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悲凉:“土鸡蛋卖不上好价钱”

1,中医政策何其多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利好政策马不停蹄。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暖风频吹、大招续出,到今天几乎没有人会怀疑,中医药产业已站到了投资和财富的新“风口”。

尤其是2016年,可谓名副其实的“中医政策年”,例如:

2016年2月,国务院发布《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医药发展首次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时期推进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2016年8月11日,《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正式出台,首次将中医药行业提升至“国民经济重要支柱性行业”的地位。并提出,到2020年,规模收入预期达15823亿元,突破万亿,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5%。

2016年8月19-20日,国家召开了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科学分析国民健康面临的复杂形势,鲜明提出了“大健康”理念,实现了卫生与健康发展理念的一次重大飞跃,标志着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016年8月25日,国务院表示:建立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从国家层面统筹协调中医药工作。副总理挂帅,36部委参与,规格之高,前所未有!

2016 年10 月25 日,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这是史上首个且最高规格的健康产业规划,从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发展健康产业等六大任务出发对未来15 年的健康工作进行了部署,中医药更加迎来重大利好。

2016年12月6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同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大家介绍白皮书和中医药发展情况。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就中医药发展发表白皮书,是国家向世界宣广坚定发展中医的具体体现。

2016年12月25日,历时33年终于破壳而出的《中医药法》正式出台,这也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体现中医药特点的综合性法律。该法于2017年7月1日正式实施。

而2017年,根据《中医药法》母法而出的系列配套文件也不断推出,例如:

2017年11月15日,《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发布!2017年12月1日起施行。中医诊所由许可管理改为备案管理,业界普遍认为,这是中医药法最大的亮点之一,将极大降低民营中医医疗机构设立的门槛,促使中医诊所的数量和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2017年12月4日,国家卫生计委发布了《关于印发中医诊所基本标准和中医(综合)诊所基本标准的通知》,以配合《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顺利实施。

2017年12月20日,事关民间中医考核的改革性政策《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为执业医师法禁锢下的广大民间中医开辟了合法执业的新通途。

而今,在2018年,全国各地的配套细则也纷纷出台,如青海、辽宁、宁夏、浙江、湖南、云南、山东、广西、重庆、天津、河北、山西,陕西、四川、海南等,为首次开展考核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除上之外,还有许多有关中医的其他政策,如社会办中医、养老政策、中医健康旅游、相关医改政策等等,都明确规定充分发挥中医的使用价值,为人类健康服务,进一步验证了中医的重要地位。

总之,从政策上以及社会需求上来说,今天的中医药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好时机。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局长王国强所说,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愈显重要。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历史性机遇。

2,为什么还发展不好中医

今天看到蒲志孝老先生对于当代中医的发展困境、中医发展出路等问题的真知灼见,其中提到这样一个插曲:

1984年春,他和所在县人民医院的院长参加了绵阳市卫生改革先代会。这位院长说:“我们西医比你们中医强,我们不要什么政策扶持,而你们中医要靠中医政策来扶持。”

的确,从上面一段我们就可以看出,近年来,国家在中医发展方面的确下了许多功夫,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伴随着中医药“一带一路”的推行,中医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传播。

可是,为什么中医的发展还是每况愈下?是中医教育的失败?是中医人才的凋零?是中医体制的桎梏?是中药问题的阻碍?还是庸医横行的牵绊……

那么主要症结到底是什么?许多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而蒲志孝老先生认为,导致中医队伍离心、萎缩的根本原因是:当中医挣不到钱。

他援引“土鸡蛋为什么卖不上好价钱?”意指当下“中医医疗技术卖不上价,医疗价值与价格的严重背离”的普遍。

他说,这样的政策严重影响了临床中医的积极性,并且危及中医的生存,短期内似乎看不出什么危害,似乎还可以缓解医患双方的矛盾,但长期下去对整个中医学科的发展是毁灭性的。

