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回归“语文味”

“语文味”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语文味”是语文教学应该具有的一种特色、一种整体美,也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

那么,语文课如何体现“语文味”呢?我认为,“语文味”首先要求教师有语文意识。有了语文意识才能用语文方式去引领学生、教学语文,方能品出浓浓的“语文味”来。

一、语文意识——语文教师必需的意识

语文意识是用语文的头脑来思考语文教学现象,用语文的手段来解决语文问题,用语文的标准来评价语文效果。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之前先走进课文,在课文中尽情地领悟“语文味”,然后,有方法地引导学生将“读”“品”“写”有机结合起来,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顿悟,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悟人物独特的个性、美好的情操和作者深邃的思想。这样,“语文味”就浓了。

如,教学《第一场雪》时,要指导学生体会雪后的美景,教师应读得投入、动情、令人陶醉,让人仿佛看到了北国粉妆玉砌的美丽世界。有了感情范读,学生就能体会到雪后的美。由此可见,语文课回归“语文味”需要语文教师敏锐的语文意识。

二、语文方式——语文教学的根本方式

有了语文意识,教师就应当进一步采用语文方式建构课堂,组织教学。

所谓语文方式,就是教师与学生在鲜活生动的语文实践过程中,在听、说、读、写中去亲近语文,感悟语文。现在,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大量借助多媒体。学生看课文中重点段落的录像,看课文中的故事,但那是“看懂”的,而不是“读懂”的。看懂不能代替读懂,就因为它不是采用语文的方式。只有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获得成功喜悦,才是语文之美对心灵的润泽。这个过程,其实就伴随着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训练,渗透着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

三、回归“语文味”

语文是人类生命真情的高歌低吟,只有对语文语言的细细咀嚼和品味才能体悟出其中的耐人寻味之处。我认为,一节有“语文味”的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1.反反复复的“读味”

琅琅读书声是语文课必不可少的。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要做到这些,必须注重读书。读是根本,没有读,就没有感悟和理解,就没有语感的生成、情感的熏陶、语言的积累和运用。那么,应该如何读书呢?

(1)诵读

课堂阅读教学首先应该紧扣文本,让学生有充分的自读时间,从内容、情感上深入地去读词、读句,读出词句抑扬顿挫的节奏,读出对词句的理解及自己内心的感受,读出其音韵之美。

(2)品读

语文课堂因为有了品词赏句,文章才能真正被理解、感悟和鉴赏,课堂才不会显得浮华、浅薄,学生才能更好地读出味道来,才会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如教学《泊船瓜洲》时,在学生理解诗意后,我引导他们赏析诗句,并问道:“这首诗里,你最欣赏哪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中,这个‘绿’字可以换成哪些字?”学生说:“可以换成‘到、吹、过、来、刮、入、满……’”我问:“为什么诗人不用这些字,而用‘绿’字?”通过比较,学生很快就懂得了那些字只写出风的动态而已,没有写出江南的生机和美。而“绿”字不仅写出春风的动态,还写出了颜色的变化,仿佛展现了一幅“春风吹过,江南一下子变绿”的画面,充满勃勃生机的美,也尽情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美景的思恋和对家乡的热爱。

2.真真切切的“情味”

语文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在语文中获得情感和品格的教育,而且是让学生的情感、品格在语文的教学中得到滋养,得到成长。语文课的“情味”首先体现在人情的“情”;第二层是情感的“情”,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燃情”点,倾情课堂;第三层是情感熏陶,价值引导的“情”。如《钓鱼》一课中,父亲要求儿子把鱼放回湖中,引导学生谈“把鱼放回水中,本来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可为什么此刻对作者来说却如此艰难”?谈自己的看法,通过体会思考,师生可以总结出:他放弃了大鱼,却得到了值得一生骄傲的美德,得到了影响并成就他一生的道理。这样,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就会有情有理。

3.海阔天空的“想味”

