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师王琴生教我《定军山》 张少良
怀念恩师王琴生●张少良
学习《定军山》
“文革”后,恩师居住在南京洪武路的平房里,他的卧室也就10多平米,就是在这间小屋里,我听到了谭鑫培和谭派历代艺术家的故事,听到了梅兰芳和四大名旦的成名史,知道了杨小楼、金少山……就在这小屋里,恩师教给我《失空斩》、《四郎探母》、《将相和》……令我终身难忘的还是跟恩师学习《定军山》。
那年夏天,天气炎热,恩师把我叫到家中,一进门,看见师娘也坐在小屋内,我感觉到与平常不一样的气氛,心里有一点忐忑不安。师娘平常虽然不过问我学戏,但她老人家特别疼我,见我是单身汉,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总让我到家吃,什么炸酱面、饺子、馅儿饼等,无微不至地照顾我。我往日学戏,师娘从不进屋,今天的情景使我有点懵,站在那里看着二老发愣。师娘笑了笑,用一口地道的北京话对我说:“小子,你先生要给你说《定军山》了,你好好地学,师娘给你们爷儿俩做好吃的。”我的天哪,恩师要教我《定军山》了,我怕听错了,没敢应师娘的话,师娘见我没反应,于是站起身,拿芭蕉扇连拍我“三击头”:“你这傻小子,你先生收你了。”从1973年开始我跟先生学戏,今天先生才正式收我为徒,拜师的前七年,也许是先生对我的考验吧!
拜师当日,恩师就正式教我《定军山》,他说:“《定军山》这出戏是咱们谭老祖(鑫培)创演,谭派传人必学必演《定军山》,我国第一部黑白无声电影就是谭老祖主演的《定军山》,今天教你这出戏,是早了一点,目的有二:这一,把《定军山》传给你;其二,学习靠把老生戏,对你今后的艺术发展有帮助啊!”恩师的话句句语重心长,现在回想起来还是那么亲切。我记得非常清楚,他说完了这番话,点了一根雪茄,闭着眼喷了一口,停了片刻,突然起身到客厅的墙角,拿了一个长布袋子,健步走进房间,迅速抽掉布套,露出金光闪闪的一把象鼻子刀。恩师右手提刀,左手拎靠,拧眉提神,目光炯炯,威风凛凛,俨然就是勇猛无比的老将黄忠。太神了,恩师在几分钟内把黄忠的人物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出神入化,我心中充满敬佩和崇拜。
王琴生给张少良说戏
《定军山》中的黄忠,在京剧行当中是文武老生。黄忠虽然年迈,但骁勇无比,'血气贯长虹’,是一个永不服老的将军,要想演好黄忠这一角色,难度是很大的,对演员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演员除了要有天赋的好嗓子和表演才华之外,更需有一身扎实的功底。”先生特别强调了靠把老生与长靠武生在表演上的区别。靠把老生与长靠武生虽然都是身披铠甲,手执刀枪的武将,但靠把老生毕竟是老生,必须注重“武中有文,文中涵武”的老生特有的书卷气的体现。
黄忠的第一次出场一定要把握好,要把黄忠的“老”与“勇”恰如其分地结合起来去体现。第一场诸葛亮传令:“可有能将去至阆中,替回三将军,大战张郃?”黄忠在幕内:“慢着!”张著:“何人阻令?”黄忠答话:“黄忠!”张著:“随令进帐。”黄忠:“来也!”虽然是六个字,但在全剧来说,是观众在幕内第一次听到黄忠的声音,非常重要。恩师说这六个字一定要念好,要铿锵有力,要有回荡山谷之势,先声夺人。
紧接是黄忠出场,黄忠从下场门双手拎靠牌背着身出场抖靠亮相,恩师说主要人物首次出场从下场门上,这也是《定军山》这出戏的特点之一,在京剧统戏中是不多见的。黄忠尽管也雄心勃勃,骁勇非常,但毕竟已是须发苍白的老将军了,第一次出场要奠定黄忠整出戏的基本形象,那就是要演得“勇猛而不火,苍老而不衰”。当诸葛亮说“老将军年迈,岂是那张郃的对手”一句时,黄忠见诸葛亮对他有轻看之意,顿时引发怒火,颤抖、单手弹髯急起叫头:“军师,末将年迈勇,血气贯长虹……”这八句诗完整地表达了黄忠的英雄气概。在学《定军山》的念白中,这八句诗是恩师最重视的,反复一字一字地教,一句一句地念,他老人家要求字字有力,速度不紧不慢,加上身段的表演,一气呵成,充分体现黄忠傲慢、霸气不服老,争强好胜的性格。
