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中国生产“钢芯弹”吗?钢芯弹专克防弹衣吗?
彩云说过很多次,网络军圈有个特点就是信息传播极快,尤其是看着浅显、有趣、段子化的信息传播特别快,偏偏这些信息的含金量特别低,包含大量错误,由此错误的信息总是比正确但生涩的信息传播得更快。今天要讲的就是一个这样的话题,关于中国的“钢芯弹”。
这个段子大致是说,中国缺铜,所以中国生产的子弹不是铜做的,是钢做的,外面涂上薄薄一层铜,这样的钢芯弹穿透力极强,是普通弹的好几倍,但对枪膛磨损严重,射击精度也差一些……总之,一套一套说得似乎挺有道理的。
这则段子包含了若干正确的片段,但又夹杂了大量错误,而且对这些正确片段的解读也错了,在曲解之下,夹杂的错误又被进一步放大、歪曲,最后形成了一个似是而非,正确谬误夹杂,一两句话还真说不清楚的夹生饭。
太长不看版:
1、枪弹上需用黄铜的零件是弹壳和弹头被甲,不是整个弹头,钢代铜是用低碳钢代替黄铜制造弹壳和被甲,不是指钢芯。
2、钢芯弹不是中国首创,二战时就有了,使用钢芯代替铅芯是为了节约铅,而不是铜。
3、要让钢芯弹穿透力显著高于铅芯弹得用经过热处理的工具钢弹芯,中国大量生产的钢芯弹弹芯材料是低碳钢,成本低,但穿透力与铅芯弹相比提高极其有限,不是网传的防弹衣克星。
4、钢芯弹的确会增大枪膛磨损,对枪弹射击精度也有不利影响,但在突击步枪上这点影响微乎其微,如果是对精度要求很高的狙击弹那就不用钢芯弹头,而是用铅芯弹头,并采用被甲从后往前包的装配方式。
问题一:枪弹哪些零件要用黄铜?
彩云发现一个令人无语的地方就是,很多人口口声声“中国造钢子弹”,却连枪弹的一般结构都搞不清,究竟一发枪弹上哪些地方要用黄铜都搞不清,凭着感觉就开始瞎编。其实在一发枪弹上,要用黄铜的主要是两个零件,弹壳和弹头被甲。
先说弹壳,弹壳起到承装发射药,装配底火,以及击发时膨胀紧贴弹膛闭气的作用,常见的弹壳材料是黄铜,因为黄铜拥有耐腐蚀、延展性好、自润滑等优点,我们能看到绝大多数二战前的老式枪弹都是黄铜弹壳,二战后的现代枪弹中,西方国家生产的枪弹也是黄铜弹壳多。
装在加兰德步枪8发漏夹上的30-06 M1步枪弹,黄铜弹壳。
装在弹匣里的美国5.56x45mmM855步枪弹,也是黄铜弹壳。
另一个要用黄铜的零件是弹头被甲,也就是弹头那个外壳。彩云发现有人居然以为“只有中国才生产钢芯弹,外国子弹都是实心黄铜弹头”,其实典型的枪弹弹头是黄铜外壳,内部填充铅芯,绝不是整个用黄铜,其中铅芯起到增重作用,同时铅芯较软,当弹头嵌入膛线时会轻微变形,避免与膛线硬碰硬,磨损膛线。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弹头被甲还用过白铜,即铜镍合金,弹头是银白色的,但铜镍合金成本较高,目前已不大看到。一般来说手枪弹、老式步枪弹多采用这种黄铜/被甲+铅芯的弹头结构,但现代军用步枪弹已很少使用。
一个典型的黄铜被甲,铅芯弹头
那么有没有整个弹头全用黄铜做的枪弹呢?有,极少,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法国8x50mmR勒贝尔步枪弹的第一种尖头弹——D型尖头弹(Balle D)。该弹于1898年投产,弹头还真是一整个黄铜柱车出来的!但一整个黄铜柱车出的弹头成本太高,击中人体还不易变形,所以到1932年法国人就用一种被甲、铅芯结构的N型尖头弹代替了D型尖头弹,D型尖头弹停产了。
D型尖头弹(实心黄铜弹头)、N型尖头弹(被甲铅芯弹头)、P型穿甲弹、T型曳光弹
在一些高精度比赛枪弹上,由于实心黄铜弹头密度一致,不存在被甲、铅芯装配带来的质心偏差,戳靶纸拥有很高的精度,所以仍有少量采用实心黄铜弹头的产品。这些枪弹用于超远距离精度射击比赛,只求精度,不考虑杀伤效果和成本,压根就不是军用枪弹。
.50BMG(12.7x99mm)全铜比赛弹头,就是一流线形实心铜柱。
还有一种情况是一些国家的民用和执法领域,有一些枪弹为追求停止作用或干脆为狩猎大型动物,刻意采用带预制刻槽的扩张性弹头,即空尖弹,但传统的铅芯半被甲空尖弹弹头较软,如果击中风挡玻璃、门板、厚衣物等遮蔽物弹头会过早扩张变形,失去侵彻能力,对皮糙肉厚的大型动物也缺乏足够的穿深,无法伤及要害,加上铅芯带来的铅污染问题也被环保主义者诟病,为此就出现了一些全铜、前端开口、带预制刻槽的枪弹弹头。全铜弹头既能满足穿透目标时不过早变形,提高侵彻力的要求,又能在击中肌体组织时让弹头扩张,制造更大的创伤,但这些枪弹也只在民用和执法领域使用,军队中并未装备,也不是枪弹的主流设计。
一种全铜开尖.357Mag转轮手枪弹头
问题二:钢代铜是怎么回事?
