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过洪水的故事
今天旁听了WWF一个关于“长江流域洪水的故事”的会议。可惜没有听到全程,但也学习到不少知识,引发了自己的思考。
洪水的故事,对于生活在长江中下游,老家在洞庭湖边上,澧水河边长大的孩子来说,其实并不陌生。小时候听父母讲,有一个住在澧县的姨外婆,因为洪水家被淹了,家里的东西也被冲走了。特别是98年那次大洪水,是最严重的一次。
因为故事的版本是姨外婆家被淹了几次,小时候就不太懂,为什么知道有洪水却不搬家,为什么被淹了一次还要继续住在那儿。因为那时候的认知还不够,不清楚人的生活与水的联系;世界观还不够大,看不到城市的发展与水的关系;以及人和水之间,数不清的羁绊和故事。
后来学了地理,知道了长江,知道了洞庭湖,也知道了湖湘大地上湘资沅澧的河流脉络。至少在湖南,14个市州的每一个城市都和河流、湖泊有关,而现在居住的长沙,更有山水洲城的称号。水系先于城市而存在,而城市也依托河流慢慢发展起来。一座傍水而生的城市,也因为水系的不同,有了它独特的个性。湘江北去的长沙,两江交汇的重庆,还有长江边的英雄之城武汉。
而自己经历过最严重的洪水,除了当下,应该是17年暑假,那时候在长沙每天被洪水预警,洪峰过境,以及超过98年最高水位的信息所笼罩。看着湘江边不断上涨的水位,发现在这样的自然灾害下自己真的很渺小,能做的及其有限。保护好自己,传播客观真实的信息,提醒好家人朋友们注意安全,好像已是我能做的全部了。
但当洪水退去,可能会迎来长期干旱的气候的挑战,我们又会进入下一场战役。但对于洪水的反思和认知,不应该停止。现在水文环境是受了全球气候变暖怎样的影响?城市化的进程与流域的关系如何合理规划?洞庭湖和鄱阳湖与长江当下的河湖关系的变化?对于一个学习环境和关注环境保护的人来说,我想学习和行动其实可以更多。
写作日更 198/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