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白茶内在品质好不好,请参考这5个方式,助你买到好茶不踩坑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一大早,就收到了茶友发来的一连串信息。
即便隔着手机屏幕,也能感受到他的忿忿不平。
“你知道吗?我带着你们家的白毫银针出去和别人比赛,结果被比下去了!”
“那个人根本就不懂茶,左一句太淡了,右一句不够苦,竟然还想闷泡。”
“好茶都被浪费了!”……
听完茶友说的一番话,心里也算有个底了。
欢喜地带着2020一级白毫银针出去和人“斗茶”,结果却因为对方不懂茶,自己只能憋着一肚子气。
看来,品质再好,也需要懂茶的人赏识呀。
否则还是带着那套“不苦不涩不是茶”的观念,纯正的太姥山高山白茶还真不够资格。
如今无论买什么茶,挑选品质永远排在第一位,白茶自然也不例外。
而对于老茶友来说,自有一套独特的买茶策略,能够在众多白茶中千挑万选出自己满意,且品质优秀的。
但新茶友的问题却接踵而至:如何才能检验一款白茶的品质呢?
之前我们总是围绕着产区、工艺和储存,但茶友们此时已经把白茶买回家了,已经成为了板上钉钉的事实。
迫在眉睫的是,该怎么样判断出自己所拥有的白茶的品质是好是坏?
其实,我们可以通过以下这5点来逐一检验,详细且全面地判断出白茶的内在品质。
《2》
判断方式一:感受白茶的干度
品质过关的白茶,它的含水量必定是在8.5%以下,处于一个极度干燥的状态。
但对于普通喝茶者来说,手边没有专业的仪器,无法精准地测量出白茶的干度究竟是否达标。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通过眼睛和手,对白茶的干度进行一个初步的判定。
首先,当我们收到一箱茶叶之后,在洗净双手、保持干爽的情况下,用手捧起一把干茶。
在极度干燥的状态下,干茶会发出“沙沙”声,十分的清脆。
其次,再用手捏起其中一根干茶,无需用力就能轻松地将其捻成碎末,像是薯片一般,时刻彰显着自己很干燥。
而如果是含水量超标的白茶,由于水分含量更高,所以干茶的韧性强度大,不易碾碎。
有时候需要多费点力气,将茶梗弯成一个弧度后才被折断,则代表着干度不是很好。
最后,观察干茶的完整情况。
一般来说,一整箱白茶中出现少量的碎茶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一箱15斤的干茶中含有50克左右的碎茶是正常范畴)
但如果发现干茶的条形完整,几乎没什么碎茶,则需要注意是否因为含水量超标所造成。
过于“完美”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品质不佳的真相。
《3》
判断方式二:选择正确的冲泡方式
有时候,白茶品质上的缺陷在一些情况下会被掩盖,而原罪是错误的冲泡方式。
比如,当一款白茶被存坏了之后,出现了怪味、异味,不仔细去感受难以发现。
但此时如果用温水冲泡,则汤水依然轻柔,茶叶中的杂味也没有被充分激发,让人误以为品质良好。
因此,为了能够准确地判断出白茶的品质,正确冲泡很重要。
茶具上的最佳选择,是白瓷盖碗。
表面覆盖着一层细腻的釉质,能够完全地展现出茶叶纯正的香气和滋味,不掩盖缺点,同时也不遗漏优点。
冲泡时,以环壁注水的方式,将沸水浇注在干茶上,再快速倒出茶汤,从注水到出汤时间尽量控制在7-8秒左右。
这样做的目的,第一,是为了让茶叶的内质均匀释放。品质优秀的白茶,在短短几秒内就能令营养物质大量析出,茶汤鲜爽淳和。但如果品质不佳,则会感觉到汤感略显淡薄,寡淡无味。
第二,沸水能够激发出白茶中的各种芳香物质,同时也能释放出杂味。
趁热揭盖闻香,便能清晰地感受到一款白茶的香气是清新还是沉闷,同时也暴露出了品质上的优缺点。
《4》
判断方式三:观察茶汤中是否有杂质
优质的白茶,由于产区良好、工艺精湛、储存得当,因此十分的干净,没有多余的杂质。
即便在没有洗茶的情况下,第一冲的茶汤也依然是清澈透亮的,呈现牙白色。
放在阳光底下,就像山间汩汩流淌的清泉般澄澈,其中还漂浮着星光闪耀般的白毫。
而如果发现白茶的茶汤看起来灰闷闷的,像是蒙上了一层雾霾,则需要引起重视。
汤水中之所以含有杂质,可能是因为产区环境不佳,在生长时茶青上便沾染了其它脏东西,导致在冲泡时大量掉落。
也可能是在加工和储存时,人为因素所导致茶叶中掺杂了灰尘、杂质。
但无论是在哪个环节出现了疏忽,都表示着白茶的品质堪忧。
汤水干净透亮只是一个最基本的底线,如果连干净都难以满足,又怎么能算是真正的好白茶呢?
