见着想要的。

店内的灯大大小小,或圆或方,或长或短,形形状状,让人有些眼花缭乱。售货员看着我手机里的照片,笑着说,这样的灯管早就退出市场了。接着推荐起了店内产品——LED的、Cree的,冷白色的、暖白色的……面对我这OUT之人,年轻人似乎很有耐心,讲的兴趣盎然。甚至延伸至了电的发明人本杰明·富兰克林和白炽灯的发明者爱迪生。

面对琳琅满目的灯及灯饰,真的感慨人们对美的追求如些孜孜不倦,把个取亮照明的初衷推向了极致。

你知道咱这儿是什么年代有的电灯吗?没电灯时是什么样子?我顺口问了一句,售货员稍稍一怔,有些意外般然后摇了摇头,脸上的表情似乎像在问我——问这何用?神情里没有丝毫的0UT表现。如今,也许不时尚是0UT,而不知曾经的过去是不显0UT的。是啊,人们,尤其是年轻人谁知道谁又想知道这些往事呢!

可往事也是事,且有些是不易忘记的。于是,就又想起了几十年前关于灯和电的事情。

 

电灯之前点的是酥油灯,就是用荜麻籽油。再后来用煤油灯,煤油灯也叫洋油灯,因为煤油开始是靠进口的。煤油灯是农家唯一的照明工具。每当夜晚降临家家户户便要点灯取亮。民间有个关于灯的迷语——东西不大,屋里装不下。

灯的材料有陶瓷的也有玻璃的。玻璃灯有玻璃罩。灯的款式也单一,高盈尺,望上去犹如站起来的大老鼠,上为灯盖灯焾、中为油罐、下为灯柱与底座,整体呈上大下小状,当然为了稳定,灯底比较大,只是有些单薄,便不那么显眼了。灯亮微小,正如“灯光如豆”所言。如果家庭主妇需做针线或孩子写作业或要看书时,女人往往会从发髻上抽出金属簪把灯拔亮些。灯高下亮——人们总把灯放在较高的地方。也会把屋墙留个洞,叫灯窑,放上点着的灯,会照亮住屋与堂屋—— 一灯两用,显出乡人的智慧。

煤油缺,却又需花钱买,于是,村人既要点灯看亮,又要省油省钱。点灯熬油是划不来的,即使屁股再沉的串门人也需看看灯火亮不亮或主人脸色如何,感觉稍有不对,就会说今儿不早了,然后麻溜地走人……

会过日子,省油惯了的人家,一年只用一两斤煤油。

后来有了马灯,也叫提灯。铁制的,油罐在底部,中间是玻璃罩,上有金属提手。这种灯的特点是亮度强,手一捻滑轮,捻头突上来,亮了半个天地;还有就是防风,室外提着走,不用担心被风吹灭。只是费油再加上灯自身价钱贵,农户便难见其身影了。

马灯常挂于生产队马棚或秋场里竖起的木杆上,土地上长出了星星般,犹如一种诏示。

慢慢且悠长的暗夜中,马灯亮起来,灯光在风中忽大忽小、忽明忽暗地晃动着,羸弱且顽强。想来,马灯应该是展示乡村夜色的先行者,它与明月与北斗默视交流,于宁静或风雨中沟通了大地与苍穹。人们望一下马灯的亮光再远眺星空,内心的空间被无限扩大——那遥远而熣璨的天河,那挂在天幕上的眨着眼睛要说话的万点星光,那时大时小、时亏时盈、时明时暗的月亮和月亮上的白兔与嫦娥的传说不知引发了乡人多少想象与情思!

