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宗金鉴』<目录>卷四\伤寒心法要诀

<目录>卷四
<篇名>伤寒心法要诀
属性:伤寒一证, 仲景论中立三百九十七法, 一百一十三方, 神明变化, 可
谓既详且尽矣. 其治杂证也, 则有『金匮要略』分门别类, 包举赅括
,无非示人以规矩准绳, 欲其触类傍通, 以应变于无穷也. 但其辞旨
古奥, 义薀幽深, 条目繁多, 未易领会, 人多苦之. 兹特撮其要旨,
编为歌诀, 俾学者便于熟读默记, 融会贯通, 然后再玩味全书, 则易
读易解, 有会心之乐, 而无望洋之叹矣. 由此登堂入室, 将见二千年
来大法微言, 昭如日月, 不致尘封 , 庶几于斯道不无小补云尔.

<目录>卷四\伤寒心法要诀
<篇名>伤寒传经从阳化热从阴化寒原委
属性:1.六经为病尽伤寒, 气同病异岂期然, 推其形藏原非一, 因从类化
故多端. 明诸水火相胜义, 化寒变热理何难, 漫言变化千般状, 不外
阴阳表里间.
【注】六经, 谓太阳, 阳明, 少阳, 太阴, 少阴, 厥阴也. 为病尽伤
寒,谓六经为病, 尽伤寒之变化也. 气同, 为天之六气, 感人为病同
也.病异, 谓人受六气生病异也. 岂期然, 谓不能预先期其必然之寒
热也. 推其形藏原非一, 谓推原其人形之厚薄, 藏之虚实非一也. 因
从类化故多端, 谓人感受邪气虽一, 因其形藏不同, 或从寒化, 或从
热化, 或从虚化, 或从实化, 故多端不齐也. 明诸水火相胜义, 谓水
胜则火灭, 火胜则水干也. 化寒变热理何难, 谓邪至其经, 或从阴化
为寒, 或从阳变为热, 即水火相胜从化之理, 何难明也. 漫言变化千
般状二句, 谓伤寒变化千般, 总不外乎阴阳表里间也.

<目录>卷四\伤寒心法要诀
<篇名>太阳风邪伤卫脉证
属性:2.中风伤卫脉浮缓, 头项强痛恶寒风, 病即发热汗自出, 鼻鸣干呕
桂枝功.
【注】中风, 病名也. 伤卫, 谓风伤卫也. 脉浮缓, 谓中风脉也. 头
痛项强, 恶寒恶风, 发热汗自出, 鼻鸣干呕, 谓中风证也. 桂枝功,
谓桂枝汤功能治中风虚邪也. 详太阳上篇.

<目录>卷四\伤寒心法要诀
<篇名>太阳寒邪伤营脉证
属性:3.伤寒伤营脉浮紧, 头疼身痛恶寒风, 无汗而喘巳未热, 呕逆麻黄汤
发灵.
【注】伤寒, 病名也. 伤营, 谓寒伤营也. 脉浮紧, 谓伤寒脉也. 头
疼身痛, 恶寒恶风, 无汗而喘, 或巳发热, 或未发热, 呕逆, 谓伤寒
证也. 麻黄汤发, 谓伤寒实邪, 当与麻黄汤发汗最灵也. 详太阳中篇.

<目录>卷四\伤寒心法要诀
<篇名>风寒营卫同病脉证
属性:4.中风浮紧遍身痛, 头疼发热恶寒风, 干呕无汗兼烦躁; 伤寒身重乍
时轻, 浮缓呕逆无汗喘, 头疼发热恶寒风, 烦躁而无少阴证, 营卫同
病大青龙.
【注】中风谓风伤卫之病也. 头疼发热, 恶风恶寒, 干呕, 中风之证
也.浮紧, 寒伤营之脉也. 身疼痛, 寒伤营之证也. 今以中风之病而
得伤寒之脉与证, 更兼不汗出之表实内热之烦躁也. 伤寒, 谓寒伤营
之病也. 身重不痛, 乍有轻时, 风伤卫之证也. 浮缓, 风伤卫之脉也.
呕逆无汗而喘, 头疼发热, 恶寒恶风, 寒伤营之证也. 是以伤寒之病
而得中风之脉与证, 更兼太阳无汗内热之烦躁也. 而无少阴证, 谓无
身重但欲寐之证也. 营卫同病, 谓风寒中伤营卫同病也. 二证皆无汗
实邪, 故均以大青龙汤发之. 详太阳下篇.

