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组画《伟大的长征》创作谈 八. 强渡大渡河
文/崔晓晓
大渡河位于四川省石棉县安顺场地区。1935年5月24—25日,这里发生了红军长征途中一次著名的战斗——红军强渡大渡河。
创作历史题材绘画,到现场进行实际考证,对于后期创作来说至关重要。第一,通过实地考证,可以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把握,对画面如何选取定格能够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如果单凭历史文献的文字记载去表现,在理解上难免会有偏差。第二,对于创作者来说,通过实地考证得到的真实历史感受,能够较为准确地还原现场真实,并直接影响对作品感染力度和表现张力的把握。
重走长征路的第8站,我来到大渡河畔。为了更加准确详实地叙述当年红军强渡大渡河的历史,展现最有代表性的大渡河战斗场面,我在安顺场大渡河纪念馆和渡口遗址进行详实考证,通过考察当年十八名红军勇士强渡大渡河登岸的渡口,现场感受汹涌的大渡河的河面宽度和特殊地貌,获取了第一手创作素材和资料。
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 四川石棉
强渡大渡河渡口遗址 四川石棉
强渡大渡河红军渡纪念碑 四川石棉
在这个曾经吞噬过石达开4万大军的安顺场,当年的红军总参谋长、中央红军先遣队司令员刘伯承,亲自率领红一师成功强渡大渡河。他在《回顾长征》一文中回忆说:“我们在河南岸包围安顺场川军时,找到了那一只小船,便组织突击队渡河。十七勇士一过河去,就将敌人打垮,占领了渡口。”①
整个强渡大渡河的战斗重要节点很多,我只能选取其中之一。哪个关键节点最能代表这场战斗,最能还原历史的真实呢?
大渡河考察结束后我回到沈阳,画了许多创作初稿,对强渡大渡河这场战斗的多个节点画面进行定格——尝试画了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构图,探索如何表达这场著名战斗的惊险激烈;尝试使用冷调、暖调、灰调等不同色调,用以呈现不同的现场气氛。同时,我还要特别注意回避以往一些艺术家发表过的此类主题作品。创作之初,在强渡大渡河的重要节点选取上,我特别纠结。党史文献对这场战斗的记载,很多重要节点已经被其他艺术家使用过了,我只能绕开,重新梳理出新的节点,设计出更具创意的构图。
强渡大渡河创作草图之一 纸本水彩 19x14cm
强渡大渡河创作草图之二 纸本综合材料 19x14cm
强渡大渡河创作草图之三 纸本钢笔 21x16cm
从研究党史文献到实地考察,结合党史文献补充细节,根据现场创作手稿反复推敲论证,为一个人物的动势反复绘制草图……这个创作过程真是“痛并快乐着”——痛苦,是构思画面的纠结;快乐,是草图经过反复“折腾”后,终于被自己认可。在参考了大量长征书籍和主题绘画作品之后,我把《伟大的长征》组画中《强渡大渡河》这幅作品定格在“强渡”这个时间节点上。
通过文献研究与考证,可以想象当年红军勇士强渡大渡河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景。如果单从文献上理解和表述,这个画面可能会比较符合大众的想象;但只有到现场感受后,脑海里才会出现还原历史的真实合理的想象。绘画的表现方法可以是写实的,也可以是写意的。不管采取哪种创作方法,历史的基本元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史实一个不能少。在此基础上,再在画面张力和现场气氛下功夫,在创作表现手法和审美表现形式上下功夫,就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其牢牢记住画面。
红军强渡大渡河渡口遗址(四川石棉) 创作草图 纸本综合材料 27x20cm
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四川石棉) 创作草图 纸本综合材料 27x20cm
强渡大渡河 布面油画 240x200cm
《强渡大渡河》这幅作品,我定格在“渡船马上靠近对岸,九名勇士一齐站起来——跳下船——冲向对岸”这个节点上。选择定格于此,基于以下两点思考——
一是因为在整个强渡大渡河的战斗中,这个画面构图最能将观众带入历史现场感,最能让观众体会“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紧迫感,最能体现18位红军勇士(包括孙继先)不怕牺牲“豁出去”的英雄气概。
二是基于我对大渡河现场的内心感悟和身心体验。在这幅画中,我有意把远处的背景天空和奔腾的江面处理成“水天一色”,烘托出激烈的战斗场面;交战中河水溅起的高高浪花,显现着当时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用以完成对历史时空的典型再现。
战场上军旗和冲锋号是鼓舞战士斗志的重要符号,我在画面左侧,设计了红军勇士高举军旗奋勇扑向对岸的画面,用以体现勇士们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画面左侧设计的军旗,与画面右侧边缘的爆炸火团,形成了呼应对比。整个画面色调选用蓝色调,鲜红的军旗和爆炸火团,共同衬托出红军勇士奋勇杀敌的宏大气势。在人物造型和色彩表现上,我把对英雄的理解和赞美凝结为雕塑般铜像的厚重感,象征着红军勇士如同“铜墙铁壁”一般。以这种气势和这种张力进行画面布局,旨在引起观者的心灵共振和情感共鸣。
强渡大渡河 创作现场
我认为,在艺术创作中,创作者要突出自己的绘画艺术语言表述,不能仅仅停留在“画得像”这个层面。从绘画学术角度来说,这不仅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艺术家一生的追求。坚守学术品格,表现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是在艺术长河中流传下来的经典作品都具备的重要元素。纵观世界美术史和人类艺术史,我们可以看出,那些能够流传至今的经典作品,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除了创作题材新颖独特之外,画家的表现方式和鲜明的绘画语言,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它是创作者的艺术生命。要想使作品成为经典流传下去,经得起历史长河的检验,创作者的表现方式和绘画语言就要鲜明而有特色,这样的作品才具有价值和意义。
①《红军不怕远征难:红军长征若干重大史实聚焦》 第62页,江西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