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技法讲座 | 印章章法分类(六)

从虚实分之留空法

留空,是指印文字画之间以及印文结体之间留出的空白。空,应是虚的范畴。实际上,空与密、实与虚两者的程度不同。虚系指印面上文字笔画少与疏处,空则是指印面上完全没有笔画的地方。如汉印“建春门侯”,“门”字下方留了一块空地;汉印“李系之印”左下角的“印”字下留了一块空地;汉印“车成”一印,“车”字上下留出了四块空地;汉印“爰当户印”,在印章上下文字中间留出空地;先秦古玺印章如“右司马敀”“数陵右司马敀 ”等印,多处留空,其留空式样呈不规则形。文伯仁、潘正炜、齐白石、赵之谦、钱松等印坛大家,都刻有许多留空式印章。尤其是赵之谦的留空式印章,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与面貌。如“赵之谦”印,“赵(趙)”字的月部,留有一块长方形的红地(即印章空地),而“之”字右画大幅度上移,留出了一块方形红地,与之呼应。齐白石的“说二”印,更有胆识,留空留红占了很大的面积。
印面上的留空没有定法,有方形、有圆形、有三角形、有长有扁,它可以分布在印面的任何地方。一般来说,留空留在少字或点画简疏处。如果印文笔画没有特别简少的,可以将印文字画有意避让、拉开,或者通过粘并、穿插、错落、移位、减曲减笔、截短缩小等办法,营造留空处。一方印章可留一块空地,也可留两块、三块甚至更多的空地。留空印章,确实给人们留下了一块最富有想象力、最有魅力的空地。笔者在此强调的是,留空要留得自然。自然留空,具有自然之美的天趣。有内涵的留空印章,其端庄、大方,以及它的巧妙是其他印章无法取代的。

从虚实分之上下留白法

在朱文印面上,将印文置于中间位置,印文上下各留一条空白,而左右则不留、少留,或者比上下所留的空白小而窄,这种章法布局在古玺、封泥、近代印人的作品中非常多见。如汉封泥印“严道橘园”、封泥“江夏太守章”、封泥“齐哀园印”等,印上印下都有留白。汉印“黎贞”,印上印下大块留白,堪称上下留白法之典型。古玺印“中身”“匕阳”“长官”以及宋代官印“寿光镇记”,亦采用这种留白法制作而成。前有古人,后有来者,近现代印人更不用说了,如黄士陵的“鲜民”、徐三庚的“雪塍”、吴昌硕的“峻斋”“道无双”“甘溪”等印,都充分体现了上下留白法的特色。
留白法一般多见于朱文印,但不能认为白文印就不能运用此法,如笔者所刻白文印“重于泰山”,在印上印下有意留出空白,自认为比较别致而有趣味。
根据留白法印章的这一外观特点,当今诸多甲骨文篆刻作品也采用了这种布白方法。甲骨文字具有正反共用、左右互换、上下倒置、方圆不忌、笔画简约等特点,在章法布白上灵活性、可塑性更大。从上述古今留白法印章实例可以看到印文上下都留有相当大的一块空白,而印文基本是横置于印面之上,手法特别夸张。品赏这类作品,令人感悟到印章的重心内聚的魅力。在印面上,印文左右已经充实到位了,而充满遐想、留有余地的地方正是上下之间的空白处。归纳一下印章上下留白法有如下要点:
1.左右与印边若即若离,基本到位,上下的留白留空,大小不等、宽窄不一。
2.左右的边栏一般较细、较虚,可残破、粘并;上下的边栏较粗、较实,少有破残。
3.印文相对集中在中间部位,横向取势;有个别文字笔画在上下留白处可伸展出去,以增添意趣。
4.上下留白法,适用于方形印,也适用于长形、圆形及其他形状的印章。
5.上下留白法印中朱文印占多数,白文印占少数。
从虚实分之上下留红法
白文印的印上与印下留出横向的两条红地,这两条红地大小、宽窄可以等同,也可以不同;而白文印的左边与右边不留红地或留得很少,具备这样特点的章法布白,称为上下留红法。如周玺“执关”,虽系圆形,但印文上下大块留红,而左右印文几乎逼边,留红极少。再如汉印“宋婴”“苏蒙”“昕威”“冯客”“苏武”“骆建”“徐乐”,以及古玺印“周况”“牛君”等印,上下皆留有较宽的红地,有的印虽然四周加了一道白边作为界格,但中间的印文布局,上下仍然留有明显的红地。
近代诸多篆刻大家亦善用此法,佳构迭现,耐人寻味。如吴昌硕的“老潜”,赵古泥的“斗闲”,胡的“硬黄一卷写兰亭”,以及清印“浦华”等印作,上下留红,更令人感悟到上下那两块红地所展现的魅力。
上下留红法白文印占多数,朱文印极少。印式可以多样化,它适用于方形印、长形印、圆形印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印章。印面之上,上下各留一块红地,白文印文夹在两块红地中间,使白文印文更加醒目与耀眼,犹如绿叶衬托着红花。同时它又像我们平时写信、写文章一样,纸的上下总要留出一些空地,把正文内容写在纸的中间。上下留红法的印章很普遍也很实用。我们不妨打开秦汉印谱或明清印谱,或打开近现代印人的印谱,就会发现,上下留红法的印章有很多,这说明上下留红法的印章在艺术层面上发展脉络清晰、承上启下,其前景广阔,潜力深厚,是可持续拓展的章法之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