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散文精选入围作品】乡村熬糖人II汪云飞(江西省)


乡村熬糖人

☆汪云飞(江西省)

灶膛里炉火很旺。两口大锅不一会便可开始冒烟了。
高个子的熬糖师傅这才将旱烟的烟头在鞋帮上敲了敲,在存留在残渣完全脱落之后,才将一尺来长的烟杆斜塞在裤腰带上。而后,一手轻轻地将刚压榨出来的三大桶甘蔗水哗啦啦的倒进锅里……,每倒一桶,锅里便呲呲的冒出一溜烟,同时发出一声声响。
刚倒进锅里的甘蔗水乌黑发亮,这是因为它很有杂质和甘蔗的残渣,加热后上面浮着少量的气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火势的加大,这些杂质残渣会不知不觉的往一个方向聚拢。这时,熬糖师傅便开始动用手里的那个罩箩不时地将它们捞起。这道工序即不复杂,也不怎么费力。
干燥的柴火在灶膛里继续呼呼地燃烧,火光映红了生火女人的脸庞。生火的女人脸上通红,心里燥热,可还不忘跟熬糖的师傅唠唠家常,甚至打情骂俏。彼此都是熟人,闲着也不就闲着,况且一锅糖的命运还掌握在他们的手里。何不凑个热闹讨个好彩?
熬糖的师傅姓吴,外号“山东侉子”,指的是个子高,体格粗壮。据称其一家三代都是熬糖的。经他的手熬出来的蔗糖不仅味道纯正,色泽金黄,且品质上佳,可长期存储。吴师傅读书不多,口才挺好,说个顺口溜,讲个黄色段子常常让男男女女笑得喘不过气来。由于没有坏心和贼胆,大家也就洗耳恭听,从不怎么顾忌。
当然,他最擅长的,是借某个话题和细节在个特殊场合有意无意的调侃、戏弄那些同样喜欢开玩笑,也就是性格开朗的女人。吴师傅一边不紧不慢地的捞着残渣,一边盯着灶下生火的娘们说:“叫你生火,怎么想起男人来了?”“没有啊?”女人一脸的狐疑。“没有那你脸怎么那么红?”一席话,让在场的都一阵大笑。“这不时被灶火给熏的?”女人争辩过后也跟着大伙一起笑。
被誉为“赣东门户”的东乡自古就有栽种甘蔗和用甘蔗熬制红糖的历史。明嘉靖《东乡县志》就有关于甘蔗可以熬制黑砂糖的记载。《东乡乡土志》不仅建生了境内的种植规模,还详细的介绍了其加工方法。东乡地处武夷山余脉,境内无大江大河,山岭之间,土地湿润,适宜栽种甘蔗。当年东乡的红糖都远销鄱阳、丰城、景德镇,成为地方特产、朝廷贡品。之前,东乡设有一家亚洲排名第三的大型糖厂,经济效益良好,产品名闻遐迩。企业改制后,区域内甘蔗种植面积锐减。不过,作为地方特产,尤其是红糖的潜在价值,不少村民还是坚持栽种甘蔗。于是,每到冬季,吴师傅便他们走村串户上门为村民开榨熬糖。熬制蔗糖在东乡是一门绝活,至今足有上千年的历史。时至近日,东乡境内还完整的完整地保留着土法熬制蔗糖这一传统工艺。
之前,由于种植面积不大,加工的设备也很落后。在我幼小的记忆里,都是用牛拉着两个竖起来的木制滚轴从而压榨出蔗水,然后将蔗水挑回家各自用土锅土灶熬制。有经验的熬出的砂糖色泽光亮,味道纯正,若是没有掌握火候,熬出的砂糖要么不能凝结,要么烧糊变为变质。
上世纪东乡建立大型糖厂之后,东乡家家户户种植甘蔗。每到深冬,蔗农一家大小都在蔗田里忙碌。有时寒风料峭,大雪纷飞,手冻僵了,雪片灌进衣领里,还得坚持着,直到将他们一捆困扛到车上,运到糖厂,才算送了一口气。几乎一个冬天,蔗农的手都是皲裂的,脸上手上被蔗叶割破的口子也未能愈合。
吴师傅家住王桥坑塘。这里交通闭塞,没有多少农副特产,就喜欢栽植甘蔗。那些年,吴师傅对甘蔗似乎情有独钟。每年,他一家栽种甘蔗就达10多亩,年收入就有上万元。可是,好景不长,糖厂倒闭后,他无用武之地,只得重操祖业,为零星栽种甘蔗的村民熬制砂糖。几年下来,他发现这真是一个冷门,带几个伙计,走几十个村子,年收入也有好几万元。这是他不曾想到的。
清代著名医学家、乾隆皇帝的御医黄元御认为:蔗浆,解酒清肺,土燥者最宜。阳衰湿旺者服之,亦能寒中下利。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曾说:“蔗,是脾之果。蔗浆甘寒,能泻火热。如煎炼成糖,则甘温而助湿热。”
正是甘蔗具有的这些属性,东乡人种蔗熬糖的情节浓得老也化不开,淡忘不了。每到冬季,作者回到故乡,远远的就能闻到蔗糖那独有的香味。循着香味往往就能见到吴师傅。
吴师傅的糖屋里常常放着10来口锅,每两口一组。忙不过来时,他也请几个帮手。这些帮手大多是他的家人或是亲友。每口锅都用上的时候,棚屋里雾气弥漫,热闹非凡。生火的坐在灶门口,弓着腰,歪着头看着灶膛不时的添柴时,还得留心灶上师傅的吩咐。因为火势的大小是有规律的,与蔗糖的好坏密不可分。一锅糖由蔗水到成糖要两、三个小时。前半段熬糖师傅稍微轻松一些,手里的活歇歇停停,屋里的烟气也不多。这时,阳光透过明瓦斜射进屋里,生出好几道光柱。吴师傅举起罩箩打捞残渣杂物的时候,身影便在光柱之间晃荡,锅里未凝结的蔗水不时的冒着气泡,其倒影不是地在光柱里摇曳、翻滚。
一天到晚灶膛里没有熄火,即便是寒冬,熬糖的屋里也不是很冷,吴师傅还穿着那件秋衣。兴许是烟尘较大,看上去与他脖子上的那条毛巾一样沾上了灰尘。可他还是不停的用它擦着额头上冒出的汗水。
就这样,在漫长的过程中,蔗糖的杂质基本上被清除了。水分还在继续蒸发,且随着时间和火候的变化蒸发得更厉害。于是,一团团雾气便在屋里升腾蔓延。这时,吴师傅便在烟气中时隐时现,有时甚至全部笼罩在其中。随着水分的减少,糖水的色泽也在逐渐改变。由起初的灰色到白色,再由白色到淡黄,又由淡黄进而到金黄……这时,则是吴师傅最要在意,也是最繁忙的时候。他开始静下心来,一心一意的干活。屋里的空气中显然夹杂着蔗糖的味道。在甜蜜的雾气里,吴师傅和他的伙计挥动他手里的铲锅。一次次上下均匀的,也是有规律的舀起、倒下,弓着的腰,举起的臂,昂着的头,以及抛在空中的碎珠一般的糖水在空中,在弥漫的烟雾中画出一道美丽的弧线。那是许多到过这里拍摄的摄影家镜头里捕捉到的最佳场景,也是吴师傅最得以的招牌动作。
之前,吴师傅曾告诉我:熬制蔗糖的诀窍在于起锅,起锅的关键是蔗糖的凝结。凝结时,蔗糖没有了水分,基本上处于干糊状,这时用筷子取一滴放在清水中能快速的结晶。因为熟能生巧,吴师傅仅凭肉眼观察便可行事。
不过,这段时间,他总是交代生火的将火熄灭,免得生出枝节,害了主人。
待舀起的糖水开始粘锅,颜色变得金黄,锅里不停的翻滚着气泡时,吴师傅开始吩咐伙计或主人备好木盆。
滚烫的,金黄的,也是香喷喷的红糖舀进木盆时,吴师傅脸上洋溢着一片灿烂的阳光。这时,他的结实的臂膀快速的晃动着,一团团红糖泼进木盆里。刚起锅的蔗糖又香又酥,在一旁等着分享的孩子手持一截甘蔗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主人也不介意,和孩子们一样开心的笑着。
这时,吴师傅还必须将木盆里的糖不停地摆动,否则就要结成糖疙瘩,不易取食。来回这么摆动之后,凝结的糖块既蓬松有酥软,不仅便于取食有利于久藏。
吴师傅说:这些年,经他和他的伙计的手每年加工的红糖超过两万多斤。村民过年时可用它来加工图特食品,也可以用来馈赠亲友好友。多余的则卖给当地农业合作社,通过网络平台卖到全国各地。因其历史悠久、品质纯正,深受孕妇和老人喜爱。
吴师傅年愈七旬,仍可利用这一传统手艺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难怪他面对记着的采访一脸的开心。不过,最让他得意的还是摄影家送给他的那些摄影作品,看着照片里的自己。吴师傅脸上露出浅浅的微笑。吴师傅转述摄影家的话说,是他们留住了日渐远去的乡愁。
正是得益于作家、摄影家的宣传,这几年,来这里看吴师傅土法熬糖的人越来越多……

