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房企上市,危矣?
导语:自2018年正荣地产(6158.HK)港股上市开始,港股掀起一轮内房企业上市潮。但在这波热潮中,部分中小房企的上市之路并不顺遂。不少中小房企递交的招股书,出现“递交-失效-递交”循环的情况,有的甚至在招股书失效后,就再无下文。
虽然通往港交所的赛道很拥挤,一个接一个遇阻,但仍有“幸运儿”诞生。10月8日晚间,金辉控股通过港交所聆讯,是继6月底港龙中国后,又一家通过聆讯即将上市的内房企。10月23日晚间,祥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通过港交所聆讯,用时142天。
距离2021的新年钟声,只剩下60多天,2020年房企上市的数量大概率将低于往年。不做大做强,不会“小而美”,只会“小而没”。无规模就无市场,现在很多中小型房企向中大型房企跨越就需要借力资本市场。生存,不易!
作者/ 小博君
出品/ 博志成地产观
在房企"强者恒强"的竞争格局下,中小房企显然不甘心轻易放弃房地产领域。聚焦资本市场、积极寻求股票上市,已成为目前中小房企拓展融资渠道的重要方式。中小房企上市绝非赶时髦,上市是企业成长必须走的一条路。
2019年,共有13家房企申请港股上市,但最后仅有6家成功上市,分别为:德信中国、银城国际、中梁控股、中国天保、新力控股、景业名邦、汇景控股。
近日,行业排名TOP40的金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这意味着金辉控股登陆资本市场又迈出了关键一步,港交所也将迎来一家规模准千亿的房地产商。
今年以来,已有超过10家房企传出赴港上市的消息,但是,截至今年10月21日,万创国际、海伦堡控股、奥山控股、鹏润控股、中国文旅5家房企的招股书已经失效,大唐地产、三巽控股、上坤控股、领地控股、实地地产还在港交所排队等候上市。这些房企未来究竟能否成功登陆资本市场,还有待时间检验。
自身规模相对较小,是这波上市房企存在的共性。通过各机构发布的2019年销售额排行榜可以看到,除祥生地产销售额超过千亿外,其余等待IPO的房企销售规模在200-700亿元之间不等。同时,其中大部分房企杠杆率偏高,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大唐地产净负债率为119.2%;实地地产净资产负债率为225%;上坤地产净负债率为118.8%。
2
中小房企赴港IPO门槛提升
房地产资本"门票"越来越贵
随着发展的加快、规模的扩张,中小型房企遇到了一道难以越过的关卡——融资。
当前,在国内房企融资渠道逐步收紧的背景下,房企们不约而同的选择最后一条出路:赴港上市。其目的,一是通过上市融得一笔资金,二是上市之后知名度提高,方便拓展业务,三是上市后企业融资更为多元,如股权融资、海外债券融资等。
与A股相比,香港资本市场更看重财务、回报的稳健和业绩的可持续性。近年来,行业分化严重,中小房企在拿地、融资、销售溢价等方面的劣势越来越明显,财务表现大受影响。
今年以来愈加严厉的调控政策,以及监管层对房企融资的“三条红线”管理,会加剧中小房企的劣势,在基本的财务指标不能达标的情况下,这些企业上市的难度必然会加大。
港股上市的门槛在提高,热点转移、选手素质降低、市场趋冷,这是中小房企冲刺港股IPO需要面临的“三大门槛”。
目前大多数赴港上市的房企负债率很高,寄希望上市后以“新债还旧债”的方式缓解资金压力,而这背后则是市场对潜在风险及房企偿债能力的担忧。
在传统房企的资本“风口”逐渐远去的同时,物管行业反而迎来上市热潮,且无论股价还是市盈率,都高于传统房企。2019年登陆港股的保利物业,每股定价达到35.1港元,募资净额为45.79亿港元。而同年上市的千亿房企中梁控股,每股定价仅为5.2-6.88港元,募资净额仅为29.18亿港元。
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兴业物联、烨星集团、建业新生活、金融街物业、弘阳服务和正荣服务6家物管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另有14家企业已递表排队等待中。
近两年来,房企拆分物业上市的现象逐渐增多,处在行业龙头地位的万科物业无疑是行业关注的重点。因此,万科高管层一直对万科物业何时走向资本市场三缄其口。如在3月份的业绩会上郁亮还表示,万科物业短期内不会上市,等到大家都认可万科物业“城市服务商”的身份时,万科物业才会考虑。
而在万科(SZ.000002)北方区域媒体交流会上,郁亮透露,万科物业一定会上市,但时间还没确定。郁亮称,在万科的设想中,未来能够上市的业务都会上市,去接受市场的考验,但时机要拿捏好,最担心万科物业在资本中迷失初心,想先把业务做的扎实。
出路与选择
房地产市场自政府提出房住不炒基调以来,竞争日趋激烈,分化也日渐严重,没有上市的企业相对缺少融资渠道和品牌知名度,会严重影响竞争力。
十年后,预计行业内将有七类企业能生存下去:1.上市公司;2.大型国企;3.超大规模;4.区域深耕;5.独特IP群;6.产融集团;7.资产运营证券化。中小型房企捕捉行业机遇的出路在于,要么成为以上7种类型中的一种企业,要么与他们合作。
不做大做强,不会“小而美”,只会“小而没”。无规模就无市场,现在很多中小型房企向中大型房企跨越就需要借力资本市场。
如果真的没有特别的优势,上市也难以成功,在现时竞争激烈的市场状况下,可能考虑出售业务或出售股权也是一种出路。
一方面,近年来申请登陆港股的部分中小房企进度不佳。目前正在等待IPO的几家房企中,万创国际递交的招股书已经经历了四次失效,海伦堡地产、奥山控股、大唐地产也已经失效两次。另一方面,即使登陆港股,中小房企募资规模、股价表现也可能不及预期。
在扎堆谋求港股上市,堪称房企“近亲”的企业——物业管理企业,则在资本市场上享受到了完全不同的待遇。
2019年,雅生活以1.5亿收购兰州城关51%的股权;以1.3亿收购青岛华仁90%的股权;以1.1亿收购哈尔滨景阳60%的股权;以2亿收购广州粤华51%的股权,为公共服务板块奠定基础;以15.6亿收购中民物业及新中民物业60%的股权,达到跨越式规模增长,实现全业态全产业链布局。
进入资本市场,中小企业想要提升估值和股价,需要在商业模式方面进行一些必要的创新,赋予企业以新的价值以及衍生收入和附加收入方面,给资本市场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
中小型房企生存启示录
[2]《年内第2家房企IPO在即 房地产资本"船票"越来越少?》,21世界经济报道
[3]《中小房企上市如何迈过“三大门槛”?》,每日经济新闻
1. 商业地产,逆袭新路径
2. 养老产业复合化,行业跨界新浪潮
房企案例观察
1. 中梁的「阿米巴」奇迹
2. 融创你学不会
3. 新力的「新力量」
4. 碧桂园又拿了「第一」
11. 碧桂园,又变了
12. 恒大疯狂如斯
13. 万科的「一根筋」
地产人那些事
1. 地产HR的招聘「潜规则」
2. 地产人转行,且慢!
3. 地产人的上半年,阵痛!
7. 房企人事“动荡”
战略解读
1. “三道红线”,房企的紧箍咒
2. 房企「甩卖资产包潮」汹涌
5. “深八条”牵动谁的心?
喜欢的小伙伴们,下方一键三连走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