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律赋1 转自中辞海魂 苏家瑞贴
关于律赋 1.
我们介绍的各种句法、段法、篇法的训练都是针对骈赋和律赋来说的,但骈赋和律赋并不完全相同,今天我们在原来的基础上开始律赋学习。律赋是唐代的新生赋体,它是在六朝骈赋与唐代科举“诗赋取士”制度两股力量的推动下形成和兴盛而成为科举考试的工具,律赋的起源,对此一向有诸多争议,从文学发展史的角度而论,律赋的发展和逐渐成熟定型,是经历了一个逐步的、渐近的过程,起源于齐梁,而逐渐成熟于唐代。从律赋重要的文体特征——限韵来看,它的发展应经历了限题、和韵、限赋某字韵及严格的限韵等几个过程。
一、什么是律赋
指有一定格律的赋体。其音韵谐和,对偶工整,于音律、押韵都有严格规定,为唐宋以来科举考试所采用。后世便通称这类限制立意和韵脚的命题赋为“律赋”。一般命题是八个韵字,有时候是四个韵字。律赋,这是古代赋体文学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在骈赋的基础上形成的,也就是作赋必须严格遵守对仗、声律的要求,不得随意而为。律赋的出现和定型,是与唐代科举取士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当时的进士考试,既要作诗,也要写赋。
二、律赋与骈赋的关系
1)律赋与骈赋有传承关系。
律赋大抵出现在初唐,最早期的律赋已不可考,目前所见的最早的是王勃的律赋作品《寒梧栖凤赋》其题韵字(也就是限韵字)是“孤清夜月”——即按这四字的韵部用韵
我们来看一下原文:寒梧栖凤赋(以孤清夜月为韵)
凤兮凤兮,来何所图?出应明主,言栖高梧。梧则峄阳之珍木,凤则丹穴之灵雏。理符有契,谁言则孤?游必有方,哂南飞之惊鹊;音能中吕,嗟入夜之啼鸟。况其灵光萧散,节物凄清,疏叶半殒,高歌和鸣。之鸟也,将托其宿止;之人也,焉知乎此情?月照孤影,风传暮声。将振耀其五色,似箫韶之九成。九成则那,率舞而下。怀彼众会,罔知淳化。虽璧沼可饮,更能适於醴泉;虽琼林可栖,复相巡於竹榭。念是欲往,敢忘昼夜?苟安安而能迁,我则思其不暇。故当披拂寒梧,翻然一发,自此西序,言投北阙。若用之衔诏,冀宣命於轩阶;若使之游池,庶承恩於岁月。可谓择木而俟处,卜居而後歇。岂徒比迹於四灵,常栖栖而没没?
大家看看这篇赋仅仅200多字,既限了韵,又篇幅小,且属对工精确的赋,对于初唐人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文学体裁,大家看看王勃的这篇律赋作品是不是在音律上比六朝骈赋大为规范。
2) 虽然律赋与骈赋有传承关系,但后代人论赋体划分时,皆无一例外地将律赋与骈赋分述别论,其原因有三:其一是体例上,律赋有限韵的特点;其二是唐人对于骈赋的句式加以了开拓,并为句式的划分与使用找到了声律理论;其三是立意主旨上强调“为世所用”。
所以说,无论是研究学者也好,还是初学者也罢,皆是将骈赋与律赋区分开来加以研究学习的。并且唐以后的骈赋与骈文,其声律与句式,非常明显地吸取了律赋的一些优点。
三、律赋的韵数
律赋韵数的多少没有固定,试赋一般以八字,但也没有严格的韵数限制。
四韵:如《秋燕辞巢赋》以“秋冷去急”为韵。题韵是:秋冷去急四个字。
汉落叶兮,火星西流。白露降兮,万物知秋。嘉此燕之有感,将辞巢兮命俦。命俦兮焉求,应节兮周游。去此集彼,正为良谋。经北户以一息,度南轩而久留。久留伊何,我翼新整。虽华屋之可恋,怯高巢之夜冷。得不上下其音,翩翻其景。射白日之淹留,候令辰之光景。乘秋而发,且有便於风高;养羽既成,亦可知其路永。况夫将适之所,必能安据。纵眷乎此巢可居,固难以久而不去。克有攸往,足观来誉。杀气澄秋,晴光满曙。当是美景,此焉骞翥zhù。遂乃横绝阶墀,远谋原隰xí。事必谋始,翔而不集。空长而矫翼弥高,日暮而连飞转急。同发者或有不进,後来