在学习唱腔的过程中,恩师详细介绍了《定军山》的唱腔特点,是以[西皮二六]、[流水]、[快板]等板式为主,要唱得流畅、有劲、圆润,强调了演员在嘴皮上的劲头与掌握演唱的节奏。《定军山》的唱有相当大的难度,尤其是速度的转换。在第十四场调黄老将军回营一场戏中的[西皮二六]转[快板],是听诸葛亮说“将倒是一员虎将,可惜他老了!”诸葛亮用激将法激怒了黄忠,黄老将军大喊了一声:“哦”一一「慢长锤」紧接「夺头」,不用过门,直接开唱,恩师说这种唱腔格式完全是为剧情而设计,符合黄忠的人物性格。黄忠顶板唱“在黄罗宝帐领将令,气坏了老将黄汉升……”从“食主的爵禄当报王的恩”转「快板」,至“来来来带过爷的马能行”一口气唱了十二句「快板」,这段唱的节奏由中速到快速,充分展示了黄忠的自信、倔强的性格。
《定军山》一剧,唱与念都很吃重,先生强调“声韵是唱念的灵魂”,并且引用余叔岩说过的话:“如果不懂声韵,犹如盲人骑瞎马。”学一段唱并不难,背一段词也容易,但要有韵味儿,就不易了。所以,恩师不仅教戏,而且还经常讲解湖广音、中州韵,以及上口字、尖团字的用法。尽管我不能完全理解先生所讲的京剧声韵,但通过先生讲解加示范的仔细论述,对提高我的演唱与念白水平起了明显的作用。
恩师教我《定军山》身段的地方,是恩师住处旁的一个十几平米的院子,连棵遮阳的树都没有,由于天气炎热,说戏时间是上午八点至十点。恩师身穿白背心,大裤衩,一条湿毛巾搭在脖子上,师徒俩不动已大汗淋淋。师娘每天送茶递水,还熬了绿豆汤给我们解暑。我特别记得有只铜脸盆,说戏时总摆在地上,那是先生专用的脸盆,他老人家不用我和师娘递毛巾,总是自己搓毛巾擦汗,冒着酷暑给我说戏。在学习《定军山》身段的一个半月中,恩师除了手把手地悉心指教,还反复强调在刻画黄忠这一人物时如何力争做到神形兼备,“神”在眼,“形”在体,除了“眼”神,身上要有戏,身段也必须为塑造人物服务。
《定军山》中黄忠在全场多次上下马,而每次都不一样,先生是非常讲究的,他老人家特别注重身段的合理性。比如黄忠在不骑马时的舞台步伐应是苍老而有力,但骑上马,就应健步如飞,为什么?先生说:“黄忠已老,马不老,他驰骋沙场怎么能骑匹跑不动的老马呢?”恩师一句话,可谓是点睛之笔,我看着恩师,心里在说:“师傅,您真了不起,不魄是京剧艺术大家,对舞台人物的表演分析得如此透彻。”
恩师教我《定军山》身段是分重点的,凡恩师认为是重点的地方总是让我反复练,比如第二十场的[西皮流水] “这一封书信来得巧 ......”到[散板] “到明天午时三刻要成功劳”唱完之后,黄忠有一段思索明天用拖刀计斩杀夏侯渊的动作。先生说这一节是暴露黄忠弱点的情节,在整出戏中,黄忠展现在观众面前的都是战无不胜,从不畏惧的老将军,而在斩渊前,黄忠的内心非常复杂,因为他已与夏侯渊交过手,深知斩渊谈何容易,但他此时已无退路,因为在帐中与军师立下军令状:“斩不了夏侯渊,愿取项上的人头。”在焦急之中,忽然想起当年战长沙中了关羽拖刀之计,今天何不借它一用?计胜夏侯渊,体现了黄忠是个有勇有谋的老英雄。恩师详细介绍了剧情之后,反复给我示范了这段表演,着重强调了面部表情与内心活动的一致性,以及与身段紧密配合的协调性。“身上要有戏”,这是先生常说的一句话,不能为了动作而动作。在这一段表演中,有连续三次跨腿弹腿、再急后退做斩杀动作,我一连做了十几遍,恩师总是摇头,说:“武气太重,你不是演黄忠,而是《挑华车》的高宠。”当时我真的不理解恩师的话,无法让他老人家满意,现在明白了,让恩师满意的标准就是:“武中自文,文中涵武”的书卷气。
恩师收我为徒,传授《定军山》,至今已有近三十年了,当年学戏的情景总是一幕一幕地浮现在我眼前。我永远不会忘记他挥汗如雨教我学戏,不会忘记他的言传身教,不会忘记他塑造的一个个艺术形象从《群英会》的鲁肃到《打严嵩》的邹应龙,体现了一个“活”字,从《失空斩》的诸葛亮到《朱仙镇》的王佐,展现了一个“稳”字,从《定军山》的黄忠到《打鱼杀家》的萧恩,表现了一个“勇”字……恩师一生酷爱京剧,研究京剧,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京剧事业。
他老人家对京剧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将影响我一生。
中国京剧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