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走:重走鱼山路
从小就在鱼山路及附近生活,前前后后二十多年,对整条路熟悉到几近麻木。多年之后,当我重回到这里拍摄时,尘封的记忆,瞬间打开。似乎又看到那个顽皮孩童,夏天太阳下推滚着保险圈一路奔向大海,冬日雪天里坐着木条从坡顶滑下;看到那个青葱少年,在路口等着下班的母亲,帮忙将自行车推上坡;看到那个愣头青年,骑着摩托车,从东方饭店一路冲上小鱼山。往事历历,涌上心头。
前段时间,看到“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发表李奕祚先生的系列文章《鱼山路和鱼山路上的名人》,非常感动。文章对鱼山路整体的历史人文叙述详尽细致,恐无人出其右。其中山大、海大的教授老师,很多是我父亲的或老师、或同事,那些名字在我小时候便听我父亲经常提起,那些人也经常见到。
此系列文章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相信读者可以从中获得的资料。本篇最后会有阅读链接。胡拍公众号早期曾在《老街 · 老院 · 老情怀》系列中做过鱼山路专辑,因而本篇对其历史人文将不再过多叙述,着重从不同视角向读者展现鱼山路的风景。
Wikipedia记载:鱼山在海边见似一条鱼卧,西面有衙门山炮台,此炮台原系清军章高元部所设后由德军续,钢筋水泥所筑,异常坚固,炮台下有弹药库,就在现金口一路32、36、38号后面一大片,是青岛扼守海口的主要炮台,与汇泉炮台形成呷角,所以日英联军从海上难以进攻青岛,故选陆路。东面山南有德海关关长阿里文公馆和鱼山路二号副关长的公馆。后日占青岛,从阿里文关长与副关长院中劈山建成现鱼山路,并在鱼山路建成日本中学即现在海大正门。
据记载:1899年,胶海关德国籍税务司阿理文在奥古斯特-维多利亚湾(德语:Auguste-Viktoria-Bucht,今汇泉湾)北岸的别墅区为自己设计建造了一栋住宅,约1900年完工。同时期在该区域建设的住宅还有其西侧的副税务司住宅。1914年阿理文退休回国后,日本人立花政树、英国人李家森(J. W. Richardson)等数任胶海关税务司曾居住于此。1949年后,该建筑为解放军海军军产,直至今日。
据记载:胶海关副税务司住宅为胶海关时任副税务司(帮办)艾瑞时(E. O. Reis)于1900年所建,与东侧的胶海关税务司阿理文住宅仅一街之隔。1901年,艾瑞时离任。1912年,时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安格联购入该楼,将其作为避暑别墅。1949年后,该楼改为青岛海产博物馆办公楼至今。
鱼山路6号。青岛文史专家鲁海先生认为逊清遗老吕海寰曾在6号住过。吕海寰(1842-1927)掖县人,清末著名外交家,中国红十字会创始人之一。李奕作先生则在文章里提出了不同见解。由此可见,许多被专家认定的历史,也在不断地被修正。
鱼山路8号,曾经的青岛市体委(后体育局)所在地,如今已闲置数年。
鱼山支路 在最高处的18号院是原山东海洋学院(后海大)的专家楼,文圣常、侯国本、薛廷耀、郑柏林等著名教授学者都住在此院。
位于金口二路鱼山路路口的鱼山路10号,我国现代海洋科学研究及海洋科学教育事业奠基者之一唐世凤教授、山大校长华岗、雕塑家姜伯玉都在这个院子里居住过。
鱼山路14号是青岛日报社职工宿舍。画家陶天恩、作家耿林莽都曾住在这个“报社大院”里。
鱼山路5号,中国海洋大学。其历史不再赘述。
鱼山路14号甲,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山东海洋学院在这里给学校里的单身教职工盖了两三栋筒子楼做宿舍。后来这里就成了学校的家属楼院。
海大一校门外,靠右有两条路下坡,最后又合并在一起,围出一个大三角地,里面有四个院落。下图中,三角形底边从左向右分别是20、22、24号,而三角形顶端则是16号。
三角形顶端路对面还有一条环形小路,门牌号从7号一直到25号。
鱼山路7号,吕美荪故居。吕美荪(1881-1945),民国时期著名诗人。
鱼山路9号,著名海洋学家赫崇本先生的故居。
鱼山路29号31号,名医唐希尧曾在这里开办过诊所。
鱼山路33号,梁实秋先生故居。1930年,梁实秋应杨振声邀请来国立青岛大学任教,直至1934年离青。
鱼山路37号,世界红卍字青岛分会旧址。1949年之后,世界红卍字青岛分会由青岛中华救济总会接管,办公楼由青岛市图书馆使用,后来市图书馆迁到山东路,这里并入青岛市博物馆,青岛市博物馆迁到崂山区后,现为青岛市美术馆。
鱼山路36号,原山东大学教授宿舍,丁西林、冯沅君、陆侃如、童弟周、束星北都曾住在这里十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