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地望考------《山海经》研究一则

《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居轩辕之丘,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这段记载中,江水地望何在?江水历来被认为四渎之一,江为专名,其地望自不待言,上述说法好似已成定论,但仔细研究,经不起推敲。

其实有一些更古的资料,存在其他说法:《史记· 殷本纪》引用《汤浩》曰:“古禹、皋陶久劳于外,其有功乎民,民乃安。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四渎已修,万民乃有居。 ”在这里,江为东渎,衡以地望,跟今天的长江无论如何也无法联系起来。孔子传《帝系姓》:“少典产轩辕,是为黄帝;黄帝居轩辕之丘,娶于西陵氏之子,谓之嫘祖氏,产青阳及昌意,青阳降居泜水,昌意降居若水。”这里连“江”字都不是了。近来在翻阅《山海经》中,发现了一些内容与江水有关,现将研究结果作一汇报。

本人前已发表过文章《那片海------<山海经>海经地域之浅见》,发现海经所述海内为豫中北平原一带,古人称为“海”,而非有东南西北四个海,东海意指为海东。根据前述《汤浩》所言“东为江”的启发,在《大荒东经》中发现了以下几条内容:

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

  有白民之国。帝俊生帝鸿,帝鸿生白民,白民销姓,黍食,使四鸟:豹、虎、熊、罴。

  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

这段记载中,东海之外有少昊之国,少昊为青阳氏,前人已多论定,自不待言。本经从东南隅向北列出的各方国却找不见少昊,推测青阳得名,当为“青丘”以南之意,而按本经顺序,青丘之南正为帝鸿。在其他的一些记载中帝鸿也称为帝江,江、鸿互通,则帝鸿所在当为少昊之国,即青阳降居之江水(或鸿水),也即东海之外之大壑。青丘在今天的定陶以西,原东昏之地,据《左传》记载,春秋此地有青丘会盟,又据《太平寰宇记》和《元和郡县志》均载:“旧传初置县在濮水南,常为神狐所穿穴,遂移(城)濮水北,故曰离狐。”而古代的离狐县在山东省菏泽市一带,南边的定陶东昏则当以多狐闻名。以此,青阳降居之江水为今天兰考、民权一带。

帝鸿得名来自鸿水,还有一些其他资料可资证。《路史》:“(空桑)若乃伊尹之生,共工氏之所灌,则陈留矣。……乃若共工氏之振滔鸿水,以薄空桑,则为莘、陕之间。伊尹,莘人,故《吕春秋》、《古史考》等俱言伊产空桑,……故《地记》言:'空桑,南杞而北陈留,各三十里,有伊尹村。’”这段话明载空桑为今天的开封,和前述青丘地望相近,证明这里确实存在过鸿水,而且鸿水为专名。在今天的地形图上看,这片区域为商丘的引黄总干渠,其地形正可谓大壑,共工氏以此畜水西灌也顺理成章。

这里的记载还可发掘出一些更多的内容:  1、以往有些史料称帝江为黄帝,而不知其源由,从山海经这段记载来看则为当然。帝江当非是本纪中所记之黄帝,也非降居江水的青阳,而是青阳之后。玄嚣居江水后,得名青阳氏,其后袭黄帝号,到帝鸿仍袭此号,但看不出来传了几代。2、帝鸿之后生白民,“白民销姓”,这个“销”姓显然来自玄嚣的“嚣”字。白民可推测未袭帝号,白民得名当为肤色外貌,这正说明青阳氏一族自外地迁来,和当地人非同族,有明显的外貌差异。再结合山海经中对黄帝其他支裔的描述,黄帝可能为白狄,是白种人而非黄种人!!!3、白民已完全被当地土著同化,“黍食,使四鸟。”这些特征与虞族完全一致,江水东接荷泽,南连商丘,史载正为虞地。  4、《今本竹书纪年疏证·帝杼》记载:“元年己巳,帝即位,居原。五年,自原迁于老丘。八年,征于东海及三寿,得一狐九尾。“此东海也即为本文所述青丘之地,而非齐地。

本文经过对山海经的研究,得出了一些成果,这些研究结论还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厘清一些历史研究中的混乱认识,也对以后的史学研究和田野考古有重大的参考意义,再次申述如下:

一、三代前之江水实为鸿水,为专名。其地望在今天兰考民权一带。

二、青丘地望在今天兰考定陶之间,空桑在今天开封。

三、少昊非山东土著,而是黄帝征服东土,黄帝之族可能是白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