<目录>卷四\伤寒心法要诀
<篇名>误服三汤致变救逆
属性:5.伤寒酒病桂勿与, 呕吐不巳血脓鲜, 尺迟服麻致漏汗, 恶风肢急小
便难, 微弱汗风青龙发, 厥惕悸眩热仍然, 身??振振欲擗地, 桂加附
子真武痊.
【注】伤寒, 谓伤寒无汗之实邪也. 酒病, 谓病酒状似中风也. 桂勿
与,谓皆勿与桂枝汤也. 误与伤寒, 则表气愈固, 里气更逆, 呕吐不
巳也. 误与酒病, 则湿热内酿, 伤营吐血脓也. 此皆误用桂枝汤之变
证,当随其变证治之可也. 尺迟, 谓伤寒尺中脉迟也. 服麻, 谓服麻
黄汤发汗, 遂致汗出不止, 名曰漏汗也. 肢急, 四肢拘急也. 小便难,
谓小便少而难也. 伤寒脉证, 当用麻黄汤发汗, 若尺中脉迟, 是营气
不足, 不可发汗, 若误发之, 则致漏汗恶风, 四肢拘急, 小便难等变
证也. 当以桂枝加附子汤救逆可也. 微弱, 谓大青龙证脉微弱也. 汗
风,谓大青龙证自汗恶风也. 大青龙证脉不浮紧, 若浮缓而微弱反汗
出,是大青龙脉证未具也. 误以大青龙发之, 致其人厥冷筋惕, 心悸
头眩, 热仍不退, 身肉?? 动也. 振振欲擗地, 谓耸动不已, 不能兴起
欲堕于地也. 此皆误与大青龙汤发汗之变证, 当以真武汤救逆可也.
详太阳篇.

<目录>卷四\伤寒心法要诀
<篇名>三阳受病传经欲愈脉证
属性:6.伤寒一日太阳病, 欲吐烦躁数急传, 阳明少阳证不见, 脉静身和为
不传.
【注】伤寒一日太阳受病, 二日阳明受病, 三日少阳受病, 此其传经
之常也. 若初病颇欲吐, 烦躁脉数急者, 谓邪盛传经而不解也. 二,
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 脉静身无所苦者, 谓邪衰不传, 欲自愈矣.

<目录>卷四\伤寒心法要诀
<篇名>阳明表病脉证
属性:7.葛根浮长表阳明, 缘缘面赤额头疼, 发热恶寒而无汗, 目痛鼻干卧
不宁.
【注】太阳未罢, 又传阳明, 太阳表邪怫郁, 阳明肌热, 为阳明经表
病也. 葛根表阳明, 谓葛根汤主治阳明表病也. 浮长, 谓阳明之表脉
也. 缘缘面赤连额头疼, 发热恶寒无汗, 目痛鼻干卧不得宁, 皆谓阳
明经之表证也. 用葛根汤解两经之邪也. 详阳明篇.

<目录>卷四\伤寒心法要诀
<篇名>阳明热病脉证
属性:8.白虎烦渴热阳明, 汗出身热脉长洪, 不恶寒兮反恶热, 合柴兼见少阳经.
【注】太阳已罢, 而传阳明不传少阳, 亦未入腑, 其热渐深, 表里俱
热,为阳明经热病也. 白虎热阳明, 谓白虎汤主治阳明热病也. 脉长
洪,谓阳明之热脉也. 烦躁口渴, 引饮汗出身热, 不恶寒反恶热, 皆
谓阳明经热病之证也. 用白虎汤解阳明表里俱热也. 阳明未罢, 又传
少阳, 亦阳明热病也. 合柴, 谓白虎合小柴胡汤, 治阳明经热证, 兼
见少阳经弦脉, 寒热往来, 口苦耳聋, 目眩而呕, 胸胁痛之病也. 详

<目录>卷四\伤寒心法要诀
<篇名>阳明府病脉证
属性:9.胃实脉大腑阳明, 大便难兮脾约同, 蒸蒸潮热濈濈汗, 满痛始可议
三承.
【注】脉大腑阳明, 谓热邪入腑, 阳明当脉大也. 曰胃实, 曰大便难,
曰脾约, 谓腑病受邪之不同也. 脾约者, 太阳阳明也. 胃实者, 正阳
阳明也. 大便难者, 少阳阳明也. 皆为可之下证, 不无轻重之别. 然
必蒸蒸潮热, 身肢濈濈然汗出, 或满或痛, 始可议其微、 甚, 以三承
气汤、麻仁丸下之可也. 详阳明篇.

<目录>卷四\伤寒心法要诀
<篇名>阳明慎汗慎下
属性:10. 阳明表证反有汗, 桂枝加葛中风传. 热证无汗亡津液, 燥渴仍从
白虎痊. 胃实汗热原应下, 恶寒浮缓表为先. 欲知定硬识失气, 不转
微涩下之冤. 舌滑尿白小便数, 便硬休攻导自安. 小便数多知便硬,
无苦数少是津还.
【注】阳明表证应无汗, 反有汗, 是从风邪传来, 仍从表治, 宜用桂
枝加葛根汤. 阳明热证应有汗, 反无汗, 是或吐, 或汗, 或下亡其津
液,若无燥渴, 则从表治, 若有燥渴, 仍从热治, 宜用白虎汤. 胃实
自汗潮热, 原应下之, 若有恶寒浮缓之表, 宜先解表, 表解已, 乃可
攻之. 欲知大便硬定未定, 当稍与小承气汤, 转失气者, 己成定硬,
当与大承气汤攻之. 若不转矢气者, 未成定硬, 攻之必溏, 勿更与也.
若脉微涩者, 亦不可下, 下之则冤死也. 舌滑, 尿白, 里热微也, 虽
小便数、 大便硬, 其热远在广肠, 亦不可下, 用蜜煎猪胆导法自可安
也.凡小便数多, 知大便必硬, 虽大便硬而无或满、 或痛之苦, 当审
其小便日几行, 日减数少, 是津液还于胃中, 慎不可攻, 不久必自大
便出也. 详阳明篇.

