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的成语故事(一)
沿着历史的足迹积累成语
先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是指秦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代,经历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等历史阶段。在长达1800多年的历史中,中国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明,其中夏商时期的甲骨文,殷商的青铜器,都是人类文明的历史标志。这一时期的大思想家孔子和其他诸子百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学术的繁荣。军事家孙武的《孙子兵法》,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军事、经济等领域。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诗人。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恒星表。在这个历史阶段中,中国从分散逐步走向统一。
中国很多成语都形成于先秦时期。
01
退避三舍(tuì bì sān shè)
成语典故: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异母兄长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九年。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释义: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造句:面对挫折,我们应该迎难而上,不应该退避三舍,一蹶不振。
02
一鸣惊人(yī míng jīng rén)
成语典故:
据说战国时期,有个君主叫齐威王。原本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他继位以后却耽于酒色,不理朝政。因此政治不上轨道,官吏们贪污失职,再加上各国的诸侯也都趁机来侵犯,使得齐国濒临灭亡的边缘。齐国的一些爱国人士都因为畏惧齐王,不敢劝谏。
有一个齐国人叫淳于髡,他的口才很好,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淳于髡想了一个计策,准备找个机会来规劝齐威王。一天,淳于髡见到了齐威王,就对他说:“大王,为臣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猜:某国有只大鸟,住在大王的宫廷中,已经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飞翔,也不发生鸣叫,只是毫无目的的蜷伏着,大王您猜,这是一只什么鸟呢?”齐威王本是一个聪明人,一听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像那只大鸟一样,身为一国之尊,却毫无作为,只知道享乐。于是他沉吟了一会儿之后,便毅然的决定改过,振作起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因此他对淳于髡说:“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释义: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文章来源【统编历史】,更多历史干货,关注公众号【统编历史】
造句:平时沉默的小明,今天参加辩论比赛竟然获得冠军,真是一鸣惊人啊!
03
李代桃僵(lǐ dài táo jiāng)
成语典故:
“李代桃僵”出自一首乐府诗《鸡鸣》。一家四五个兄弟,都是高官,每隔5天休假的日子,他们同来相聚的时候,路旁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瞧他们的服饰打扮,多么华丽,连马嚼子和缰绳都有黄金装饰,光灿灿地,漂亮极了!接着说:井边有一株桃树,桃树旁一边有一株李树。害虫来咬桃树的根,李树虽然没有遭到虫害,却也替桃树着急、难受,而至于僵死了。桃李这样的树木,竟能同情互爱、以身相代,而同胞兄弟却还有把手足之情忘得一干二净的呢!
这是一首暗寓讽刺的诗。在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内部往往因争权夺利而勾心斗角,互相残杀;兄弟之间,表面上虚伪应付,暗底里彼此嫉妒,设若一人有难,其余的人不但不肯相助,还要幸灾乐祸,或者乘机打击。
释义: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后转用来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造句:人应该要学习负责,你这样李代桃僵地为他承担责任,不是帮他,反而是害了他。
04
百步穿杨(bǎi bù chuān yáng)
成语典故:
楚国有个著名的射箭手,名叫养由基。此人年轻时就勇力过人,练成了一手好箭法。当时还有一个名叫潘虎的勇士,也擅长射箭。一天,两人在场地上比试射箭,许多人都围着观看。靶子设在五十步外,那里撑起一块板,板上有一个红心。潘虎拉开强弓,一连三箭都正中红心,博得围观的人一片喝采声。潘虎洋洋得意地向养由基拱拱手,表示请他指教。养由基环视一下四周,说:“射五十步外的红心,目标太近、太大,还是射百步外的柳叶吧!” 说罢,他指着百步外的一棵杨柳树,叫人在树上选一片叶子,涂上红色作为靶子。接着,他拉开弓,“唆”的一声射去,结果箭正好贯穿在这片杨柳叶的中心。
在场的人都惊呆了,潘虎自知没有这样高明的本领,但又不相信养由基箭箭都能射穿柳叶,便走到那棵杨柳树下;选择了三片杨柳叶,在上面用颜色编上号,请养由基按编号次序再射。养由基走前几步,看清了编号,然后退到百步之外,拉开弓, “嗖”、“嗖”、“嗖”三箭,分别射中三片编上号的杨柳叶。这一来,喝采声雷动,潘虎也输得口服心服。
释义:在一百步远以外射中杨柳的叶子。形容箭法或枪法十分高明。
造句:看蒙古小伙子表演的百步穿杨,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05
游刃有余 ( yóu rèn yǒu yú )
成语典故:
《庄子·养生主》记述了一个'庖丁解牛'的故事,说一个熟练的厨师'庖丁',其解牛的技艺之高超为梁惠王所叹服,问其所以如此的原因。'庖丁'回答说,我这把刀用了十九年了,解杀的牛也有几千头了,可是你看这刀刃还像是刚磨出来一样锋利。因为那牛体的骨节有空隙,刀口却薄得像没有厚度,把没有厚度似的刀口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的,它对于刀的运转必然是大有余地的了。
释义: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
造句:如果你能够认真的对待每一件事,那么你做起事来就游刃有余了!