这样的白茶,即便是经过洗茶,也难以彻底洗净其中的杂质。
《5》
判断方式四:测试白茶的耐泡度
有些茶友在平时泡茶喝茶时发现,有的白茶可以冲泡10冲以上,滋味仍然还在。
但有的却只能泡三四冲,可能到了第五冲就彻底淡下去了,无论怎么坐杯都难以再让茶汤变得饱满。
实际上,耐泡度的差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白茶的品质。
品质卓绝的白茶,内在物质十分充裕,因此在正确的冲泡方式下,养分缓慢地释放到茶汤中。
如此一来,我们在品饮的时候,能够感受到香气和滋味是呈现一个缓慢的递增递减形式。
就像一条平稳的抛物线,慢慢地上升,再逐步地下降,稳中有序。
到了七八冲之后,大量的营养物质释放完后,适当延长出汤时间,又能让剩余的内质继续析出,这样就能泡到10冲以上。
但假如茶叶的内在物质有限,甚至匮乏。
那么,便只能支撑到三四冲左右,且滋味呈现断崖式的下跌,坐杯也难以再重回巅峰。
耐泡度虽然不是品质好坏的决定性因素,但也能看出一些端倪。
《6》
判断方式五:关注白茶冲泡后的叶底
很多茶友泡完茶之后,便直接将叶底丢弃。
其实,通过观察叶底也能够看出茶叶品质是否存在猫腻。
当冲泡了大概十冲之后,白茶的香气和汤感都逐渐弱了,原本那些毫香、花香等都大部分散尽。
留下的大部分是一股清新、清爽的植物气息。
趁热闻,如果扑鼻而来的是正常的植物香气,混杂着淡淡的花香,整体清爽没有杂味,便可以说明它的品质不错。
但若是一揭开,扑鼻而来的是一股酸味、发酵味,则表明白茶的工艺不当,品质不佳。
热闻之后,再稍等片刻,等到叶底的温度下降一些之后再闻。
如果仍然是清新舒爽的气息,类似于包粽子的竹叶香,便基本可以放心白茶的品质不差。
可如果是一股臭味、闷味,带着潮湿发霉的味道,那么这茶的工艺不好,品质堪忧。
由此可见,时常被忽略的细节,也能暴露出白茶的品质。
泡完后的叶底先别急着扔,有时间的话可以细致地嗅闻感受,判断白茶品质。
《7》
一直相信一句话,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时刻谨记着,买茶亦是如此。
新茶友抱怨白茶水太深,难以选到品质卓绝的茶叶。
事实上,买到好白茶却大有人在。
而那些选到好茶的人,难道仅仅只是因为运气好吗?
当然不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所谓的老茶友,不过是自己脚踏实地,慢慢摸索出来的一套买茶之道。
幸运的话,在花冤枉钱之前遇到了一位靠谱的茶掌柜,从此无忧无虑。
但更重要的,还是依靠自己的判断能力。
好白茶,必然是要经过重重的筛选和磨练,抵得住考验,才能光芒万丈。
否则,又怎么能承担得起“优质”的皇冠呢?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