而无独有偶,曾在北京举行的一个学术沙龙上,与会专家也一致认为,中医不赚钱是其阵地萎缩、人才流失、难以发展的重要经济原因。而人才和其独特治疗优势,是中医腾飞的两个翅膀,如果这两个翅膀折断,则中医的发展必然受困,也就谈不上现代化和腾飞了。

我们看过许多这样的事例。在乡下,许多中医不愿意用中医的诊疗方法治病,因为不仅不赚钱,还常常“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一位由中医完全转变为西医的乡村医生曾说道,“我给乡亲们拔个火罐,他们通常不付钱,虽然减轻了他们的病痛,甚至比吃西药疗效更好更快,但他们觉得我的火罐可以重复用,凭什么收钱。如果给他们开西药,就都会给钱。我要生存,久而久之,也慢慢向西医转变了。

我们还知道,中医很多诊疗项目利润很低,中医院的纯中医科室生存相当艰难。在既得不到支持又必须自负盈亏的情况下,为了生存,就走偏了方向,只好去做西医的服务。他们取消某些收费价格低的中医诊疗项目,比如针灸、刮痧、拔罐等。同时,还引进大量西医人才和设备,去开设西医诊疗项目,以增加医院的效益。

《人民日报》曾报道,北京针灸一次4元。虽然从去年4月8日起,针灸服务价格从每次4元调整为26元,但依然仅为成本价。该报通过调查发现,公立医院成为针灸“价格洼地”,早已成为普遍现象。

另如江苏省中医院院长刘沈林所曾介绍,中医提供的服务多但利润低,纯中医科室生存相当艰难。“比如中医针灸治疗,一个主任医师的挂号费是10元,扎一次针每次30元,甚至不及很多街头按摩收费的三分之一,导致相关医生不再看重自己的技术,病人也轻视这项技术,很多中医院的针灸科基本上消亡了。

据悉,在江苏盐城、淮安等地的不少基层卫生机构中,不少已经没有中医科。徐州市卫生局副局长俞军曾表示,当地一些县级中医院,新近来的年轻中医一年后纷纷转为西医,“没办法,不转行就没饭吃了。”

如此种种,也难怪如今中西医的“剪刀差”越张越大,每年中医师的增长人数还不到西医的零头。1949年,西医师8.7万人,中医师27.6万人。经过60多年的发展,西医师增加了30多倍,中医师只增加了不到1倍。

蒲志孝老先生说,在收费中体现临床医生的劳动价值,对西医很重要,对中医则更为重要。

学习中医需要比学习西医付出更多的精力,一个医生也许要用三年、五年、十年,甚至毕生的精力才能真正研究出疗效较好的处方,其价值是无法用多少钱来衡量的,用于临床将收到很大的社会效益。可是个人得到的,却微乎其微,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严重失调,这极大地挫伤了真正潜心研究中医者的积极性,甚至造成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的东西反而大行其道,严重影响了中医药的健康长远发展。

所以既然要大力发展中医,那么就必须改变中医不赚钱的窘境。相关人士指出,应当改变现行的投入补偿政策,通过科学地制定中医药收费标准,建立有利于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及服务民众健康的经费补偿机制。

另外,在和医保制度的对接上,应当将更多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取消不合理的限制规定,从而吸引群众去看中医。

当然,近年来国家也颁发了系列政策,如《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意见》等,明确提高中医医疗服务价格,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增强积极性,只是路途还很遥远。

希望今后每一个在一线冲锋陷阵的医务人员,都能有一个牢固的经济基础作保障。否则难免出现“患者成为冤大头”的现象,当一些医生通过其他渠道,堤内损失堤外补的时候,就是患者受伤害的时候,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

医馆视界

<有温度的公众号>

一个整合中医行业信息资讯的权威服务平台,汇集最新中医行业资讯、国家相关政策、民营医馆经营理念剖析等。致力于为民营诊所/医馆提供最有价值的医疗信息服务,推动传统中医馆/中医诊所行业大升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