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取名艺术,风雅且诗意。
中国诗意生活美学
诗意生活美学,发现生活中的美
▲點擊音頻聆聽音乐
名字,作为每一个人独有的标记,是大家心中最有归属感的字符。
现在的人们常常说,以前人的名字更有内涵、更加高雅,而现在人的名字好像是流水线生产一般粗制滥造,相似的名字遍地都是。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但起名字这件事,可能大家还是要回去跟以前的人好好学学。
中国人起名字,向来有着“男《诗经》、女《楚辞》”一说,到后来甚至还有了“文《论语》、武《周易》”的说法,无论什么说法,可见人们对古籍中的雅致都有着共通的偏好。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这《郑风·山有扶苏》里的诗句。
它给我们带来了扶苏的名字,也让我们记住了那位在秦朝德才兼备却惨死于阴谋之下的扶苏公子。
很多名字,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并非仅仅是那字面上的意思,更是曾经叫着这个名字的人物所持有的品质。
“孔明”一词出自《小雅·信南山》:“祀事孔明,先祖是皇。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这里的孔明,本是指祭祀之事准备周详,但有了诸葛亮的加持,这两个字给人的感觉就完全不同了。
当年刘皇叔三顾茅庐请出孔明,孔明为报知遇之恩,为蜀汉出谋划策,终于让这个弱小的刘氏集团成为了能够与曹魏、孙吴分庭抗礼的三国之一。
如今再提起孔明,我们更多会想到的是算无遗策的高深谋士,是羽扇纶巾的潇洒形象。
若无诸葛亮,孔明又如何成为中国文化中对军师谋士的精神寄托?
《郑风·羔裘》中的“邦彦”本指“国家栋梁”:“羔裘晏兮,三英粲兮。彼其之子,邦之彦兮。”
但说起周邦彦,大家能想到的便是宋代那位词宗、那位音律大师。在治国安邦上,周邦彦没什么亮眼的成绩,但在宋词的发展上,他却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
从周邦彦身上,我们可能看不见国家栋梁的影子,却能看见文人墨客的潇洒和婉约。
虽说有“男《诗经》,女《楚辞》”一说,但并不是说《楚辞》中的名字就不适合男性了,反而很多男性用了《楚辞》中的名字,听起来雅致非常。
当年名震梨园的麒麟童,本命叫做周信芳,名字取自《离骚》:“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比之《诗经》,《楚辞》里的名字更浪漫雅致不少,从《楚辞》中摘取的名字配上麒麟童在艺术上的成就,更显得相得益彰。
不仅是梨园行当,文化学者用起《楚辞》中的名字,也让人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九章·怀沙》中的这一句,藏着的就是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的名字。
怀瑾意指身怀美玉、品德高尚。纵观南怀瑾先生的一生,真正做到了人如其名。
也许名字就是有这样的魔力,能够给人们以思想上的规劝。让人们对自己的名字有更深的归属感和信仰,能够在纷乱的世道里,坚守名字赋予自己的美好寄托。
便如李叔同,他幼名“成蹊”,他将无数的新式文化带入中国,又一步步深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一生教化出各行各业无数先驱,真不负他这“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名字。
对名字的敬畏和信仰,会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影响着人们。仔细看看历代名人贤士,人如其名的大有人在。
也许不是他们的事迹成就了他们的名字,恰恰是他们的名字规劝了他们的行为,才让这些有识之士有了过人的成就。
名字,是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受到的第一份祝福,每个人的名字里都包含了父母长辈对自己的期盼。
也许是希望自己能大展宏图,或只是单纯的希望自己身体健康。
无论最早的期盼是什么,那都是长辈们对自己最真切的希望。
即便很多人后来改名了,那也一定是对自己有了新的期盼。
自己的名字,一定是美的,那里面藏着的是自己喜爱的含义。
柳如是因为喜爱辛弃疾的“我料青山应如是”,于是把自己的名字改做了“如是”。
其人也真如此名,活得真诚通透。无论是与人交往还是为人处世,都有着自己的准则。
名字,是自己的代名词,也是自身的象征。
但愿每一位有志之士,都能活出一个人如其名的人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