想象是创造力,在语文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是语文课标的要求。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他们的思维。如《穷人》一文,结尾处可以让学生想象:渔夫一家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后,他们的日子会怎样过下去呢?学生们通过想象渔夫和妻子接下来生活的艰难,更加体会了他们的勤劳与善良。

4.精彩绝伦的“写味”

学生在学习课文后进行写的训练,是在积累语言、内化语言、运用语言,是在用语言赞美美好的心灵,赞美美丽的大自然,赞美金色的童年……用笔抒发自己的感受,让情感体验形成文字,像春雨一样无声无息地流入学生的心田,轻轻震撼着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再次得到完美的统一。

例如,学了《威尼斯的小艇》后,学生懂得了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方法,让学生仿其写法,写一篇作文《校园的一角》。通过仿写,学生内化了这些写作方法,把校园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描写出来,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校园的赞美和依恋。

还可以在想象中写。如在讲授《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想象写话的练习:“在漆黑的瓦砾下,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父母,只有几个小伙伴。阿曼达和小伙伴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这样,语言得以运用,情感得以表达,“语文味”就显现出来了。

“语文味”就是语文本色味,有“语文味”的课才是一堂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

(0)

相关推荐

  • 浅谈中学语文中的“美”

    "语文课程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基本教学理念之一, ...

  • 小学语文教学要回归语言学习的本真

    小学语文教学要回归语言学习的本真 李孟雅(授权) 今天面试语文老师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一件事,一件让我担忧小学生语文教育的事.不知道这样说是否恰当,但是我亲妹妹是个小学生,我算是半个家长的身份,以我这个 ...

  • 【语文教学】寻找语文的诗和远方(中国教师报)

    褚清源:寻找语文的诗和远方--  编者按:海德格尔说,人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于是,"诗意地栖居"成为人人之向往.而语文本就充满诗意,也要诗意的安居在课堂之上. 多年来,董一菲老师 ...

  • 浅谈语文教学不可偏离语文教学任务

    摘 要:文中从语文教学实践中小学生写作难下笔的问题出发,解析教师舍本逐末,导致学生不能掌握语文工具性学科应该学会的知识,由浅入深列举了浅而易懂的事例和经典名言来论述,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偏离语言文字的积累 ...

  • 语文教学回归本质

    一.对语文的再认识 作为语文老师,我一直关注关于"语文"的不同解读,有时自己也吃不准到底采用哪一种说法比较好,比如有人说语文就是语言文字,有人说语文就是语言文学等等,总觉得采用哪一 ...

  • 【教师视界】(18)|对小学语文教学回归儿童课堂的反思探讨

    美文品读馆 小学语文论文 对小学语文教学回归儿童课堂的反思探讨 ▼ 甘肃 舟曲王海青 摘要:学生有自身的思想观念,而不局限于书本知识和传授者的思想,小学生也是如此.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也不能完全以教师为 ...

  • 结课技能二:语文教学的结课艺术

    明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指出:"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他的意思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响亮,如爆竹炸开,使人为之一震:而结尾要有韵味,如巨钟撞响 ...

  • 结课技能四:语文教学结尾艺术

    一堂好课,人们常用"风平浪静-风起云涌-风急浪高-波涛汹涌-狂风暴雨"来形容.评价其好.的确,语文课要想成功,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中间环环相扣.妙趣横生非常重要,但课的结尾能做到精 ...

  • 语文教学——亲情作文结构

    小标题式: 几分甜蜜在心头 甜蜜,就像那冬日里的太阳,给人温暖;甜蜜,就像那夏日里的微风,给人凉爽;甜蜜,就像春日里的花朵,给人舒适.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刻,那几分甜蜜在心头. 清晨·热牛奶 在一个阳光 ...

  • 语文教学——淡淡的日子也飘香 优秀作文集锦

    淡淡的日子也飘香 墨色正浓,染黑了整片天空.路灯正亮,辟出了一方角落.香味正浓,融进平凡的岁月里-- 手中的笔,在一刻不停地挥动着,作业本上留下了一行行墨迹.天,随着分钟的快速转动着,天已然浸没于黑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