作者简介

中共党员,江西省作协会员,抚州市作协副主席。出版散文、小集集12本。荣获全国第四届“遵义杯”旅游散文优秀奖。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刊出后不删稿,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征稿专栏

第四届《中国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征文大赛征稿通知(点击查阅)

《华人文学》杂志征稿

——感谢阅读——

(图来源网络,侵权告之删除)

    国际诗歌网:http://www.gjsgxh.com


  学 术 顾 问:周  明    丁一    冰耘    易传宝    韩  英

会        长:沈裕慎

常务副会长: 吴  昉
副  会   长:袁仲权    曹 平     潘颂德
  秘   书   长:戴三星    李   平

  编委会成员:

沈裕慎    戴三星    李    平   梁全义

张   艺    丁红梅    何兰青    林从龙

蒲公英    黄会容    陈立琛    陈锦绵

韩   江    陈典锋    买   超    曹   平

龚明仁    周嘉琪    涂作武    侰丽恰母(泰国)

王中海    马梦瑶(美国)   陈湃(法国)

国际诗歌网总编:丁红梅


 美国分会会长 马梦瑶

 泰国曼谷分会会长 侰丽恰母

 桂林分会会长 何兰青

 九江分会会长 柳守猛


执行编辑:丁红梅   何兰青    胡耀辉   周已雄   马梦瑶(美国)

  法律顾问:戴    斌


 欢迎  投稿      

小说、散文、诗歌、书画、摄影等

(0)

相关推荐

  • 伊代欣糖是什么?