介绍完典型的枪弹结构,再来说说“钢代铜”。包括我国在内有不少国家是缺铜的,在枪弹这种大批量消耗品上肆意使用黄铜过于奢侈,因此就用硬度较软的低碳钢代替铜生产弹壳和弹头被甲。其中弹壳采用涂漆钢(用钢筋做毛坯,下料成一小段一小段,拉伸成弹壳后表面涂漆)或覆铜钢(用两面涂铜层的覆铜钢板做毛坯,冲成一个个小圆片,拉伸制成弹壳后铜层覆盖弹壳内外表面),弹头被甲则多采用覆铜钢。我国是比较重视枪弹钢代铜的国家,因此我国生产的军用制式枪弹大多数都采用钢弹壳,钢被甲,采用黄铜弹壳、黄铜被甲的要么是早期产品,要么是一些比较特殊,产量较小的枪弹,总之不多。
采用覆铜钢弹壳、覆铜钢被甲的7.62x39mm56式普通弹
因此枪弹“钢代铜”是指用低碳钢代替黄铜生产弹壳和弹头被甲,不是生产整个弹头,现代军用制式枪弹就没有用实心黄铜弹头的。很多人听到一些只言片语,说我国缺铜,枪弹“钢代铜”,又听到“钢芯弹”的说法,加之对典型枪弹结构误解,误以为外军枪弹整个弹头都是铜,中国的“钢代铜”就是用钢代替铜生产弹头,把弹壳、被甲“钢代铜”与“钢芯弹”这两个无关的事物强行混淆,才会说出“只有中国才生产钢芯弹,外国子弹都是实心黄铜弹头”这种混话来。
问题三:“钢芯弹”是怎么回事?
传统的被甲+铅芯弹头需消耗较多的铅,生产成本较高,纯铅芯弹头对硬目标的侵彻能力也比较差,故二战时一些国家如德国、苏联在枪弹弹头上开始采用被甲、钢芯、铅套的“三件套”结构,具体来说是用一截圆柱形钢芯代替弹头原本的铅芯,为避免钢芯弹头在通过膛线时对膛线过度磨损,在被甲和钢芯之间填塞一层铅套,起到缓冲作用。
二战时德国生产的7.92x57mm S.M.E钢芯弹,用钢芯代替铅芯。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国防军事工业全盘学习苏联,包括枪弹制式也跟随苏联,50年代我国仿制苏联7.62x54mmR莫辛-纳甘步枪弹和7.62x39mmM43中间威力步枪弹,仿制产品分别为53式7.62mm步机枪弹和56式7.62mm步枪弹。由于苏联提供的这两种弹弹头都是被甲、钢芯、铅套“三件套”结构,因此我国的军用步枪弹一开始就是钢芯弹,除50年代初曾生产过一段时间7.62x54mmR老式铅芯轻尖弹外,军用步枪普通弹就再未生产铅芯被甲弹。
7.62x54mmR钢芯普通弹头剖面结构
7.62x39mm普通弹,弹头也带钢芯
到研制5.8mm小口径步枪弹时,由于当时我国对小口径步枪弹还比较陌生,为稳妥起见,最终定型的制式产品DBP87式普通弹弹头结构就是缩小的56式7.62mm普通弹,还是被甲、钢芯、铅套“三件套”结构,给通用机枪、狙击步枪使用的DVP88式重弹也是被甲、钢芯、铅套“三件套”,但为了强调远距离存速存能和侵彻能力,它的钢芯是尖头,弹头更长更重。
借用一下D总的图:DBP87式5.8mm普通弹剖面,DBP87式普通弹弹头、DVP88式重弹弹头和剖开的DVP88式重弹弹头。
但要说“只有中国才大量生产钢芯弹”那就错了,现在可是2021年,不是1921年,军用步枪弹早就不是被甲+铅芯结构了,目前在役的美国5.56x45mmM855、M855A1步枪弹,苏联5.45x39mm7N6、7N10步枪弹都是有钢芯的。