沿着历史的足迹积累成语
06
甘拜下风(gān bài xià fēng)
成语典故:春秋时,秦国发生粮荒,向晋国买粮,而晋惠公不肯卖给曾给晋国很大帮助的秦国粮食。结果两国发生战争,晋国被打败,晋惠公也成了秦国的俘虏。秦军带着晋惠公返回秦国,晋国的大夫们垂头丧气地跟在后面。秦穆公对晋国的官员们说:虽然晋惠公忘恩负义,但我们秦国也不会把你们作为俘虏带回国去。晋国的大夫们纷纷下拜叩头:群臣在下风,听到了您在上风头说的话,希望您说话算数。后来秦穆公果然把他们都放了。甘拜下风由此演化而来。
释义:表示真心佩服,自认不如。
造句:他的棋艺确实高明,我自愧不如,甘拜下风。
07
善始善终 ( shàn shǐ shàn zhōng )
成语典故:秦朝末年,家境贫寒的陈平爱好道表法里的黄老之术,他担任过魏王咎的太仆,项羽的都尉,刘邦的军中尉。他献计使项羽疏远谋士范增,汉朝建立后,他被封为曲逆侯,历任惠帝、吕后、文帝三朝丞相,他能应付各种情况并能善始善终
释义; 做事情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
造句:他这回把敬爱的共产党员梁生宝委托的事务办好,善始善终,不要出什么大差错。
08
虚与委蛇(xū yǔ wēi yí)
成语典故:列子着壶子学习老庄之道,列子遇到神巫季咸后想拜他为师。他对壶子说:“我以为您的水平高,没料到碰上水平更高的人。”壶子开诚布公地说:“你怎么就断定他水平高?把他请来和我比试!”季咸去见壶子后对列子说:“你的老师最多还能活十天。”季咸第二次去见壶子后对列子说:“幸亏碰上了我,你的老师脸色好多了。”季咸第三次去见壶子脚跟还未站稳掉头便走。壶子对列子说:“季咸今天一见我就跑。世上万物尽管千变万化,但无不遵循‘道’的规律,季咸与我斗法,我则跟他虚与委蛇。他在心里变婴儿,我也变婴儿,他变畦田,我也变畦田;他变悬崖,我也变悬崖,季咸琢磨不透,所以落荒而逃。”后来列子经过壶子的教导,大有长进。他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孜孜不倦地修炼老庄之道,终于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释义:虚:假;与:跟;委蛇:随便应顺,敷衍。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造句: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他大多虚与委蛇,不愿意认真去完成。
09
吐故纳新 (tǔ gù nà xīn)
成语典故:《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意思是:嘘唏呼吸,吐却胸中浊气吸纳清新空气,像黑熊攀缘引体、像鸟儿展翅飞翔,算是善于延年益寿罢了;这样做乃是舒活经络气血的人,善于养身的人,正是像彭祖那样寿延长久的人所一心追求的。
释义:原指人呼吸时,吐出浊气,吸进新鲜空气。现多用来比喻扬弃旧的、不好的,吸收新的、好的。
造句:校文学社都要经常进行整顿,吐故纳新,使我们的队伍永葆青春。
10
亦步亦趋( yì bù yì qū)
成语典故:春秋时,孔子的学生颜回对老师十分崇拜,事事追随摹仿,连走路的姿态、说话的腔调,都要学孔子的样子。有一回,颜回对孔子说:“老师慢步走,我也跟着慢步走;老师快步走,我也跟着快步走;老师跑,我也跟着跑;老师飞奔,我只能惊异地瞪着眼睛,从老师脚步扬起的灰尘中看着您的背影了!”
