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么不公平,还是你没搞懂沟通的脉门
转载请说明出处
每周坚持原创
用不同的经度突破思想的维度
汤汤:湖北人,上海某IT企业联合创始人,主要研究方向:企业的数字化与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1/4
前言
场景一:
——你不爱我!
——我怎么可能不爱你,我把最好的都给你了!
——那是你认为最好的,不是我想要的!
——那你想要什么?
——你现在才想起来问我,太晚了,我已经不爱你了!
——天呐,你固执你冷酷你无情你无理取闹!
——我怎么固执,怎么冷酷,怎么无情,怎么无理取闹了?
……
别笑,这看起来像是琼瑶狗血剧情的镜头,其实每天都在全国各地的情侣中上演。甚至很多结婚多年的老夫老妻,也经常互相这样指责。以致于我经常开玩笑说:
什么是爱情?
就是彼此给了对方想要的。
为什么不爱了?
因为我想要的他一直不给我。
场景二:
——Z总,这是您要的策划案!
……悉悉索索的翻页声……
——这方案写得……简直不知所谓!我们的诉求点根本不是这,you know?!
——我认为,我们的产品优势在……应该……
——你认为你认为!你刚来两个月,你了解公司还是我了解公司?
——我觉得……
——你觉得!?你了解过消费者需求吗?调研过吗?完全是拍脑袋闭门造车写的方案嘛!拿回去重新写。
……第二天……
——Z总,这是我的辞职信,我认为公司太不尊重我的脑力劳动!
……
别笑,这看起来只会在电视和小说里看到的镜头,其实每天都在全国各地的公司内上演。很多“怀才不遇”的人来到我这里询问命运的奥秘,都免不了要抱怨一下“不识英才”的老板。所以我经常开玩笑说: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恨天恨地恨命运;
归根结底,只看自己,需求配不上供给;
最近,学生汤汤就在我这里遇到了个很有意思的事情,从而让她瞬间明白了一些看似浅显,但一直都忽略的道理,因此,她写了一篇感想给我(上过课的学员回去以后越来越多的开始主动思考,这是很让我欣慰的事情。),我稍微修改了一下,发出来,与大家共赏,共思考……
2/4
比激励更有力量的是什么?
记得高一快结束,文理分科的时候,我兴冲冲的跑去班主任办公室,向他表达了想读文科的想法。班主任思索再三,捏断了两支铅笔之后,一脸严肃的对我说:“汤汤,你写的文章太白开,语言不生动,没有张力。这个张力啊,不是个人名,我跟你解释一下……此后省略10000字”。反正从那次以后,我自动自发的动手写文章的念头就此打消。
这次又拿起丢了好多年的笔,开始写文章,首先要感谢杨老师的鼓励。杨老师自从建立“有物书斋”公众号以后,每周坚持写原创文章,而且大部分文章的内容都很深刻,着实让人心生佩服。从文章里,从字里行间,从杨老师的更新频率,可以看出杨老师是个努力,又爱深度思考,且不断实践的人。
从杨老师的经历,做服装——做预测师——教国学——做金融,这一步步的变化,每一步的转变都在不断打破自我的舒适区,然后不断成长,这在普通人很难做到,因为人对未知的恐惧永远大于对已知的恐惧。这也给我了很大的启发。
我公司团队里有位老爷子,年近七十,还能跟年轻的程序员做技术交流,在他身上,我从来没感觉到时间的不公平。或许时间确实是不公平的,它可以用一个智能手机就把年轻人和老年人拉开距离,但如果借助“学习”,我们真的可以改变时间的不公平。
身边有这么优秀的老师,有这么优秀的合伙人,如果自己一直在原地打转,着实惭愧。
有时候,比激励更有力量的是身边有个活生生的榜样!
3/4
我怎么就忘了问呢?
这次为什么要谈一下自己对需求的理解,源于前几天的一件事情。
前段时间,杨老师发了一个用Python编译的量化交易分析工具的说明文档给我,我看了一下,这个文档主要是说明如何制作一个爬虫,在网络上爬到一些股票和期货的信息。
我也没问杨老师发这个文档是干嘛的,就愉快的保存下来,然后给杨老师发了个ok的表情。随后一周,我开启各种模式,查询文档,遇到不懂的地方,就查百度,百度查不到,就调动公司开发工程师的人力去解决。
当时我的想法是:杨老师发给我这个文档,应该是让我安装并解密这个工具,并且教会他如何安装和使用的。
于是一周以后,我叫上公司的开发工程师,跟杨老师约好时间,远程指导杨老师在他电脑上安装一个python的环境包,然后再安装编译器,然后复制爬虫代码的时候遇到问题了,这个问题是之前没遇到过的,我跟杨老师说:
“老师别急,我再去学习学习python语言,很快解决这个问题。”
这时候,杨老师才说:“你为什么要去学习Python语言?”