M193弹(左)与M855弹(右)剖面,前者脱胎于民用弹,用的是铅芯,后者为提高侵彻力弹头为钢铅复合弹芯。
苏联5.45x39mm7N10M普通弹,钢芯还很长,并且是淬火过的。
所以我国军用制式步枪弹里普通弹就带钢芯,“钢芯弹”就是普通弹,不存在不带钢芯的“铅芯普通弹”,千万不要把“钢芯弹”理解成区别于普通弹的一种特殊枪弹;而且“钢芯弹”也不是我国首创,早在二战时就有了,我国的“钢芯弹”还是从苏联那里学来的,现代军用步枪弹采用钢芯弹头也是极为普遍的事情。
问题四:钢芯弹是专克防弹衣的“穿甲弹”吗?
不是。
钢芯弹要在侵彻力方面明显超越铅芯弹就得使用硬度较高的钢芯,但我国的钢芯弹以及它的父辈——苏联的各种钢芯普通弹,采用钢芯只是为了降低成本,节约铅,它们的钢芯都是普通低碳钢冲压成圆柱形,强度低,形状也不利于穿甲,不是真正的穿甲弹。苏联在80年代对他们已有的5.45mm、7.62mm钢芯普通弹进行过技术升级,用经过热处理的工具钢代替普通低碳钢制造弹芯,侵彻能力提高约1.5倍,但我国因为成本原因并未这么做。
关于国产钢芯弹的侵彻力,国外有人曾对中国生产的,由北方工业公司出口的56式7.62mm钢芯弹,与俄罗斯生产,以“狼牌”为品牌代理出口的7.62mm铅芯弹进行侵彻力对比测试,钢芯弹的侵彻力与铅芯弹相比没有显著差距,铅芯弹打不穿的钢板靶标钢芯弹一样打不穿。
至于真正的穿甲弹虽然也是钢芯,但那是用硬度更高的工具钢制造的弹芯,还经过热处理,形状多为钝尖头,更利于击穿硬目标,现代穿甲弹甚至有不计成本采用钨合金弹芯的。以7.62x39mmM43中间威力弹为例,采用软钢芯的普通弹在100m内能击穿6mm厚低碳钢板,而同口径BP穿甲弹在等距离内的侵彻能力是软钢芯普通弹的3倍,以为有个钢芯就叫穿甲弹,就是“防弹衣克星”,那真是想多了。
苏联7.62x39mmBP穿甲弹剖面,弹芯是高硬度工具钢制造并经过热处理,形状是钝尖头,不是普通弹钢芯的平头。
我国的5.8x42mmDBP87普通弹,在有效射程内拥有比7.62x39mm56式普通弹更高的侵彻能力,100m内对低碳钢板的击穿厚度达到8-10mm,对这个客观事实,许多人带着先入为主的观点强行解读,这些解读背后也包括对“钢芯弹”的误解。
一种是贬低,否认。比如在头条上就有人信誓旦旦与彩云争辩,称“这个对比不公平,是拿5.8mm钢芯弹与56式普通弹比出来的,如果用7.62钢芯弹,后者穿透力肯定更强,高原山地,面对有防护目标,还是要靠7.62口径的81-1”。其实前文已经说过,我国的军用步枪普通弹都是带钢芯的,根本不存在“5.8mm钢芯弹”与“7.62mm不带钢芯普通弹”对比这回事,大家都带钢芯,DBP87普通弹穿透力就是比56式普通弹高。
上图是我国GJB 4300-2002标准,注意该标准中,DBP87式5.8mm步枪弹侵彻力等级比56式7.62mm普通弹更高,所以当你们再看到有人说什么“高原山地远距离需要81-1步枪的7.62子弹”、“有了防弹衣小口径没用了,需要7.62子弹”时,知道该怎么做了吧?