<目录>卷四\伤寒心法要诀
<篇名>少阳脉证
属性:11. 往来寒热胸胁满, 脉弦目眩而耳聋, 口苦默默不欲食, 心烦喜呕
少阳经, 或渴或咳身微热, 或胁硬痛腹中疼, 或悸不呕尿不利, 舌胎
滑白小柴宗.
【注】脉弦, 谓少阳病脉也. 往来寒热胸胁满, 目眩耳聋, 口苦默默
不欲食, 心烦喜呕, 少阳经主证也. 或渴, 或咳身微热, 或胁硬痛,
腹中疼, 或悸不呕, 尿不利, 舌胎滑白者, 皆少阳或有之证也. 均宜
小柴胡汤主之, 随证加减治之可也. 详少阳篇.

<目录>卷四\伤寒心法要诀
<篇名>少阳病用柴胡汤加减法
属性:12. 胸烦不呕去参夏, 加蒌若渴半易根, 腹痛去芩加芍药, 心悸尿秘
苓易芩, 胁下痞硬枣易蛎, 不渴微热桂易参, 咳去参枣加干味, 小柴
临证要当斟.
【注】少阳经主证, 宜小柴胡汤主治也. 其或有之证, 务要临证斟酌
加减可也. 若胸中烦而不呕, 去半夏, 人参, 加栝蒌实. 若渴者, 以
半夏易栝蒌根. 若腹中痛, 去黄芩加白芍. 若心下悸, 小便不利者,
加茯苓去黄芩. 若胁下痞硬, 加牡蛎去大枣. 若不渴外有微热者, 去
人参加桂枝微汗之. 若咳者, 去人参, 大枣, 加干姜, 五味子. 义详
少阳篇小柴胡汤下.

<目录>卷四\伤寒心法要诀
<篇名>少阳禁汗吐禁下
属性:13. 少阳三禁要详明, 汗谵吐下悸而惊, 甚则吐下痢不止, 水浆不入
命难生.
【注】三禁, 谓少阳禁吐、 禁汗、禁下也. 若误发汗, 则生谵语, 若
误吐下, 则心悸而惊. 少阳经, 即有心下硬, 不可下, 下之甚, 则下
痢不止. 即有胸中满, 不可吐, 吐之甚, 则水浆不入, 变成危候, 命
难生也. 详少阳篇.

<目录>卷四\伤寒心法要诀
<篇名>少阳可吐可汗可下
属性:14. 胸满热烦栀子豉, 痞硬冲喉瓜蒂平, 发热恶寒肢烦痛, 微呕支结
柴桂宁. 郁郁微烦呕不止, 心下痛硬大柴攻. 误下柴胡证仍在, 复与
柴胡振汗生.
【注】上言其禁, 恐失宜也; 此言其可, 贵变通也. 胸满烦热, 太阳
少阳轻邪也, 宜栀子豉汤涌之. 胸满痞硬, 气上冲喉不得息者, 太阳
,少阳重邪也, 宜瓜蒂散吐之. 发热恶寒, 四肢烦疼微呕, 心下支结,
太阳, 少阳表证也, 宜柴胡桂枝汤, 微汗两解之. 郁郁微烦, 呕不止,
心下痛硬, 少阳, 阳明表里证也, 宜大柴胡汤缓攻两解之. 误下不致
变逆, 柴胡证仍在者, 复与柴胡汤以和解之, 若解则必蒸蒸振汗出而
解,以下后虚故也. 详太阳、少阳篇.