者莫能相及。巢兮徒有,思其所葺。
流,秋,俦,求,游,谋,留 (十一尤,平声)
整,冷,景,景,永 (二十三梗,上声)
据,去,誉,曙,翥 (六御 去声)
隰,集,急,及,葺 (十四辑 入声)
五韵:王起《蒲轮赋》(以「安车礼贤者」为韵)
王者崇招隐之礼,作徵贤之车。既斫(zhuó,砍)轮而合度,亦安蒲而用诸。将使邱园共贲(bì,文饰),岩穴皆虚。则必旌其重贶(kuàn),建此大舆。轮合大规,取迈而行陆;蒲兼柔质,取坐以安居。罔(wǎng无)覆其轨辙,可历於邱墟。载以归朝,尽是渐鸿(渐鸿,从水中进到岸上的鸿雁,喻仕进)之翼;驾而出野,方随系鹤之书。恒翘翘而隐隐,谅求士之本欤(yú,文言助词)。若乃山骋异人,林栖隐者。鸟兽之群方杂,薜萝之衣未舍。或屠钓而忘名,或版筑而在野。耻戋戋(jiān,少)之帛,厥礼未崇;笑孑孑(jié,单独)之旌,好善犹寡。然後时主侧席,哲匠精研。载脂载辖,既攻既坚。蒲也采陂(bēi,pí)泽之丛,有车之用;轮也斫阴阳之木,如日之圜。槛槛兮出中朝之礼盛,辚辚兮入外野而光宣。於是经营草泽,蔺轹(lin lì车轮碾过)云烟。瞻其仪无亏乎翼翼,聆其响且异乎阗阗(tián,充满)。可以出嘉遁(嘉遁,合乎正道的退隐)之硕德,可以载傲俗之遗贤。空谷有驹,自尔而方絷(zhí,栓);鸣皋(gāo,沼泽,湖泊)者鹤,假我而闻天。岂犹邀申公於是日,徵(zhēng)钓叟於昔年。则知轮之设蒲,岩扃(jiōng,门户)是启。将毗(pí,辅助)王者之政,先保贤人之体。致万里之安安,成百僚之济济。岂比夫织而为席,表臧孙(臧孙,复姓)之不仁;缉以成宫,昭令尹之非礼。方今隽已(jùn,贤良)在官,轮犹未安。旁搜丛桂,远缀幽兰。士不病於迈种(mài zhǒng,勉力树德),贤尽出於峰峦。是蒲轮(蒲轮,古代的车)之礼也,乃王化之端而已哉。
六韵:蒋防《萤光照字赋》(以「能励躬必大成」为韵)
士有阅简策,尚专精。恒俾(bǐ)夜而作昼,每聚萤以袭明。期照烛於无隐,俟(sì,等待)沉研而有成。缥帙(piāo zhì书卷)时开,玉篆(zhuàn玉篆,篆书的美称,或仙家名册)共丹(dān huī,红光)辉并耀;银钩下映,繁星与片月俱生。帷幌(wéi huǎng 室内的帷幔)之际,微明舒蔽。或熠熠以光吐,复离离而珠缀。俯而察,焕乎呈科斗之文;静而观,炯尔见雕虫之艺。谅依人以明道,匪韬光以自卫。居暗室者,怀我而载寝载兴;遇明时者,假我而自强自励。用或因物,勤斯饬躬(chìgōng,谨慎自己言行)。不晦乎风雨,不翳(yì)乎昏蒙。临墨池则珠还合浦,映草圣则燎点寒丛。谁谓向乎晦,照篇籍兮无大无小;谁谓藏乎密,随昼夜兮无固无必。金辉始彻,疑清露之腾文;鸟迹旋分,谓灵乌之就日。可以穷永夕(yǒngxī,长夜;通宵),可以佐残灯。舍之则其功不足,用之则其道弥宏。顾萤光之在照,盖欲罢而不能。
七韵: 李君房《献茧赋》(以“将以给宗庙之服”为韵)(君房,贞元时人)
冠六宫六职者,公桑而已矣。既卒蚕於世妇,乃奠茧於天子。稽诸祭典实可重,考诸女工斯为美。信率土而在兹,亦奉先而是以。当其令布明堂,时更青阳。蚕事既卒,女工式臧。然後衣礼服,出棘墙。奉兹珍茧,盈彼懿筐。累累乎如将荐(jiàn,堆积)卵,皎皎乎有类凝霜。既依於后,亦献於王。所以伸(突出)课绩(kè jì,考核政绩)之劳止,展威仪之孔将。遂缲(qiāo缝纫法)三盆,修六服。或黼(fǔ)或黻(fú ,黼黻,指礼服上的美纹),或朱或绿。期有事於王公,庶无劳於杼(zhù )柚。侯其祎(yī,美好)而,实足尚之。享庙之容克备,展敬之礼允厘。斯盖夫人之畏慎,王者之肃祗(zhī,敬)。不然者,赋有纴(rèn,纺)织之筐,贡有畎(quǎn)岱之丝。海人奉冰蚕至止,园客将丝绪(xù)来兹。冠冕之服可成,祭祀之仪可辑。可以重其珍美,可以扬其裼袭(tì xí,穿着礼服)。何必桑坛而世妇斯复,茧馆而夫人乃入,俾(bǐ,使)来者既殚,恒日不暇给。盖欲输於勤苦,表我敬恭。厚礼奉於先祖,躬勤劝乃农功。使三宫之有序,斯百代之攸崇(积聚,多用于贺人寿诞。攸,助词,无义。崇,聚)。是以献茧之道,治国之要。将取媲於三推(sān tuī,帝王亲耕之礼。天子每年正月亲临藉田,扶耒耜往还三度,以示