煤油灯时代,是夜色漫长的时代,是寂寞的时代,当然也是具有想像力的时代——故事、神话等各种口头文学丰盈了瘦长的农家岁月。

村里有了柴油机以后,有人用包装药的玻璃瓶改装油灯,在金属瓶盖上拧个自行车轮胎气门,装满油后点着灯焾,灯亮大小用气门上的螺丝上下调整。柴油灯油烟大,火苗上端拉出条黑线,时间一长,弄得人鼻眼痒痒的,手指一抠黑糊糊的。

六十年代末期的一年春上或秋上(记忆中是气温宜人的季节),村里开始送电工程了。先是在街边挖坑,间隔二三十米距离挖一个,接着运来用沥青刷过的黑黑的木杆栽在坑内,每一根都直直的有“大海碗”粗细,顶上安着横单、偏单,接着安瓷瓶挂电线。

挖坑栽杆由村上年轻人干,而其它活则由外来的电工师傅完成。当师傅蹬脚扣爬上电杆挂着安全带身体左右倾斜悬于空中时,引得地上围观的村人一片惊叹,哇,真是让人开眼了——能得天上耍把戏!

从电线杆往农舍拉电线、安开关、装灯泡,一切完毕后,电工师傅冲着主人说,拽灯绳!看稀奇的主人便一脸兴奋地拽了下灯绳,随之倒挂的如和尚头般的灯泡亮了,屋里有了太阳般,亮亮的有些刺人眼睛!

点电灯喽!点电灯喽!一声声惊喜从一个个农院传出来,于是整个村子沉浸在明亮的喜悦中……

有电灯以后,又有了动力电源,村里陆续有了粉碎机、碾米机、磨面机、脱粒机、用电水泵……

电的应用给农村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对生产生活影响是革命性的——煤油灯、石碾、石磨、石磙等诸多伴随人们悠长岁月的用具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了或被遗忘或被收藏的以往记忆。

初用电灯时,闹过不少笑话,有人对着灯泡抽旱烟,慌乱中有人为遮光用衣服围裹了灯泡却忘了拽灯绳关灯。

……

 

 

遵化开始使用网电发轫于建明公社。据《遵化县志》载:一九五九年冬,中共河北省委书记林铁到建明公社视察,为使这个全国闻名的公社尽早实现“四化”(水利化、电气化、机械化、化肥化),把供电任务交给了唐山供电局。一九六零年一月,唐山供电局组织本局和其它各大厂矿电工500多人参加施工,整个工程全部铺开,在城南学庄子建35千伏简易变电站一座,主变1000千伏安,架设35千伏线路45公里(由丰润至学庄子),安装配电变压器48台,计1550千伏安,到春节前夕竣工送电。从此,本县开始使用网电。

建明公社是遵化县(市)最早用上网电电灯的。

作者简介

张国印,河北省遵化市人。在各级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五十多万字。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唐山市作家协会会员,遵化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文集《时光·岁月·记忆》。

平台征稿启示

1、投稿邮箱:yanshanshiwen@163.com

2、来稿请用word格式排版,并附上作者姓名、个人简介、生活照一张及个人微信号一并打包发送到投稿邮箱。

3、稿件须是网络原创首发作品,文责自负。

4、投稿后一周内未收到回复即另行投往他处。

5、读者赞赏的一半为作者稿费,稿费每月发放一次。

顾  问:关仁山  峭岩  李春雷  杨立元   东篱  王立新  马良  张国印

主  编:曹雪艳

副主编:王翠红

编  辑:

小说与儿童文学:代文静

散文与报告文学:杨晓健  徐晓东

现代诗歌:王翠红  王颖春

古体诗词:刘艳琴

评论与文学动态:梁淑艳

(0)

相关推荐

  • 《锦瑟》何向阳签名,钤印,日期

    [周哥甄选]名家签名书推荐:<锦瑟>,签名,钤印,日期 作者:鲁迅文学奖得主,河南作协副主席何向阳老师 <锦瑟>是何向阳继<青衿>之后出版的第二部诗集,收录了她20 ...

  • 老一辈记忆中无处不在的油灯,你知道几种? | 老底子

    每当夜幕降临,无数绚丽的灯光 便会从大街小巷中亮起 为匆匆的行人点亮回家的路 不过,在生活拮据的年代 人们是没有这么好的照明条件的 闵行老一辈人的少年时代 是用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老灯具 度过漫漫黑夜的 ...

  • 煤油灯的记忆

    一些伴自己成长的老物件,虽已销声匿迹,但每每想起,总能勾起那段难忘的时光.煤油灯在我儿时,是光明的使者.学习的伴郎.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煤油灯是家家户户的必需用品,每个屋的炕头墙上都挂着一盏煤油灯.& ...