我说:“您给我发了这个爬虫软件,不是让我解密的吗?解密的话,我就需要学习一下啊。”
杨老师说:“我其实就是没看懂那个文档说的啥,发给你看看,看你能不能看懂的。而且,我第二个意思是让你了解一下这类爬虫,没有说要安装并学习的。”
啊~~~~~!我当时想起了夕阳下的奔跑,那一万头羊驼奔跑的姿势太美妙。
我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
我为什么连对方的需求都没了解清楚,自己就开动了?
我做了十几年的大客户营销,最基础的东西竟然忽略了?
杨老师这时说:“这一个星期,其实我一直想提醒你,但我一直没说,等的就是这一刻。”
我懵了,杨老师这是为啥?
杨老师说:“这一次应该会让你记忆深刻,交易成功的前提是首先你要了解对方的需求,其次是你认为好的东西别人不一定认为好,你要让他跟你看法相同的话,首先要让他认识到这个东西自身的价值,然后再让他认识到这个东西对他的价值。”
当时把我羞愧的。这真的是最最基础的销售心理学了,但我真的忽略了。为什么我没弄明白对方的需求?
4/4
反思
我反复回忆了以前我的成功案例,思考了三四天以后,我总结出忽略客户需求的原因就是太急。
急于想拿到订单,急于想证明自己能胜任,一急,就忽略了客户真正的需求。我发现只要是我做成功的案例,都是在轻松的心态下,客户描述了一些情况,然后我正着问,反正问,肯定的问,质疑的问,慢慢的把对方的话从细节处不断验证,不断深挖,从而找到新的节点,最终形成点到线,线到面,面到立体以后,直击中心点,抓住客户的真实需求,从而快速有效的拿下订单的。
继续深挖,为什么会着急?
急于表现自己?
急于表达自己的诉求?
也许是我执太重,不愿意问,不愿意听,不愿意分析,急于表达自我。
我执太重,就会在自己的世界里打转,只见自己,不见其他,这样自然会:
看不见别人的意图;
看不到事情发展的脉络;
看不懂跟别人合作的游戏规则;
看不到事物运行的规律;
更看不透世界的本来面目。
所以,思考着思考着,竟然从一个小事上升到佛学的高度去了,哈哈。不过杨老师说,对啊,佛学是哲学,哲学就是存在于任何事情的方方面面,很正常。
回头想想,如果不是杨老师故意来这么一出,我还不会真正坐下来踏踏实实的想这个问题。从这个问题扩展到生活、工作、婚姻,我发现原来平时自己可以改进的地方有那么多,无意中,我进入了“自省”的阶段。然后我发现,我平时遇到的很多不公平,大多都是需求不匹配导致的,而需求不匹配,又是由于倾听不够,倾听不够则是因为太急。
急于表达,急于结束,导致没找到真正的需求,然后在不完整的需求上抱了过分的期望,很多矛盾因此而生,因此而起!
自省,然后找到方法,然后改变,或许人生从此就会改变轨迹,慢慢就会变个样子,看青琳师姐写的文章《三分靠运气,七分靠实力——谈一下我考清华五道口MBA的几个体会》的四问:
我的一生就是如此了吗?
我能否在现有基础上拓宽自己的视野?
我的人生能否有更多选择 的可能性?
我该如何利用这有限的时间给生命拓展出可能?
我也在问自己:
我的一生就是如此了吗?
我该如何把我的人生过得有意义?
我该如何让我能够选择我想过的人生?
我想起杨老师上课的时候曾说:“先从自省开始,曾子说:君子日三省吾身。把眼光从别人身上收回来,把心从别的事别的人身上拿回来,先体察自己的内心,并且安住于那个境地,智慧自然涌现,当智慧涌现出来的时候,自然知道该如何做。”
其实,我的理解就是:专注起来,做好自己的事情,然后,你自然就会有所得。
我,努力!诸位同学,共勉!
---本文完---
我知道有物书斋的读者都是喜欢深度思考的。
培训资讯系列
2018年第九期壬遁班教学提纲(第一阶段)
与人生哲学相关的文章
宗成读《春秋内传》系列
宗成谈奇门九星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