劝农),明至诚於九庙(jiǔ miao,指帝王的宗庙)。
八韵: 如《木鸡赋》等,这个试赋用得最多,我不再举例了。
九韵: 如《二气合景星》以“其状无常出有道之国”为韵。
十韵:如《千秋赋》以“鹊飞如向月龙盘似映光”为韵
总之,从今存的作品来看,有从二韵至十余韵的不等,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这里就不一一列出全文。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律赋所指的韵数不同于诗之韵数。我们所讲的几韵的多少,意为涉及韵部的多少,与赋文句数及其韵字的个数都无关。
四、律赋的用韵
上面我们说了,律赋是用来科考的。考试给八个字,一般不要求依次用韵。 专家说依次用韵的律赋很少见。要求以八个字作赋用韵,其余的韵字必须在题韵字所在的韵中选用,不得越出。清以前的科考,从来都是将题韵根据文气自然楔入每一个韵部中的任何一句。不分是第一句,还是中间一句,还是最尾一句。网络曾有人说题韵全部楔入句尾是正统,这个说法与清代律赋的畸形发展有关系。我们不要采纳!我们学习律赋还是按照传统的来,不玩文字游戏,不要偏激。题韵要顺乎文气,要自然放在每一个韵部里。
大家知道骈赋的押韵非常灵活:一篇赋押多少韵,或多或少,不拘不限,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也可,平仄混押均可,而律赋的押韵非常严格。律赋是唐宋和清代科举考试中使用的文体之一,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题目之下加以限韵。限韵的目的可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解释题目;二是立下行文的格式规范;三是为了防止科场作弊和统一录取标准。由于韵脚的限制,当时的考生如“戴着镣铐跳舞”,在有限的韵脚之下,尽量发挥才情,以创作出精致遒美的篇章。
律赋一般都限八字韵脚;这八个字是科考的时候提前订好的。而且一般是四个平四个仄
另外 写文章的时候 八个韵部不分前后,但每个韵的那段落里必须有题韵中规定的那个字,这个字在哪个句子的句脚出现不做限制。非科举自己写律赋的 也有题韵为4个字的,我们重点了解八个字的。非科举自己写律赋的 也有题韵为4个字的,我们重点了解八个字的,这八个韵字有以立意为韵脚的限韵和以题为韵脚的限韵两种,也有俗称八股文:
1、以立意为韵脚的限韵
如: 渔父辞剑赋(以「济人之急,取利诚非」为韵)
宋言(唐)
彼子胥兮亡命江湄,赖渔父兮停桡(ráo)在兹。既横流而济矣,因解剑以酬之。厚意殷勤,何惜千金之器;高情特达,竟陈三让之辞。稽其去国无途,迷津独立。前临积水之阻,后有追兵之急。踌蹰而鹤发相哀,顾盼而渔舟可入。忧心尽展,凭刳(kū,从中间破开再挖空)木以何虞;渡口虽遥,挂轻帆而已及。繇(yáo,古同“由”)是拂拭青萍,披陈素诚。念险难以知我,顾提携而赐卿。拔三尺之荧荧,波间电落;横七星之凛凛,掌上风生。叟乃莞尔兴言,搘zhī(同支)颐话志。本期浩淼以排难,讵(jù,岂、怎)可怆惶而徇利。酬仁报惠,诚多公子之心;害义伤廉,且异老夫之意。