<目录>卷四\伤寒心法要诀
<篇名>三阳合病并病
属性:15. 合病两三经同病, 并病传归并一经. 二阳合病满喘发, 自痢葛根
呕半同. 太少痢芩呕加半, 明少弦负顺长生, 滑数宿食大承气, 三阳
合病腹膨膨, 口燥身重而谵语, 欲眠合目汗蒸蒸, 遗尿面垢参白虎,
浮大汗下禁当应. 二阳并病汗不彻, 面赤怫郁大青龙, 表罢潮热手足
汗,便难谵语大承攻. 太少头项痛眩冒, 心下痞硬如结胸, 禁汗吐下
惟宜刺, 谵惊不食痢多凶.
【注】一经未罢, 又传一经, 二经, 三经同病, 而不归并一经者, 谓
之合病. 二经, 三经同病, 而后归并一经自病者, 谓之并病. 二阳,
谓太阳, 阳明也. 太阳则有头痛, 发热, 恶寒, 无汗, 阳明则有肌热
,恶热, 心烦, 不眠之证, 相合同病也. 满喘, 谓二阳合病当下痢不
下痢, 更加胸满而喘, 宜麻黄汤发之. 自痢, 谓二阳合病当有之证,
宜葛根汤也. 呕半, 谓二阳合病, 不下痢但加呕者, 宜葛根汤加半夏
也.同, 谓二证同用葛根一方也. 太少, 谓太阳, 少阳合病也. 太阳
则有头痛发热, 恶寒无汗; 少阳则有寒热往来, 口苦耳聋, 目眩胸胁
痛之证, 相合同病也. 痢芩, 谓太阳, 少阳合病当自下痢, 宜与黄芩
汤也. 呕加半, 谓太阳, 少阳合病不自痢, 但加呕者, 宜黄芩汤加半
夏也. 若不呕痢而见太阳, 少阳之证, 非合病也; 宜用柴胡桂枝汤两
解之. 明少, 谓阳明, 少阳两经之证同见下痢合病也. 弦负, 弦为少
阳木脉, 木胜则土负, 负则死也. 顺长生, 长为阳明土脉, 土盛则本
不能灾为顺, 顺则生也. 滑数, 谓阳明, 少阳合病, 下痢粘秽者, 脉
必滑数, 是宿食也, 宜大承气汤; 呕酸苦者, 宜大柴胡汤. 三阳, 谓
太阳、 阳明, 少阳合病也. 腹膨膨, 谓腹胀满也. 口燥, 谓口中干燥
也.身重, 谓身重难转侧也. 谵语, 谓妄乱言也. 欲眠, 谓喜睡也.
合目汗蒸蒸, 谓合目出热汗也. 遗尿, 谓失尿不知也. 面垢, 谓面似
有油垢也. 此皆三阳热盛, 津液枯竭之证, 设使脉浮, 禁不可汗, 脉
大亦不可下, 惟宜用白虎加人参, 益气生津清热可也. 若未经汗下,
津液未伤, 三阳合病, 轻证惟宜柴葛解肌汤, 清解三阳可也. 二阳,
谓太阳阳明并病也. 汗不彻, 谓邪在太阳, 发汗未彻, 又传阳明也.
面赤, 谓邪犹怫郁于太阳, 阳明之表, 未并阳明之腑, 宜大青龙汤解
两经之热也. 表罢, 谓太阳证罢也. 潮热, 手足汗, 大便难, 谵语,
谓已归并阳明腑也, 宜大承气汤, 攻阳明实热也. 太少, 谓太阳, 少
阳并病也. 头颈强痛, 目眩昏冒, 心下痞硬, 如结胸证, 谓太阳少阳
二经之证尚未归并, 其邪未定-禁不可汗下, 惟宜刺大椎、肝腧, 肺
腧,以泻其热也. 若误发汗, 则必发谵语. 若误吐下, 则必心烦而惊,
水浆不入, 下痢不止. 变此恶候, 命多凶也. 义详合病并病篇.

<目录>卷四\伤寒心法要诀
<篇名>三阴受病传经欲愈脉证
属性:16. 伤寒三日二阳尽, 热微烦躁入阴传, 其人能食而不呕, 脉小尿清
为不传.
【注】伤寒三日, 三阳受邪为尽, 三阴当受邪, 其人身热虽微, 而烦
躁者, 谓邪去阳入阴不解也. 若其人反能食而不呕, 脉静小, 小便清,
谓邪未入于阴为不传, 欲自愈也.
太阴阴邪脉证
17. 太阴阴邪沉迟脉, 吐食腹满有时疼, 手足自温痢不渴, 理中汤主
悸加苓, 腹满去术加附子, 吐多去术加姜生, 虽吐下多还用术, 渴欲
得水倍术宁, 欲作奔豚术易桂, 干姜寒倍参腹疼.
【注】太阴阴邪, 谓邪从阴化之寒证也. 脉沉迟, 太阴阴邪脉也. 吐
食,腹满时痛, 太阴里寒证也. 手足自温, 邪入阴也. 自痢不渴, 脏
无热也, 宜理中汤主之. 若心下悸, 加茯苓. 腹满, 去术加附子. 吐
多,去术加生姜. 唯吐若下痢多, 还用白术. 若渴欲得饮水, 仍倍加
术.若脐下欲作奔豚, 去术易桂. 中寒倍加干姜. 腹痛倍加人参. 详
太阴篇.

<目录>卷四\伤寒心法要诀
<篇名>太阴阳邪脉证
属性:18. 阳邪嗌干腹满痛, 误下时痛大实疼, 大承桂枝加芍大, 脉弱芍大
当审行.
【注】阳邪, 谓太阴邪从阳化之热证也. 嗌干, 谓咽干太阴热也. 腹
满痛, 太阴有余证也. 误下, 谓误下邪陷太阴当分轻重也. 时痛, 谓
腹有时痛, 有时不痛, 宜桂枝加芍药汤和之. 大实痛, 谓腹大满痛,
无时不痛, 宜桂枝加大黄汤下之. 兼阳明胃实, 以大承气汤下之. 若
脉弱即当行大黄芍药, 宜斟酌减之, 以其人胃气弱易动也. 详太阴篇.

<目录>卷四\伤寒心法要诀
<篇名>太阴阳明表里同病
属性:19. 腹满时减复如故, 此是寒虚气上从, 腹满不减不大便, 转属阳明
乃可攻.
【注】腹满时减, 减复如故, 谓腹时满时不满, 而减复如常, 此为太
阴寒邪寒虚之气上逆之满, 乃可温之证也, 宜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
汤. 腹满不减, 谓常常而满, 终日不减, 或不大便, 此为转属阳明实
热内壅之满, 乃可攻之证也, 宜大承气汤. 详太阴篇.

