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星(高庙型、汤家岗型)揭示:南方少民大都是汤家岗文化继承人,汉民是高庙文化继承人
八角星(高庙型、汤家岗型)揭示:南方少民大都是汤家岗文化继承人,汉民是高庙文化继承人
文|黄饮冰
核心提示:
一、八角星可以用来追溯祖源
二、我们的源头都是华尼
三、以八角星为线索,以各族喜爱的图案为参照,南方少民大多是汤家岗文化后裔,是汤家岗文化的继承人
四、汉族使用的八角星,是高庙型八角星,所以汉族是高庙文化的继承人
主题词 八角星 汤家岗 高庙 华尼 祖源
在《高庙凤鸟身体上的“红色八角星”就是“华”标志》一文中,我对高庙八角星与汤家岗八角星进行过解析。但是由于当时对高庙文化没有进行高庙文化(距今7800年到6800年)和后高庙文化(距今6800年到6300年)的划分,也就没人认识到高庙文化自身的发展变化,以及汤家岗文化与后高庙文化处于同时存在的状态,所以分析显得很单薄。
特别是湘西的吴心源先生给了我不少的启发,让我不得不重新梳理高庙文化和汤家岗文化,发现一些新的东西。
对远古文明的研究,科学和严谨实际上是没有用的,因为我们谁也没有见过远古人的生活。材料(考古、神话、传说、民族遗风的对照和逆推)的使用和思考以及建立在遐想般的思考之上的判断才是钥匙。所以我说,远古和上古文化的研究,没有统一的标准,谈不上科学,贵重的是疏通脉络,在疏通的脉络上提出判断,大家认同,这个判断就成立了。
但是,基本原则和立场也决定思维的出发点。所以,远古和上古文明研究,重要的是基本原则和立场。我为什么满眼看到的是华夏在本土倔壮成长,而有些人看到的是文明和人种西来?原则和立场也决定各自的出发点。对此我并不讳言。
联系和变化是经常的,研究要把握住脉络。同样是八角星,在高庙文化和后高庙文化,八角星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后高庙文化八角星图案更为规整,内涵更为丰富。而与后高庙文化同期的汤家岗八角星,则演变成了一个新的形态。很明显的区别就在八角星上,为什么有些人看不到呢?
一、八角星可以用来追溯祖源
在《高庙凤鸟身体上的“红色八角星”就是“华”标志》一文中,我把高庙文化八角星总结为“八向八等分八角星”,也称其为“高庙型八角星”;我把汤家岗八角星总结为“四向两角同向八角星”(实质是两个长方形互为垂直置入圆中形成的),也称其为“汤家岗型八角星”。后世的八角星,无非是高庙型八角星或汤家岗型八角星的延续和变异。
高庙文化八角星(高庙文化早期,高庙遗址,高庙文化命名地)
后高庙文化八角星(高庙文化晚期,辰溪松溪口遗址)
高庙文化八角星,证明伏羲以前“天地已分,方位已明”,原始日历已经造就;后高庙文化八角星,证明那时期的人民对日的运行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原始日历已经成熟,这与原始的农业存在也是对应的;人民也并不混沌。
实际上谈到日历,这是农业生产的需要。伏羲之前,农业已经存在,日历也就存在了。很多古书记载最早观辰的是燧人氏,还有燧人氏在1.2万年前就发明了“十天干”陶文的传说,结合远古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传说应当是事实,只是历代纪日的方法不同。
在高庙时期,“华”已经从原始的火崇拜进化成了日崇拜。华(太阳)标志的存在,说明了华(太阳)族的存在。
在《高庙凤鸟身体上的“红色八角星”就是“华”标志》一文中,我把汤家岗八角星归类为“四向两角同向八角星”,就很好地归纳出了汤家岗八角星的特色,当然,这个总结是以内八角为基准的。如果以外角看,是四个直角+四个非直角,方向也是八向。由于直角的存在,给人很强烈的东、南、西、北的方向感。有了东南西北,其他的四个方向,也是可以感觉出来的。
注意:“四向两角同向”八角星最早出现在早期的汤家岗遗址,而不是在其他的地方。中国东部出现的八角星,多是汤家岗型八角星,出现的时间在距今6000年以后。所以中国东部的汤家岗型八角星,来源于中国本土的汤家岗,而不是遥远的西亚。
汤家岗文化八角星1(来源于网络)
汤家岗文化八角星2(吴心源翻拍)
汤家岗文化八角星3(吴心源翻拍)
汤家岗文化八角星4(吴心源翻拍)
从以上图片看,汤家岗文化八角星图至少有三种类型。
二、我们的源头都是华尼