  • 煤油说

    煤油说 <青海那点事>之十七 感谢台湾那个曹科长先生,因了他说"大陆用煤油炸油条",才想起就煤油有关的事铺陈一篇小文.先得对曹先生讲一句:你很有必要去看医生了耶,精神病 ...

  • 【原创】没有电灯时,我们用的是这些

    第 229 篇推文                图片:来自网络         在我很小的时候,家里是没有电灯的.那时候,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也是大 ...

  • 摇曳在岁月深处的煤油灯

    乡土散文:摇曳在岁月深处的煤油灯 文:杨晓光 我们这代人,相信每个人的童年都亮着一盏煤油灯.在我们的心里,那是一盏长明的灯,常伴的灯,照着我们走过风,走过雨,走过长长的岁月.一盏煤油灯就是一个温情的世 ...

  • 「散文」煤油灯

    (那些曾经的岁月二) 蓝天,白云,小村庄,是我的故乡,是我曾经的家,是母亲生我养我的地方. 灶台,炊烟,煤油灯,属于一个时代,是我的童年时光,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了深深的印痕-- 乡村的夜,夏天黑的晚,贪 ...

  • 国印乡痕|岳父是本书

    全文共1150字         阅读全文需4分钟 岳父在世时觉得他象加盐的水淡而有味,岳父不在了觉得他象一坛老酒闻久愈香.接下来,随着离别岁月的渐远渐长倒愈发让人感觉他就象一本书,愈读愈耐读起来-- ...

  • 国印乡痕|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全文共2193字         阅读全文需7分钟 农村的改革巨变始于土地,且是个渐进的过程.三四年时间内,先是农活小段承包,然后是联产承包,再后才是彻底分田单干,叫大包干责任制. 小段承包属牛刀小试 ...

  • 国印乡痕| 冀东砸夯号子

    全文共2022字         阅读全文需8分钟 过去,乡村里的劳动往往是沉累的,而乡村里的歌声则是悠扬的. 不知哪时,也不知是谁,把歌声融进了劳动里,于是,那劳动的辛苦里便有了轻松,有了乐趣.砸夯 ...

  • 国印乡痕| 文学里的时光味道

    全文共1575字         阅读全文需5分钟 见我闲人般的日子,便有朋友问我能写几本书,我竟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不知道会写多少,就像稚童不知道自己人生未来一样.因为写作是靠心智的,是水到渠成后再 ...

  • 国印乡痕 / 散文 / 麦秋,麦秋!

    农事里有两个秋天--大秋和麦秋.大秋是所有粮食及其它农作物收获的季节,高粱.玉米.谷子.豆子.粳子.白薯.芝麻.棉花.麻类.萝卜.白菜等等.大秋作物多,成熟时间也早晚不齐,从"处暑十天乱割谷 ...

  • 国印乡痕| 遵化与《人民日报》

    全文共1591字         阅读全文需5分钟 谁都说自己的家乡好,我的家乡河北省遵化市更是可圈可点. 自然遗存与人文景观比比皆是,光世界文化遗产就有两处--人间奇迹之一万里长城和保存最完整.规模 ...

  • 国印乡痕| 一棵树的记忆

    全文共1923字         阅读全文需6分钟 过去农村树多,村内一半的天空中有着树的身影.去个陌生的村庄,指路人左右指引,完了往往会说一句,见着有一片树的地方就到了. 树的品种有槐树.榆树.杨树 ...

  • 国印乡痕| 作家王立新:对文学热爱真切

    本文作者与作家王立新合影 全文共1766字         阅读全文需5分钟 1月9日上午在唐山新华书店参加品书.选书活动,见到些熟悉的文友.因为人不多,初次相逢的几位很快也认识了. 冬天日短,活动完 ...

  • 国印乡痕| 老油房

    全文共1654字         阅读全文需4分钟 编者按 国印老师的乡痕系列散文,如一轴徐徐展开的长卷,向我们展示了华北农村六.七十年代生产.生活的生动画面.在这幅画卷中,有国印老师忠直地体察.宽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