释义:原意是说,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也快走,你跑我也跑。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含贬义。
造句:缺乏创造力,亦步亦趋, 是不能打开局面的。
11
分庭抗礼
( fēn tíng kàng lǐ )
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孔子与弟子在树林中弹琴,一个白发老翁专心倾听,老翁向子路、子贡打听孔子的情况。老翁说孔子偏行仁爱。孔子十分虚心接受,并恭送老翁,孔子说遇年长的人不敬是失礼,遇到贤人不尊是不仁。不仁不礼是祸根。所以遇到贤人必须真诚礼遇,不能做到分庭抗礼,那就失礼了。
释义:
庭:庭院;抗:是对等、相当的意思;抗礼:行平等的礼。古代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以示平等。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可以抗衡。
造句:
知县此番便和他分庭抗礼,留着吃了酒饭,叫他拜做老师。” (《儒林外史》)
12
捉襟见肘
(zhuō jīn jiàn zhǒu)
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曾参隐居不仕,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他住在魏国,面容憔悴,手脚都长满了茧子,衣服破烂不堪,生活十分困顿,有时连续三天不生火,十年没做新衣服,正一正帽子,帽上的缨绳就断,拉下衣襟,胳膊肘就露出来了。
释义:
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比喻十分穷困。也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造句:
平时所过的早就是捉襟见肘的生活,更那有什么余钱来做归国的路费呢?(郭沫若《学生时代·创造十年》)
13
管鲍之交
(guǎn bào zhī jiāo)
成语典故:
从前,齐国有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一个叫管仲,另外一个叫鲍叔牙。年轻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做生意的时候,因为管仲没有钱,所以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拿出来投资的,可是,当赚了钱以后,管仲却拿的比鲍叔牙还多,鲍叔牙的仆人看了就说:“这个管仲真奇怪,本钱拿的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的比我们主人还多!”鲍叔牙却对仆人说:“不可以这么说!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没有关系的。”
有一次,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大家就骂管仲说:“管仲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你们误会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他的命去照顾老母亲呀!”管仲听到之后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可是鲍叔牙呀!”
后来,齐国的国王死掉了,大王子诸当上了国王,诸每天吃喝玩乐不做事,鲍叔牙预感齐国一定会发生内乱,就带着小王子小白逃到莒国,管仲则带着小王子纠逃到鲁国。
不久之后,大王子诸被人杀死,齐国真的发生了内乱,管仲想杀掉小白,让纠能顺利当上国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时候,把箭射偏了,小白没死,后来,鲍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纠还早回到齐国,小白就当上了齐国的国王。小白当上国王以后,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对小白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才对呀!”小白一听:“管仲要杀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鲍叔牙却说:“这不能怪他,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纠才这么做的呀!”小白听了鲍叔牙的话,请管仲回来当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帮小白把齐国治理的非常好呢!