况乎楚令方急,严刑且陈。尽索奔亡之党,先诛隐匿之人。若以爵禄为念,荣华是亲。则械尔躬而赴国,持尔剑以防身。整棹西归,自受执圭之赏;论功北面,宁亡切玉之珍。盖由恻隐为心,艰危是济。方图散发之乐,岂假吹毛之锐。情高而俗虑难量,语罢而鸣桹(láng,船舷赶鱼入网木棍)忽逝。连环吐月,空临玉匣之间;一叶乘风,渐入寒烟之际。岂不以识达精微,言穷是非。弃霜刃以长往,弄云涛而不归。寂寞岩烟,沉东流之渺渺;凄凉浦树,含落日以依依。异乎义立一朝,名超万古。决云之异状徒逞,皎日之深诚不取。则知美范蠡(越国军事家)而述鲁连(齐国合纵家),信斯人之可伍。
《渔父辞剑赋》一共用了八个韵,“济人之急,取利诚非”就是以立意为韵脚的限韵。
具体再看: 木鸡赋(以「致此无敌,故能先鸣」为韵) 浩虚舟
惟昔有人,心至术精,得鸡之情。情可驯而无小无大,术既尽而不飞不鸣。对劲敌以自持,坚如挺植;登广场而莫顾,混若削成。初其教以自然,诱之不惧。希渐染而能化,将枯槁而是喻。
质殊朴斫(zhuó,砍),用明不竞之由;状匪雕锼(sōu,镂刻),盖取无情之故。然则饮啄必异,嬉游每殊。伫(zhù,堆积)栖心而自若,期顾敌而如无。曰就月将,功尽而稍同颠;不震不悚,性成而渐若朽株。已而芥羽讵(jù)设,雕笼莫闭。卓然之志全变,兀若之姿已致。首圆胫(jìng,小腿)直,轮桷(jué方形的椽chuán 子,)之状俱呈; 觜(zuǐ,嘴)利距,枳枸(gǒu)之--并利。是以纵逸情绝,端良气全。臆离披而踵附,眸眩曜而节穿。惊被文而锦翼蔚矣,迷搴(qiān,拔取)木而花冠烂然。虚╂者怀不才之虞,安能自恃;贾勇者有 攻坚之惧,莫敢争先。故能进异激昂,处同虚寂。郢工误起乎心匠,后阝(fǔ)氏徒惊乎目击。澹然无挠,子綦(qí)之质方俦(chóu);确尔不回,周勃之强未敌。其喻斯在,其由可 徵(zhēng)。驯致已忘乎力制,积习渐通乎性能。是则语南国者未足与议,斗东郊者无德而称。士有特立自持,端然不倚(yǐ,斜靠)。块其形而与木无二,灰其心而顾鸡若是。彼静胜之 深诚,冀一鸣而在此。
接上:
《木鸡赋 》也是一共用了八个韵, 为了分析方便叫大家看的清楚.我们把每个韵为一部分来分析:
(1)惟昔有人,心至术精,得鸡之情。情可驯而无小无大,术既尽而不飞不鸣。 对劲敌以自持,坚如挺植;登广场而莫顾,混若削成。
(2)初其教以自然,诱之不惧。希渐染而能化,将枯槁而是喻。质殊朴斫,用明不竞之由;状非雕锼,盖取无情之故。
(3) 然则饮啄必异,嬉游每殊。伫栖心而自若,期顾敌而如无。曰就月将,功尽而稍同颠;不震不悚,性成而渐若朽株。
(4)已而芥羽讵设,雕笼莫闭。卓然之志全变, 兀若之姿已致。首圆胫直,轮桷之状俱呈;觜利距钴,枳枸之芒并利。
(5)是以纵逸情绝,端良气全。臆离披而踵附,眸眩曜而节穿。惊被文而锦翼蔚矣,迷搴木而花冠烂然。虚╂者怀不才之虞,安能自恃;贾勇者有攻坚之惧,莫敢争先。
(6)故能进异激昂,处同虚寂。郢工误起乎心匠,丘氏徒惊乎目击。澹然无挠,子綦之质方俦;确尔不回,周勃之强未敌。
(7)其喻斯在,其由可徵zhēng。驯致已忘乎力制,积习渐通乎性能。是则语南国者,未足与议;斗东郊者,无德而称。
(8)士有特立自持,端然不倚。块其形而与木无二,灰其心而顾鸡若是。彼静胜之深诚,冀一鸣而在此。
大家看看这篇文章以“致此无敌,故能先鸣”八个韵字,在阐述“以静制动,以逸待劳”的道理时,所用的文字相对分成了八段,一段一韵,且平仄韵字是相间排列的。
木鸡赋,大家很多时候将其视为唐代律赋押韵的正格。
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范仲淹的《制器尚象赋》以“先圣观象,因制乎器”为韵
器乃適時之用,象惟見意之筌。當制器而何本,實尚象以為先。審彼規模,雖因民而利也;取諸法則,必設卦而觀焉。