另一种是无脑吹。说95式步枪和5.8mm步枪弹是防弹衣克星,尤其是在看到关于防弹衣防弹性能的资讯时,这种无脑吹观点往往就出现在评论区里,称“在5.8mm钢芯弹面前都是渣渣”、“我国5.8mm钢芯弹研制时就考虑到打防弹衣”。其实现代防弹插板挡住5.8mm步枪弹不是什么稀奇事,它比56式普通弹穿透力强,但按照我国国标也只要VI级插板就能有效抵挡。
95步枪和5.8步枪弹并不是什么“防弹衣克星”。
5.8x42mmDBP87弹穿透力比7.62x39mm56式普通弹强,不是因为什么钢芯弹头,两者的弹头都带钢芯,真正的原因是初速高、弹头细、截面比动能高,但DBP87弹也不是专克防弹衣的穿甲弹,现代防弹插板足以抵挡。
问题五:“钢芯弹”会加剧枪管磨损吗?
会,真的会。
钢芯步枪弹,弹头中间一大截是钢芯,钢芯与被甲之间只有薄薄一层铅套缓冲,相比全铅芯步枪弹,对枪管膛线的磨损更严重一些,特别是一些型号的枪弹为强调存速存能和中远距离侵彻力,只能加长加粗钢芯,导致被甲与钢芯之间的铅套更薄,提供不了足够缓冲,磨损会更严重,苏联9x39mmPAB-9弹、5.45x39mm7N22弹就是这种情况,我国的5.8x42mmDBP10通用弹也是这种情况。为了尽可能让弹头“软”一些,对膛线磨损少一些,DBP10通用弹只能一反我国常态,采用黄铜被甲,而国外有的弹如5.45x39mm7N24穿甲弹则采用蘑菇型弹芯,弹芯后段直径较小,这样与膛线接触的弹头圆柱部分被甲下面的铅套可以更厚一些,缓冲更好一些。
但枪械、枪弹设计是一个统筹兼顾、权衡利弊的过程,如果觉得使用钢芯弹头节约材料,成本低,采用淬火钢芯能提高弹头侵彻力,为此付出一些枪管磨损加剧的代价是划算的,那么就可以用。
问题六:“钢芯弹”会损失射击精度吗?
会,真的会。
钢芯弹采用被甲、钢芯、铅套“三件套”结构,弹头零件多,装配过程中难免出现质心偏差,影响弹头飞行精度和一致性。我国的各种步枪普通弹钢芯是冲压加工的,钢芯形状差异大到肉眼都能看出来,更加剧了弹头质心偏差。
除了装配时的偏差以及钢芯形状不一致,我国步枪普通弹弹头用的还是被甲从前向后包,在弹头尾部向内卷压紧的装配方式,这种装配方式步骤简单,成本低,但弹头尾部形状不一致,影响弹头飞行中尾部流场,更会影响射击精度。
枪炮世界那张图局部放大:5.8x42mmDBP87普通弹弹头被甲是从前向后包,尾部形状一致性差,对精度是不利的。
可是对突击步枪来说精度要求本来就不高,大多数军用突击步枪百米单发射击精度在2-4MOA,这个标准在有效射程内完成作战任务绰绰有余,采用钢芯弹头、被甲从前往后包的装配方式都不是个事儿。
如果是狙击步枪,精确射手步枪,因为精度指标更高,比如要达到百米1-1.5MOA甚至更高的精度,再用这种“便宜大碗”的普通弹就不行了,所以狙击步枪使用的往往是专门的高精度弹。这些高精度弹多为纯铅芯,弹头零件少,尽可能减少装配中出现的质心偏差,为让弹头尾部形状一致,被甲采用从后朝前包,在弹尖收口的装配方法,典型型号如美国5.56x45mmMk.262弹、7.62x51mmM118LR弹,它们都采用这样的弹头装配方式,我国5.8x42mm、7.62x51mm高精度狙击弹也采用类似的弹头装配方式。
Mk.262狙击弹,采用纯铅芯,被甲从后朝前包,在弹尖收口,这样的弹头精度更高。
关于“钢芯弹”的各种说法,彩云想到的就是这些了,希望这篇文章能澄清许多误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