后来,大家在称赞朋友之间有很好的友谊时,就会说他们是“管鲍之交”。
释义:
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造句:
三年同窗,我和小红成了'管鲍之交',现在她有困难,我当义不容辞,共同分担。
14
运斤成风
(yùn jīn chéng fēng)
成语典故:
惠子是庄子的朋友,也是辩论对手。两个人经常为了:'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绝'等观点相互争论。惠子死后,庄子去送葬,回头对门徒说:'楚国郢都有个人捣石灰时把一滴泥土溅到了鼻尖上,这滴泥土就象苍蝇翅膀一样薄。捣石灰的人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一把大板斧,挥得呼呼作响,若无其事地随手一斧劈了下去,把那一滴泥土完全削去,但鼻子却没有丝毫损伤。捣石灰的人站着神色不变。宋元君听说了这件事,就把匠石找来,说:'你能不能给我表演一下?'匠石说:'我过去可以这么削,但现在不行了。因为能站着让我用斧子劈去泥点的人已经死了。'自从惠子去世,我就没有对手了,没有可以推心置腹谈论的对象了。'
释义:
运:挥动;斤:斧头。挥动斧头,风声呼呼。比喻手法纯熟,技术高超。
造句:
这位老雕刻家的手,真是运斤成风,神奇到了极点。
0、45
每况愈下
(měi kuàng yù xià)
成语典故:
战国时有一个叫东郭子的人,听说庄子对“道”很有研究,就去向庄子请教,问他“道”到底在什么地方。
庄子说:“我讲的‘道’各处都有,无处不在。”
“那请您具体指明它在哪些地方,可以吗?”东郭子非常客气。
庄子不加思索:“在蚂蚁洞里。”
东郭子非常奇怪:“道,是很高尚的东西,怎么会存在于这么卑下的地方?”
庄子又说:“‘道’,在稗草、砖瓦碎石之中。”
“这不是愈加卑下了吗?”东郭子更为奇怪。
庄子继续说:“我的‘道’在屎尿之中!”
东郭子听庄子越说越低下,心里很不高兴。
庄子这才向解释:“要满足您的要求,把‘道’的本质说明白,就得像在集市上检查猪的肥瘦一样,愈是猪的下部,愈能看出猪的肥瘦。因为猪腿的下部是最难长膘的,如果腿部也长满肉,其他部位当然更肥了。所以,我今天告诉您‘道’所在的地方,尽是卑贱的地方,这些地方都有‘道’,那么‘道’存在于其他的地方,也就不言自明了。”
“噢,原来是这样。”东郭子很佩服庄子的才学。
释义:
原来的意思是说,越从低微的事物上推求,就越能看出道的真实情况。后来意思逐渐转变为表示情况越来越糟糕。
造句:
不加强艺术修养,不深人体验生活,创作水平就会每况愈下。
16左右逢源
(zuǒ yòu féng yuán)
01
成语典故:
东周要种稻,可是西周不放水,东周很是担忧。苏子便对东周国君说:“我出使西周,让他们放水好吗?”东周国君欣然同意。
苏子见到西周国君便说:“您的做法错了。您不放水,这可富了东周啊。现在,他们国家的民众都在种麦,不种其他。您假如要损害东周,不如大放水,淹坏他们的麦子。这样,东周一定重新种稻,收割时您再夺取它们。这样,东周的人民都会拜服在你膝下,服从您的统治了。”
西周国君说:“好计谋!”于是便命令放水。苏子也就获得了两个国家的报酬。
释义:
逢,遇到;源,水源。意为到处遇到充足的水源。借以比喻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
造句:
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你就可以左右逢源。
17尊王攘夷
(zūn wáng rǎng yí)
02
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周王,一些强大的诸侯趁机发动兼并战争,强迫其他各国承认其霸主地位。管仲辅佐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旗号,使齐国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释义:
尊:尊崇。攘,排斥、抵御。原意是尊奉周王为中原之主,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后来指面对外族入侵时,结成民族统一战线。
造句:
每当汉民族建立的政权受到异族侵略时,统治阶级就以'尊王攘夷'作为动员臣民拥护王室﹑团结御敌的口号。
18
问鼎中原
(wèn dǐng zhōng yuán)
03
成语典故:
楚庄王在推行霸业的过程,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并遣使问九鼎的大小轻重。鼎象征王权,庄王问鼎,表明夺权之心。
释义:
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造句:
大浪淘沙始见金,商都凭着卓越势力问鼎中原。
19老马识途
(lǎo mǎ shí tú)
04
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释义:
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造句:
他是老马识途,在这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必然能够胜任这个工作。
20
负荆请罪
(fù jīng qǐng zuì)
05
成语典故: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上卿,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刎颈之交。
释义:
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造句:
上次是我做的不对,今天我负荆请罪来了,还请你能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