究大易之指歸,見上古之仁聖。備其器則所以足用,存乎象則不失其正。制皆有度,為後世之準繩;用各從人,遂群生之情性。
當其備物之始,立意之端。茹毛血者憫疾,傷之易及;居巢穴者嗟燥,濕之未安。爰乃臼杵授時,小過之文是則;棟宇易俗,大壯之法可觀。
其用不窮,觸類而長。鼎鼐稽火風之義,衣裳著乾坤之象。弧矢之作,遇其暌而必施;舟楫之功,取諸渙而有往。
由是樸斲之姿日益,陶鎔之質星陳。施于田疇,則兆民所賴;設于禮樂,則百代相因。創自三皇,誠利濟而可久;體諸八物,故制作而有倫。
然則器之未興也,民愚而俗弊。器之既興也,人滋而事濟。終成乎百代之利,勿謂乎一時之制。登降有數,取資于大衍之中;追琢其章,觀理于六爻(yáo)之際。
異哉!有生于無,不其然乎?樸未散而器象一致,樸既散而氣象萬殊。有方有圓,俄成形于梓匠;無小無大,咸得意于犧(xī)图。
于以見制器之方,于以見尚象之義。必審有益之象,豈陳虛設之器。故曰:聖人立成器,以為天下利。
大家对照一下这篇文章中的韵:
第一韵:筌、先、焉
第二韵:圣、正、性;
第三韵:端、安、观;
第四韵:长、象、往;
第五韵:陈、因、伦;
第六韵:弊、济、制、际;
第七韵:乎、殊、图;
第八韵:义、器、利。
1、 《制器尚象赋》中,“先圣观象,因制乎器”就是以立意限韵。
以上三篇文章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律赋的用韵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八字为韵脚;
2)韵字平仄相间排列;
3)八段,一段一韵。
限韵的平仄分布,有人曾研究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范仲淹,也是一位杰出的辞赋作家,他的纵多律赋中,只有3篇呈现不规则状态,即:《老人星赋》为平平仄仄,仄仄平平;《水车赋》为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临川羡鱼赋》为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其他各篇都遵循四平四仄,相间而行的标准格式:平仄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平仄平。说明律赋必须按平仄相间的原则用韵
2、以题为韵脚的限韵:即以题目为韵脚的限韵字
如:登天坛山望海日初出赋(这个就以题为韵)
山有极天崇?,冠群岳而首出。下压溟渤之奇岸,平视扶桑之初日。天光海上,瞳瞳而晓色已分;人代梦中,促促而寒更未毕。客有爱此早景,登兹崇山。候东方之昏黑,据中顶之孱颜。俄而阳开阴闭,翕?回还。曳晨光於莽苍之外,走狂电於溟?之间。高焰忽兴,澜汗而洪涛血赤;半规犹隐,洪彤而青帝朱殷。及其旋转将升,睢盱万状。散五彩而锦章已出,照三山而鼎足相向。杲杲兹始,规规满望。火轮上碾,烧碧落之氛埃;金汁下融,跃洪炉之波浪。观夫巨浸无际,乌上搏。万家昭著,二仪霍宽。惊鱼龙之蛰,销昧谷之寒。散入圃畦,想葵藿之俱靡;稍分林岭,见木石之同坛。独立嵯峨,旷瞻晷度。躔次一道,晖华四布。赫曦而六合贞明,吞纳而百川奔赴。不假浚冲之目,尽见元虚之赋。赫奕昭宣,层岩之巅。赤玉之盘烛地,黄金之镜帖天。海若夺魄,羲和振鞭。湿光而长波初沃,暖气而孤峰最先。美润呈祥,重光赋彩。带环抱之珥,照不波之海。阴火之微茫已沉,土圭之盈缩屡改。则知大明之丽天兮,可捧而升;高山之横空兮,作镇不崩。傥跻攀之有路,愿观光而一登。
这个就是以题为韵。类似的例子《律赋衡裁》很多,大家可自己去找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