    为什么说是蔗糖,却又不是蔗糖?知道了,伊代欣糖是通过现代生物技术,从甘蔗当中提炼出来的,所以称之为蔗糖.但是这种蔗糖没有以前那种蔗糖的副作用,而且糖尿病人可以用.这个概念挺有革命性的,期待中.

  • 固体蔗糖的归类

    蔗糖(sucrose)是双糖的一种,由一分子葡萄糖的半缩醛羟基与一分子果糖的半缩醛羟基脱水缩合而成. 蔗糖主要提取自甘蔗.甜菜等糖料作物,常见品种包括原糖.白砂糖.绵白糖.赤砂糖.红糖.方糖.冰糖等. ...

  • 砍甘蔗的果敢小女孩 砍20根捆好搬出 可得人民币1.5元

    大缅甸(kokanese)--各地新闻热点,缅华生存现状,为您传递最新的区域动态.点击标题下蓝字"大缅甸"免费订阅,编辑团队24小时在线互动,为您实时更新最新消息.投稿请联系小编! ...

  • 第四届【散文精选入围作品】感谢“笔”​II刘云辉

    感谢"笔" ☆刘云辉 从会用笔涂鸦开始,就时刻与笔在一起.学习用笔,赖以工作和维持生计的依靠笔,就是最大的爱好也是用笔成全.笔在我的成长和经历中,有很多让我无法忘怀的记忆. 最早接 ...

  • 第四届【散文精选入围作品】黑鬼​II曹冰(江西省)

    黑鬼 ☆曹冰(江西省) 十多年前,广州这边的报纸把推车小贩称之为"走鬼",那男人和我爸是一起推车卖水果的小贩.且因为具体姓什么都不清楚,那男人又实在有些黑,浑身都是黝黑黝黑的,瘦削 ...

  • 第四届【散文精选入围作品】母亲住院II黄和平(湖南省)

    母亲住院 ☆黄和平(湖南省)   母亲邓秀英今年87岁了,一生热爱劳动,身体素质一直很好,很少生病住院,记得上次到郴州市立医院胃溃疡病住院已经是20多年前的事情了.当时我在中共湖南郴州市委组织部任部务 ...

  • 第四届【散文精选入围作品】武当山游记II伍朝燕

    武当山游记 ☆伍朝燕 金秋十月,应朋友相邀同游武当山.想到未知的前程,伤损行动不便的手臂,抑郁之气时常积聚心中,不由得眉头深锁.因此有些踌躇不决.朋友说游历道教名山会令我心情舒畅.能登上武当山,一暏真 ...

  • 第四届【散文精选入围作品】酒局II薛立全(山东省)

    酒局 ☆薛立全(山东省) 中国是酒的故乡,酒和酒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在许多场合,酒不只是口腹之乐,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体现一种礼仪,一种氛围,一种心境. 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有无酒不成席之说, ...

  • 第四届【散文精选入围作品】一块腊肉II姚尚平(安徽省)

    一块腊肉 ☆姚尚平(安徽省)   腊气正浓,除夕将临,人间已是2021.因为响应"防疫常态代,就地度新春"的号召,今年回乡过年的人明显减少了.我也和众多游子一样,属地辞旧岁,一家两 ...

  • 第四届【散文精选入围作品】陕北印象II石光清(安徽省)

    陕北印象 ☆石光清(安徽省) 草木稀疏,沟壑纵横,风吹四季,黄土飞扬:黄土地.土窑洞.荒山秃岭旱河床,皮坎肩,红腰带,羊肚手巾老区人,风沙是那里的主旋律,黄色是那里的主色调,水土流失是那里的主题,这就 ...

  • 第四届【散文精选入围作品】父母爱情​II薛绍梅(陕西省)

    父 母 爱 情 ☆薛绍梅(陕西省)  ---谨以此文献给天下平凡而伟大的父母 倘若父母还健在,今年应是父亲90岁,母亲88岁诞辰.然而人生无常,父亲离开我们已经12年了,母亲也离开我们4年了.父母一生 ...

  • 第四届【散文精选入围作品】凤凰山游记II姚南分(贵州省)

    凤凰山游记 ☆姚南分(贵州省) 辛卯岁初,临春三月,于午十九,雨霁雾陈,游于凤凰之山.斯山也,余上周六(即三月十二日)曾有浅行,然其时已晚,于半山亭而止,殊不快矣!故今时再临,欲尽余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