<目录>卷四\伤寒心法要诀
<篇名>少阴阴邪脉证
属性:20. 少阴阴邪脉沉细, 背寒欲寐口中和, 咽痛腹痛骨节痛, 厥痢清谷
四逆瘥.
【注】少阴阴邪, 谓邪从阴化之寒证也. 脉沉细, 少阴阴邪之脉也.
背寒, 谓背恶寒, 阳气虚也. 欲寐, 谓但欲寐, 阴气盛也. 口中和,
口中不干燥也. 咽痛腹痛, 下痢清谷, 寒盛于中也. 骨节疼痛, 四肢
厥冷, 寒淫于外也, 宜四逆汤, 温中散寒也. 详少阴篇.

<目录>卷四\伤寒心法要诀
<篇名>少阴阳邪脉证
属性:21. 少阴阳邪沉细数, 口燥咽干大承汤, 少阴心烦不得卧, 黄连阿胶
是主方.
【注】阳邪, 谓少阴邪从阳化之热证也. 少阴病但欲寐, 阴邪则脉沉
细无力, 阳邪则脉加数而有力矣. 始病即口燥咽干, 水不上升, 热之
甚也. 宜大承气汤急下之, 泻阳救阴也. 少阴病但欲寐, 二、 三日已
上变生心烦不得眠, 是阳邪乘阴, 阴不能静也, 宜黄连阿胶汤, 清阳
益阴也. 详少阴篇.

<目录>卷四\伤寒心法要诀
<篇名>少阴太阳表里同病
属性:22.少阴脉沉反发热 , 麻黄附子细辛汤, 若二三日无里证, 减辛加草
用之良.
【注】少阴病脉沉, 为阴寒之证, 当无热, 今反发热, 是兼有太阳表
也.宜麻黄附子细辛汤, 急温而散之. 若二、 三日热仍不解, 亦无里
寒吐痢之证, 去细辛易甘草, 缓温而和之. 详少阴篇. 厥阴篇.

<目录>卷四\伤寒心法要诀
<篇名>厥阴阴邪脉证
属性:23. 厥阴阴邪微细厥, 肤冷脏厥躁难安, 囊缩舌短胎滑黑, 四逆当归
四逆先, 少满痛厥姜萸入, 蛔厥静而复时烦, 得食而呕蛔闻臭, 烦因
蛔动乌梅圆.
【注】厥阴阴邪, 谓邪从阴化之寒证也. 微细, 厥阴阴邪脉也. 厥,
谓四肢厥冷也. 肤冷, 谓肌肤冷也. 脏厥, 谓寒阴脏厥也. 躁难安,
谓烦躁无有安时也. 囊缩, 谓外肾为寒收引缩入腹也, 妇人则乳缩阴
收也. 舌短, 谓舌缩短也. 胎滑黑, 谓舌胎不干而色黑也. 四逆, 谓
四逆汤也. 当归四逆, 谓当归四逆汤也. 先者, 谓先服当归四逆汤也.
少满痛, 谓少腹满按之痛心也. 厥, 谓厥冷也. 姜萸入, 谓当归四逆
汤加入吴茱萸、 生姜也. 蛔厥, 谓厥而吐蛔也. 静而复时烦, 谓烦时
止时烦也. 得食而呕蛔闻臭, 谓呕因蛔闻食臭而始呕也. 烦因蛔动,
谓烦因蛔动而始烦也. 乌梅圆蛔厥, 谓宜用乌梅丸也. 详厥阴篇.

<目录>卷四\伤寒心法要诀
<篇名>厥阴阳邪脉证
属性:24. 阳邪热厥厥而热, 消渴热气撞心疼, 烦满囊缩舌焦卷, 便硬尚任
大承攻, 四逆不分四逆散, 咳加姜味下痢同, 悸加桂枝腹痛附, 下重
薤白秘尿苓.
【注】阳邪, 谓厥阴邪从阳化之热证也. 厥, 谓手足寒也. 厥而复热,
热而复厥, 是为热厥. 厥微热微, 厥深热深也. 消渴, 谓饮水多而小
便少也. 热气上撞心疼, 是火挟木邪而逆也. 烦满, 谓少腹烦满也.
囊缩, 谓外肾为热灼, 筋缩入腹也. 舌焦卷, 谓舌胎干焦而卷也. 便
硬,谓大便硬, 尚可任攻, 宜大承气汤. 四逆, 谓四肢厥冷也. 不分,
谓寒热之厥, 疑似不分也, 宜四逆散, 疏达厥阴. 其厥不回, 再审寒
热可也. 或咳加生姜, 五味子. 下痢亦加, 故曰同也. 心下悸加桂枝.
腹痛加附子. 泻痢下重加薤白. 秘尿不利加茯苓. 详少阴厥阴篇.