在分析之前,这一点是必须先讲的,我的起源史建构理论不是民族分裂的理由,而是要讲明白华夏诸族的同源之事实,维护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些都是重话,但不是废话。
对于“华”是什么,“夏”是什么,我十年前就定义了。“华”的本意是“火”,“华”的造字本源物是“火树”,末次冰期之后,北方之“华”依然是“火”,南方之“华”则升格为“太阳”。“华”升格为“太阳”的萌芽期在彭头山文化时期(距今10000年前到距今7800年),成熟或定格于高庙文化时期(距今7800年到距今6800年)。我在《高庙凤鸟身体上的“红色八角星”就是“华”标志》一文中,解析出“华”标志,其思维的原始点就是《楚辞》中的“华者,太阳也”。理论的建立和总结,是在《华崇拜与华崇拜的进化和分化》一文,《华崇拜与华崇拜的进化和分化》一文又是从《我们为什么称华夏——华夏来历详考》一文解析而出,《我们为什么称华夏——华夏来历详考》一文之前有一篇《华夏来历初考》,《华夏来历初考》又是从《华夏先古族群——从燧人到神农》一文中的一个小章节而来。所以我的这些认识,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思考和总结的过程。
“夏”是距今6800年到6300年的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图”,在《夏图腾——半坡人面鱼纹图解析》一文进行了专门的解析。《夏图腾——半坡人面鱼纹图解析》一文又是从《我们为什么称华夏——华夏来历详考》一文解析而出,《我们为什么称华夏——华夏来历详考》一文之前有一篇《华夏来历初考》,《华夏来历初考》又是从《华夏先古族群——从燧人到神农》一文中的一个小章节而来。关于“夏”的古意,我还接受了一位陕西网友的指点,在网易博客这位网友的网名叫“中华台”,他说在陕西的土语中,夏音sa,意思是“头”,后来到陕西,也证实了这个说法,所以我以此提出了“夏者头也”的观点,其源头是“人面鱼纹图”,“人面鱼纹图”的中心就是“头”,“人面鱼纹图”是一个字,就是图文“夏”字。古埃及的所谓灵魂“巴”,是人头鸟身,与古之巴人的“咸鸟”族徽惊人一致,实际都是“人面鱼纹图”的演变种。
特别有意思吧?最早的华族,即太阳之族,起源于南方;我还说最早的胡族,实际上也起源于中国南方,不过在华族的挤压、融合、屠杀和驱逐下进入到了北方草原的东部,就是所谓的东胡;而遗留在东南方的胡族,演变成雒越。没有青斑和眼褶的那部分汉人,祖源可能就与古胡人有关。
我把原始的华族,叫做华尼;把迁居到两湖地区新生的华族,叫做华尼尸(夷);我把迁居到甘、陕、青、豫西新生的夏族,叫做华尼夏;华与尼,是他们的根源;在火与太阳的认识上“华”发生了分化;尸(夷)和夏,是他们各自形成的新特征,而“尸”和“夏”的本源是“尼”;在尸(夷)与“夏”的概念产生后,他们就各自演变成了古尸(夷)人和古夏人;尸与夷这样放在一起,是因为“尸”最后演变成了“夷”。神农到黄帝整合了夏和尸(夷)为华夏,驱逐了“胡”和其他异种;五帝以继,江南的尸(夷)逐渐分离出来,成为苗蛮;夏启破坏了华夏氏族国家联盟,导致东夷(华)西夏之分裂。东夷(华)是以黄帝之子玄嚣为宗主的,而夏朝是以黄帝之子昌意为宗主的。殷商和西周并没有解决夏和夷的分裂,还不断导致了远夏和远夷的分化与分裂,搞出了诸戎、诸狄、雒越、荆蛮。秦始皇的统一才根本解决夏和夷的分裂问题,秦始皇统一的意义也在于此。这些话都是重话。只是强调,我搞起源研究,是从基本概念做起的,基本概念,我归集在《皇皇者华——华夏文明流源史谈》中,这个文集,就是我的原则和立场,是我的出发点。
三、以八角星为线索,以各族喜爱的图案为参照,南方少民大多是汤家岗文化后裔,是汤家岗文化的继承人
黎族筒裙上的八角星花纹,源自汤家岗型八角星
苗家刺绣,源自汤家岗型八角星的眉眼纹变形
苗家刺绣八角星纹,源自汤家岗型八角星
壮族背带八角星纹,源自汤家岗型八角星
瑶族服饰中出现的八角星纹,通常也被瑶族称之为“盘王印”。源自汤家岗八角星。
南方少数民族的八角星纹总集图,这些八角星图案源自汤家岗文化八角星。但是必须明确的是,汤家岗八角星源自高庙八角星。
四、汉族使用的八角星,是高庙型八角星,所以汉族是高庙文化的继承人
八卦图
汉代铜镜八角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