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年前的悼诗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诗刊》向郭沫若约稿,郭沫若很快写出《毛主席永在》二首。但《诗刊》只采用一首,全文是:
革命风云蒸海岳,
光芒四射永生时。
工农热泪如潮涌,
中外唁章逐电飞。
悲痛化作新力量,
继承竞作大驱驰。
天安门上音容在,
强劲东风日夕吹。
另一首《诗刊》未发,原文是:
伟哉领袖比爷亲,
改天换地绝等伦。
三座大山齐扫地,
五星红旗高如云。
反抗霸修防复辟,
发扬马列育新人。
旰食宵衣躬尽瘁,
英雄儿女泪盈巾。
《诗刊》副主编当时退稿的理由是:“郭老比毛主席还大一岁,这样写不合适。假若是黄帅写的,倒是可以考虑发表。”
的确,郭沫若出生于1892年11月16日,比毛泽东年长一年一个月零十天,称毛泽东为爷,辈分不合。
后来,此诗转到《人民文学》发表,“伟哉领袖比爷亲”,改成了“伟哉领袖万民亲。””
我20年前曾经编《反思郭沫若》一书,由唐晓渡先生担任责编,在石湾先生支持下,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后此书争议不断,我至今不悔。郭沫若生前长期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文联主席,是一个时代中国科学界和文学艺术界的象征性人物。对他一味称颂,而不许反思他晚年人格上的缺憾,中国的知识界很难找回独立的人格。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