<目录>卷四\伤寒心法要诀
<篇名>少阴厥阴外热里寒脉证
属性:25. 少阴里寒外热证, 面赤身反不恶寒, 厥痢清谷脉微绝, 通脉四逆
主之先, 痢止参加脉不出, 葱入面色赤炎炎, 腹痛加芍咽桔梗, 呕加
圣药用姜鲜.
【注】少阴里寒外热之证, 面赤不恶寒, 格阳外热也. 四肢厥冷, 下
痢清谷, 脉微欲绝, 阴极里寒也, 宜通脉四逆汤主之. 服四逆汤下痢
止, 脉仍不出加人参, 面色赤者加葱, 腹痛加芍药, 咽痛加桔梗, 呕
加生姜. 详少阴篇.

<目录>卷四\伤寒心法要诀
<篇名>两感
属性:26. 一日太阳少阴病, 头痛口干渴而烦. 二日阳明太阴病, 满不欲食
身热谵. 三日少阳厥阴病, 耳聋囊缩厥逆寒, 水浆不入神昏冒, 六日
气尽命难全.
【注】两感者, 脏腑表里同病也. 一日, 头痛、 太阳也; 口干烦渴,
少阴也. 二日, 身热谵语, 阳明也; 腹满不欲食, 太阴也. 三日, 耳
聋,少阳也; 囊缩而厥, 厥阴也. 传经之邪其为病也渐, 两感之邪其
为病也速. 盖因阳邪酷烈, 正不能御, 所以三日后水浆不入, 六腑之
气欲绝, 昏不知人, 五脏之神已败, 而不即死者, 赖有胃气未尽耳,
故又三日其气乃尽而死. 张洁古制大羌活汤, 以羌, 独, 芩, 连辈,
辛甘以散太阳之表, 苦寒以清少阴之热, 施之于表里不急者, 固为得
法也. 若夫一日则头痛口干烦渴, 二日则身热谵语腹满不欲食, 三日
则耳聋囊缩而厥, 水浆不入, 昏不知人, 传变如此迅速, 恐用大羌活
汤平缓之剂, 反失机宜, 当遵仲景治有先后之说, 审其表里孰急, 随
证治之, 犹或可活. 故于此证初病, 一日表里俱热者, 根据少阴病得之
二,三日, 口燥咽干之法, 用大承气汤重剂以泻阳邪之烈; 表里俱寒
者, 根据少阴病始得之, 反发热脉沉之法, 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以解阴
邪之急. 二日表里俱实者, 根据阳明病谵语有潮热, 腹满时减, 减不足
言之法, 用大承气汤攻之; 表里虚者, 根据三阳合病, 腹满身重, 面垢
谵语之法, 用大剂白虎加人参汤清之. 三日表里热者, 根据厥深热亦深
之法, 用大承气汤下之; 表里寒者, 根据脉微欲绝手足厥寒之法, 用当
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温之. 缓则不及事矣, 其间颇有得生者, 后之
学者其留意焉.

<目录>卷四\伤寒心法要诀
<篇名>汗下失宜致变坏证
属性:27. 太阳三日已发汗, 若吐若下若温针, 不解致逆成坏证, 观其脉证
犯何经, 难辨阴阳六经证, 重困垂危莫可凭, 惟用独参煎冷服, 鼻上
津津有汗生.
【注】太阳病三日, 巳发汗不解, 若吐, 若下, 若温针, 苟或相当即
成解证. 如其不当, 不但病不解, 或因而致逆变成坏证, 当观其脉证,
知犯何经之逆. 如汗后亡阳, 渴躁谵语, 下后寒中, 结胸痞硬, 吐后
内烦腹满, 温针后黄, 衄, 惊, 狂之类, 随证治之可也. 甚或脉微欲
绝, 神昏不能言, 循衣摸床, 叉手冒心等, 重因垂危, 难辨阴阳, 六
经莫可凭之证, 此时此际, 惟用人参煎汤, 徐徐冷服, 以待其机. 倘
得鼻上津津有汗, 则为可生之兆也.

<目录>卷四\伤寒心法要诀
<篇名>表证
属性:28. 表证宜汗太阳经, 无汗发热恶寒风, 头项强痛身体痛, 若出自汗
表虚明.
【注】表证, 谓寒邪在表, 无汗发热, 恶寒恶风, 头项强痛, 身体痛
也.太阳经主表, 故曰表证. 有是证无汗者, 皆属表实. 虽有是证,
若自汗出者, 皆属表虚, 未可轻汗, 即有风邪, 只宜桂枝汤解肌可也.
表实无汗, 重者麻黄汤主之. 轻者麻桂各半汤主之. 时有汗时无汗者,
桂枝二麻黄一汤主之. 表实躁热甚者, 三黄石膏汤主之; 微者, 大青
龙汤主之. 不躁有热者, 桂枝二越婢一汤主之. 以上表证, 不必悉具,
亦不论日之多寡, 但见有头痛恶寒一, 二证, 即为表未罢, 虽有里证,
当先解表. 表解已, 乃可攻之, 临证者不可不详辨也. 详太阳篇.

