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玉泉(上海市)
金泽镇位于青浦境域西南,是苏、浙两省进入上海的西大门,也是上海唯一与江苏省和浙江省交界的镇。这里水陆交通便捷,是苏、浙、沪的重要交通枢纽。318国道和沪青平高速公路贯穿全镇。境内湖塘星罗棋布,河港纵横交叉,是个典型的江南鱼米水乡。2014年,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荣誉称号。金泽至今仍完整地保存了自宋以来的古镇格局和风貌,古镇以水为脉,呈南北向“两街夹一河”的总体布局,河道间分布着众多古石桥,联系贯通起街巷与宅院,花岗岩石铺就的上下塘街,商铺、民居鳞次栉比,形成了典型的水乡城镇格局。国家级主航道太浦河、急水港是通往江苏、浙江、安徽等省的重要航道,也是黄浦江的黄金水道。金泽镇现存古桥28座,其中位于古镇核心风貌区内的有7座,是上海保留古桥最多的古镇。这里不仅有两座上海地区最古老的宋代古桥,而且在金泽塘上不足400米的长度里就集聚了普济桥、迎祥桥、放生桥和如意桥等建造年代跨越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古桥梁,以其分布之密集、形式之丰富、年代之久远,为其它古镇所无法比拟。金泽老街是沿市河两岸而建的老街,东面是上塘街,西面是下塘街,一条金溪路和金溪路桥将金泽老街分为北区和南区。南区主要有浦庆桥、普济桥、如意桥(祖师桥)、放生桥、迎祥桥、陈家仓库和陈家码头、成善坊、金泽工艺社、总管庙和颐浩禅寺。北区有天皇阁桥、塔汇桥、万安桥、林老桥(关爷桥),而塔汇桥正是古时金泽老街的中心,很多商号都开在塔汇桥的周围。金泽老街不仅桥多,寺庙阁庵也多,古时“庙庙有桥、桥桥有庙”的谚语,描绘的就是这个场景。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的寺庙古桥都被毁了,而保存下来的寺庙古桥也就这么几座了。《金泽志》(2003年12月版)上有金泽老街的官方叙述:金泽镇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至今仍保存着古镇的格局。市河金泽塘自北而南,北圣浜自东往西在塔汇桥与市河交汇过天王桥接润添塘。市河蜿蜒曲折,流淌不息;南北长约1.5公里、东西长约1公里的老街尚有一些明清建筑,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上塘街是金泽镇的商业街,沿河上、下滩鳞次栉比地开张着各行各业商店。多数房屋平矮,大商号才有楼房。镇上名店、老店、名菜、特色土产都集中此街上,由于街道仅宽3米左右,所以平时也人流众多,每逢香汛时节,街上热闹非凡,商贾生意兴隆,财源滚滚。过去曾有“一年生活靠两汛”(两汛即一年两期庙会)之说。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金泽另辟金溪新街为商业街。老街依旧,但热闹、繁荣已不复存在,目前只剩几爿小商店了。下塘街位于金泽港西。原来也保留着多家明、清大宅,如陆宅。陆家祖辈在清光绪年间进士及第,在圣堂桥堍有五进宅地,1949年后先作为区政府,后为民宅,几经拆建,老宅已面目全非。靠北陈宅,也是五进建筑。解放后,主人外逃避斗。政府把宅院改为粮仓、卫生院。外部结构还保持过去式样,而内部厅、堂、楼阁等或拆、或改、或作民居。下塘街在清朝中叶开始,居民以纺纱织布为业者不少,到清末民初出现铁、木、竹等小手工业工场,制造风车、牛车、砻、木犁、纺车、锭子、铁器等。整条街上大小作坊达数十家。1949年后,逐渐走上合作道路,下塘街成了居民街。北圣浜街依河东西走向,南、北二条街隔“浜”相望。“浜”其实是一条市河,是一条黄金水道。轮船、航船码头都建在沿河南北两岸,每天人流、物流进出,非常繁荣热闹。北圣浜街另一特点是米行特别多,一家挨一家。一到秋收后,农民卖粮船,米贩运粮船,塞满市河。轧米的机器声、船工的喧闹声,使北圣浜显现一派古镇亮丽的景观。自公路通车后,水运逐渐由陆运替代。北圣浜街显得沉静而苍老,但北圣浜街几百年来所起的作用,将给后人留下永远难忘的印象。在金泽镇的下塘街一转弯处, 有一间不大门面的榨油坊, 满屋油香溢满半条老街。循着油香, 我找到了那家油坊。不大的空间里, 炒籽机、榨籽机、滤油机都在隆隆作响。作坊王老板正在滤油机旁忙碌,莱籽渐渐碾得粉碎。几个农户守着碾盘机,王老板一边加莱籽,一边和我们神聊。一年的坎坷、疲惫、失意、挫折便随那碾轮碾得粉碎。碾碎的菜籽细沫再塞入槽内待打。老板娘正在榨油机旁接油, 源源卷出的菜饼, 冒着热气,飘着油香。榨油,水乡人称之为“打油”。一切准备就绪,打油师傅王哥发一声喊:“打油啰!”油就在这狠命的挤压之中汩汩流出来了。近水楼台先得月,水乡人吃不起生猛海鲜,却吃得起新鲜蔬果、家禽家畜,炸米糕。油可是个好东西,有了油,水乡人就有办法魔术般变化出多种好吃的美味佳肴来。你喜欢“吞爆鱼”吗?好,鲜活水产正好在急水港里现捕现抓,有草鱼、鲤鱼、川条鱼……多鲜活呐!他爱吃煎米糕不难,方糕、圆糕有的是,拿来“蒸”就是了。浓郁的香气弥漫在静谧的夜空,也引得满屋人口舌生津,垂涎欲滴。有人甚至不顾糕条刚从滚烫的油锅里捞起,便贪婪得拈起一颗丢进嘴里,烫得张口吐舌直呵气,笑煞众人。水乡人将这种吃食称之为“吃油吞糕”。吃点心,不单单为吃,更着意的是那一种吃的过程及营造的那份氛围。摆上一两盘油炸米糕、三五杯绿茶,大伙围坐一起,畅所欲言,无话不谈,此时农家的客堂间便成了一个滋生希望、憧憬幸福的地方。那晶莹透亮的菜油源源不断流入了油桶,家家的油壶便盛满了上苍的厚爱、水乡的恩赐,盛满了一个个实实在在而又令人无限憧憬、遐想的好日子。
作者简介
吴玉泉(笔名玉行天下)上海青浦人,大学文化,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平时喜爱写作,已在各大报刊发表近千篇作品。目前已结集出版《走进朱家角》《春晖回眸》《珠溪素描》《玉行天下》《珠溪夜话》《珠里旧事新说》《朱家角镇拾遗》等书。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