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文章给老胡说了几句公道话,老胡的意思是不能给每个人都发钱。但你非要硬杠,给你发钱你要不要?这我当然不好意思否认了。很多人说欧美国家都发钱了,HK 也发钱,为什么我们就不能?还有观点说,既然木已成舟,「水」都放出来了,钞票都多印了那么多了,不能只便宜了那些方便拿钱的人,见者有份,我们也要分钱,分钱才是公平的。这当然看上去颇有几分道理,钱印都印了,发给大家怎么了?凭什么给他们不给我?先不说怎么发更公平,每个人该发多少的问题,我先问一句,各省各市各县,财政局账本上的钱,谁能区分出哪些是「放水」的货币,哪些不是?我们有时候行文方便,说政府印钞造成通货膨胀,这是一个极为简化的不准确不严谨的表述。很可能造成了误会,让很多人误以为政府缺钱,直接印钱拿来花就是了,简单方便。造成通货膨胀的那些钱,也都印好了,整整齐齐地码在国库的某个角落里,等着下发给各部门各省市。如果真是这样,说道说道分一分这些印好的钱,那可能还没什么太大的副作用(当然也不是绝对没有,肯定还是有的,暂且不提。)但现实并不是这样的,不是政府缺钱就直接印钱的玩法,虽然我们经常这样说。当然,新中国历史上,我们曾经一度是这样,但后来发现了问题之后,及时进行了纠正。这个纠正就是 1995 年,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在此之前,中国人民银行的地位,大概相当于是结账买单的,缺钱的部门都来找他要钱。直到《中国人民银行法》通过之后,这才从法律上终结了政府直接自己印钞自己花的玩法。而到了现如今,我们虽然也说货币是在放水,但并不是央行说印就能印的。今天货币放水的创造形式主要是有两块:一块是央行直接掌管的基础货币;另一块则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信用创造。基础货币这块,央行要完成自己稳定汇率的只能,所以很多时候面对出口赚来的外汇,加上美元的放水,不得不被动超发。而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这块,我们老百姓最常见、也最常使用的,大概也就是房贷了。车贷可能都用的比较少。但我们不常见的,老百姓一般都不经常听说的,就是各级政府主导的「融资」,特别是「供地融资」。很多「大手笔」的项目背后,你去了解一下,其实都可以看到政府信用背书的影子。「大手笔」项目,有的做成了,有的烂尾了,还有的正在建设中。我们这里先不说这事的对与错、好与坏,事实就是,很多地方政府债台高筑、负债累累。这种有背景有背书的公司,贷款最容易,其次是国企,然后是民营企业,最后才是我们一般老百姓的房贷、车贷什么的。而且这这个信用创造货币的能力是完全不一样的,实力完全不对等。普通人在贷款的杠杆率上唯一能够跟他们搏一搏,大概也就是房贷了。所以为什么说,买房子、贷款买优质房产,依然是普通人抵御通胀的最佳选择。就这样,还有很多人反对卖期房、反对给期房贷款,好像最近有个地方出台政策,封顶的房子才能贷款。话说回来,我们一开始说的问题,为什么不应该支持全民发钱?首先,前面我们说了,即便的确是大家都知道的通货膨胀,也不是钱印好了码在那里等着发放的。其次,全国各地财政情况各不相同,你说深圳、上海、广州这样的还能发的起发的出。疫情影响经济,直接影响税收,全国已经是有些地方财政紧张,都要去借钱发体制内的工资了,这种情况再去发钱,那只能是等上面拨款。好,第三条,如果上面既不给拨款,还要求你某县某市给大家发钱,那怎么办?借更多的钱,或者贷更多的款,创造更多的「信用货币」,也就是继续放水,而不是简单的把已经放的水分下去就完了。这还仅仅是缺钱带来的「信用扩张」,还有由此带来的「权力扩张」呢?应该看过类似的报道吧?交通罚款数额巨大的报道。如果你是卡车司机、滴滴司机、小货车司机,做好罚款的准备了吗?还有前段时间温州做外贸的,被冻卡的视频和报道。第四条,如果是财政拨款,那就只不过是财政的转移支付。最终的结果恐怕还是,你也许确实得到了一点钱,但你要想清楚,别人给你钱,你也给别人,这中间还要有损耗。何苦呢?我们一开始就说了,你压根无法区分哪些钱是通胀放水的钱,钱也不是印好了摆在那里等着发的。转移支付的过程,不过还是老「方子」,富人接济穷人,富的地方接济穷的地方。看得见是领钱花钱的实惠,那些看不见的成本和代价,也许在你花完钱之后,才会和你结账。
2021年01月31日
——————
题图:Jean-Leon Gerome,Memnon and Sesostris
上一篇:马云被反噬,这回轮到老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