<目录>卷四\伤寒心法要诀
<篇名>里证
属性:29. 里证宜下不大便, 恶热潮热汗蒸蒸, 燥干谵语满硬痛, 便溏为虚
不可攻.
【注】里证, 谓热邪内结, 不大便, 恶热潮热, 自汗蒸蒸, 口燥舌干
谵语, 腹满硬痛也. 阳明腑主里, 故曰里证. 里实者, 有脾约, 有胃
实,有大便难, 三者均为可下之证, 然不无轻重之别. 三承气汤、 脾
约丸, 量其可者而与之, 庶乎无过也. 若便溏为里虚, 即有是证不可
攻也. 论中有急下数证, 不待便实而下之者, 是下其热也, 非下其结
也. 义详阳明少阴篇.

<目录>卷四\伤寒心法要诀
<篇名>阳证
属性:30. 阳证身轻气高热, 目睛了了面唇红, 热烦口燥舌干渴, 指甲红兮
小便同.
【注】阳证, 谓阳热之证也. 不论三阴、 三阳, 凡见是证者, 均为阳
热有余也. 阳主动, 故身轻也. 阳气盛, 故气高而喘也. 阳主热, 故
口鼻气热也. 阳主寤, 故目睛了了而不眠也. 目睛不了了, 亦有热极
朦胧似不了了, 然必目赤多眵, 非若阴证之不了了而神短无光也. 阳
气热, 故身热, 面唇红, 指甲红也. 阳热入里, 故心烦, 口燥, 舌干
而渴, 小便红也. 表实者, 三黄石膏汤发之. 里实者, 三承气汤下之.
表里不实而热盛者, 白虎解毒等汤清之可也. 详三阳篇.

<目录>卷四\伤寒心法要诀
<篇名>阴证
属性:31. 阴证身重息短冷, 目不了了色不红, 无热欲卧厥吐痢, 小便白兮
爪甲青.
【注】阴证, 谓阴寒之证也. 不论三阴, 三阳, 凡见是证者, 均为阴
寒不足也. 阴主静, 故身重也. 阴主寐, 故目不了了但欲卧也. 阳气
虚寒, 故息短口鼻气冷也. 阴淫于外, 故面无红色, 四肢厥冷爪甲青
也. 阴邪入内, 故呕吐, 下痢清谷, 小便清白也. 以上皆三阴寒证,
临证者以附子、 四逆、理中、吴茱萸等汤, 择其宜而与之可也. 详三
阴篇.

<目录>卷四\伤寒心法要诀
<篇名>阳盛格阴
属性:32. 阳盛格阴身肢厥, 恶热烦渴大便难, 沉滑爪赤小便赤, 汗下清宜
阴自完.
【注】经曰: 阳气太盛, 阴气不得相营也. 不相营者, 不相入也. 既
不相入, 则格阴于外, 故曰阳盛格阴也. 其外证虽身肢厥冷, 颇似阴
寒,而内则烦渴, 大便难, 小便赤, 恶热不欲近衣, 爪甲赤, 脉沉滑,
一派阳实热证. 汗下清三法得宜, 则阳得以消, 阴得以完全也. 表实
无汗, 三黄石膏汤. 里实不便, 三承气汤. 热盛无表里证, 宜解毒白
虎汤.
【集注】刘完素曰: 蓄热内甚, 脉须疾数, 以其极热蓄甚而脉道不利,
反致脉沉细欲绝, 俗未明造化之理, 反谓传为寒极阴毒者. 或始得之,
阳热暴甚, 而便有此证候者; 或两感热甚者, 通宜解毒加大承气汤下
之. 后热稍退而未愈者, 黄连解毒汤调之. 或微热未除者, 凉膈散调
之. 或失下热极, 以至身冷脉微而昏冒将死, 若急下之, 则残阴暴绝
必死, 盖阳后竭而然也. 不下亦死, 宜凉膈散或黄连解毒汤, 养阴退
阳,积热渐以消散, 则心胸再暖而脉渐以生也.

<目录>卷四\伤寒心法要诀
<篇名>阴盛格阳
属性:33. 阴盛格阳色浅赤, 发热不渴厥而烦, 下痢尿清爪青白, 浮微通脉
复阳还.
【注】经曰: 阴气太盛, 阳气不得相营也. 不相营者, 不相入也. 既
不相入, 则格阳于外, 故曰阴盛格阳也. 色浅赤, 谓面色见浮浅之红
赤色也. 其外证面赤发热而烦, 颇类阳热, 其内则不渴, 下痢清谷,
小便清白, 爪甲青白, 四肢厥冷, 脉浮微欲绝, 一派阴寒虚证. 宜通
脉四逆汤冷服之, 从其阴而复其阳也. 痢止脉不出, 加倍人参. 下痢
无脉, 宜白通加猪胆汁人尿汤. 厥烦欲死, 宜吴茱萸汤.

