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国行(六)丨重庆市大足区大足石刻
我的中国行(六)丨重庆市大足区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大足区,是一组大型摩崖石刻群,最早为初唐永徽元年间开凿,明、清两代也续有开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大足石刻是重庆大足区境内102处摩崖造像的总称。其中75处被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有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市级有尖山子、妙高山、舒成岩、千佛岩;区县级有峰山寺等66处。造像1030龛(窟),约5万余尊。
和其他石刻不同的是,大足石刻并不单单雕刻佛像,道教和儒教的思想也渗透其中。具体表现为石篆山的摩崖造像中,整个石刻群代表了佛、道、儒三教思想合一的思想,这种混合造像在中国的石窟史中也是非常罕见的。大体来说,大足石刻内容以佛教为主,道教次之,余为佛道合一、佛道儒三教合一、历史人物、供养人(又名功德主)等造像;碑文、颂偈、题记共记10万余字。雕刻类别主要是高、浅浮雕,少数圆雕,极个别阴线刻。
在唐代时候,大足石刻就已经开始被修建,直到两宋的时候,才正式的进入了最鼎盛的时期,大足石刻也从侧面对唐朝,宋朝时期的石窟技术,艺术风格等进行了很好的展示,以及相关风格的不同有了体现。在这里大家可以看到保存的相对比较完好的唐朝,宋朝时期的各种石刻艺术之美。在大足石刻的所有景区当中,最受大家欢迎的应该就是宝顶山石刻。
宝顶山石刻是宋代蜀中名僧赵智风为报答师傅柳本尊亲手设计并监工完成的。他19岁开工,直至91岁圆寂,主要工程用了70余年。全部石刻群隐蔽在一个山凹(大佛湾)之中,设计者与工匠们巧妙地利用了山体石块的自然走势,精心雕刻而成。赵智风为悼念师傅柳本尊创作的《柳本尊行化事迹图》。整组石刻描述了柳本尊以自残苦行的方式来弘化密教的事迹。自残的方式包括剜眼、立雪、舍臂、炼心、炼膝、炼阴、炼顶、割耳、炼踝、炼指等,这十件苦修的事迹称为“十炼”。而且,每一件事迹,都记录了时间,地点和证人——看得人怵目惊心!
走进宝顶山石刻,眼前雕在山崖上的塑像可以把人看得目瞪口呆。明艳的色彩,丰富的内容,飞扬的嘴角,生动的画面,我忽然觉得自己被带进了一个个故事情节里头,跟着牧牛人一起放牛,听释迦牟尼佛谈经论道,看生死轮回悟因果人生…
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千手观音像。这尊千手观音像是中国最大的将雕刻、彩绘和贴金集于一体所建造的摩崖石刻造像,也是国内唯一真正的“千手观音”。总计共有1007只手臂,每一支手的手掌中间都有只眼睛,以示千眼;手势各有不同,或持法器,或做手印;其姿势有正有侧,有伸有屈,千变万化无一重复,如孔雀开屏一般金光闪闪熠熠生辉,也是大足石刻最为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
大足石刻以其浓厚的世俗信仰,纯朴的生活气息,在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把石窟艺术生活化推到了空前的境地。在内容取舍和表现手法方面,都力求与世俗生活及审美情趣紧密结合。其人物形象文静温和,衣饰华丽,身少裸露;形体上力求美而不妖,丽而不娇。造像中,无论是佛、菩萨,还是罗汉、金刚,以及各种侍者像,都颇似现实中各类人物的真实写照。
《六道轮回图》——一个人前世今生的命运,被刻在大轮盘中。抱着轮子的叫“转轮王”,是掌握生死轮回的,诠释了佛家“因果报应,转世轮回”的基本理念。灵魂不死,因果报应,是佛教的重要教义之一。用石刻艺术来图解,是这里的一种创造。不管你信或不信,艺术却是永存的。
华严三圣像:中为毗卢遮那佛,左为普贤,右为文殊。三像高达7米。三尊大佛身躯前倾二十五度,菩萨俯身看望众生,更显得菩萨心肠和悲悯气度。文殊手托之宝塔重达千斤,历800余年而佛手不坠,是因为构图设计者巧妙地用岩石雕成袈裟将空悬的手臂与身体相连,产生了支持。
同治年间,大足知县王德嘉题写的“宝顶”两字,字体端方凝重。区区两字,就使这位王知县留芳百世,历代大小官员之所以热衷题字留名,就不难理解了。
回顾宝顶山石窟,每窟均有不同主题,人物造像及表达内容无一重复,整座石窟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凡此种种,都这是其他石窟,或如云岗,或如龙门,乃至敦煌莫高窟都无法相比的。
大足石刻作为晚期石刻艺术的代表,极为注重审美,吸收融合了前期石刻艺术的精华,不管是题材选择还是造型技法,较之前代都有所突破。并与当时的人文生活联系紧密,把宗教信仰和世俗生活相结合,是中国石窟艺术生活化的典范。其质朴的生活气息,在中国其他石窟中所没有的。
大足石刻它代表了公元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是人类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大足石刻始凿于公元七世纪的初唐时期,在九至十三世纪的两宋时期达到鼎盛。它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唐、宋时期中国石窟艺术风格的重大发展和变化,具有前期石窟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并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保存完好而著称于世。1999年12月,以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五山”为代表的大足石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足石刻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庆十大文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