<目录>卷四\伤寒心法要诀
<篇名>阳毒
属性:34. 阳毒热极失汗下, 舌卷焦黑鼻煤烟, 昏噤发狂如见鬼, 咽疼唾血
赤云斑. 六七日前尚可治, 表里俱实黑奴丸, 热盛解毒里实下, 表实
三黄石膏煎.
【注】阳毒, 谓阳热至极之证也. 失汗下, 谓应汗不汗, 应下不下,
失其汗下之时也. 热毒炎炎不巳, 故舌卷焦黑, 鼻内生煤烟也. 热毒
内攻乘心, 故神昏噤栗, 发狂如见鬼神, 咽疼唾血也. 热毒外薄肌肤,
故发赤色如锦云之斑也. 六, 七日前, 谓日浅毒未深入, 故尚可治.
表里俱实, 谓有是证, 无汗不大便者, 宜黑奴丸两解之. 无表里实证
热盛者, 宜黄连解毒汤, 兼燥渴者, 合白虎汤清之. 里实不便者, 宜
解毒承气汤下之. 表实无汗者, 宜三黄石膏汤发之.

<目录>卷四\伤寒心法要诀
<篇名>阴毒
属性:35. 阴毒寒极色青黑, 咽痛通身厥冷寒, 重强身疼如被杖, 腹中纹痛
若石坚, 或呕或痢或烦躁, 或出冷汗温补先, 无汗还阳退阴汗, 急灸
气海及关元.
【注】阴毒, 谓阴寒至极之证也. 血脉受阴毒邪, 故面色青黑也. 阴
毒内攻于里, 故咽痛腹中绞痛也. 阴毒外攻于表, 故厥冷通身, 重强
疼痛如被杖也, 独阴无阳不化, 故阴凝腹若石之坚硬也. 或呕吐、 或
下痢, 或烦躁, 或冷汗出, 皆阳虚不足或有之证, 均以温补为先, 宜
四逆汤倍加人参. 若有是证, 其人无汗, 宜还阳散, 退阴散, 温而汗
之,使寒毒散而阳伸也. 凡遇此证, 俱宜急灸气海, 关元二, 三百壮,
随服药饵, 未有不生者也.

(0)

相关推荐

  • 【中医】伤寒悬解【二】

    特别提示 本篇内容仅限于中医临床医师辨证论治使用,禁止非医护人员采用,若因私自采用出现的任何后果,与本平台无关. <篇名>伤寒悬解 书名:伤寒悬解 作者:黄元御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 ...

  • 『医宗金鉴』<目录>卷四<篇名>运气要诀

    <目录>卷四<篇名>运气要诀 属性:经曰: 夫五运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 万物之纲纪, 变化之父 母,生杀之本始, 神明之府也, 可不通乎? 又曰: 治不法天之纪.地 之理, ...

  • 『医宗金鉴』<目录>卷四\三十八卷\类伤寒五证

    <目录>卷四\医宗金鉴三十八卷 <篇名>类伤寒五证 属性:停痰 伤食 脚气 虚烦 内痈 1.相类伤寒有五证, 头疼发热恶风寒, 停痰头项不强痛, 胸满难息 气冲咽. 伤食恶食身 ...

  • 『医宗金鉴』<目录>卷四\幼科杂病心法要诀二二四

    <目录>卷四\幼科杂病心法要诀二二四 <篇名>四诊总括 属性:儿科自古最为难,毫厘之差千里愆,气血末充难据脉,神识未发不知言, 惟凭面色识因病,再向三关诊热寒.听声审病兼切脉, ...

  • 『医宗金鉴』<目录>卷四\前阴诸证门

    <目录>卷四\前阴诸证门 <篇名>阴肿证治 属性:龙胆泻肝汤 熏洗法 腾熨法 9.妇人疣?? 两拗痛, 玉门肿胀坠而疼, 湿热龙胆泻肝治, 导赤车前 泽泻芩. 当归栀子龙胆草, ...

  • 『医宗金鉴』<目录>卷四\乳证门

    <目录>卷四\乳证门 <篇名>乳汁不行证治 属性:加味四物汤 1.产后血虚乳汁少, 四物花粉不留行, 木通猪蹄汤熬服, 葱白煎汤 乳房淋. [注]产后乳汁不行, 因去血过多, ...

  • 『医宗金鉴』<目录>卷四\产后门

    <目录>卷四\产后门 <篇名>胞衣不下证治 属性:11.胞衣不下因初产, 用力劳乏风冷凝, 下血过多产路涩, 血入胞衣 腹胀疼. 急服夺命没竭散, 勿使冲心喘满生, 谕令稳婆随 ...

  • 『医宗金鉴』<目录>卷四\生育门

    <目录>卷四\生育门 <篇名>临产 属性:1.妊娠临产要安详, 腹内虽疼切莫慌, 舒身仰卧容胎转, 静待生时 不用忙. [注]妊娠月足临产, 腹内如觉动转疼痛, 须要安详, 莫 ...

  • 『医宗金鉴』<目录>卷四\胎前诸证门

    <目录>卷四\胎前诸证门 <篇名>胎前总括 属性:1.妊娠胎前病恶阻, 胞阻肿满气烦悬, 痫嗽转胞与子淋, 激经胎漏 胎不安. 小产死胎胎不长, 子瘖脏燥鬼胎连, 余病当参杂证 ...

  • 『医宗金鉴』<目录>卷四\嗣育门

    <目录>卷四\嗣育门 <篇名>胎孕之原 属性:1.天癸先天生身气, 精血后天化成形. 男子二八天癸至, 属阳应日 精日盈. 女子二七天癸至, 属阴应月血月通. 男女媾精乃有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