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探源:寺、庙、观、庵,你知道它们的由来和区别么?
各地旅游景点,几乎都有寺、庙、观、庵,正所谓自古名山多寺庙。然而,你可知道它们的由来和区别吗?
寺
我国古代三公所居称'府',九卿所居称'寺'。秦朝,凡宦官任外廷职务的官舍通称为寺,如大理寺、大常寺等。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佛教开始传入我国,'寺'成为僧人藏经、讲佛的场所。隋炀帝大业中曾将其改称道场,到了唐代又复称寺,直至如今,其中名寺有少林寺、寒山寺、普陀寺等。
庙
我国古代将供祭祖神位的屋舍统称庙,后来,将皇帝的宫殿称之为'庙堂'或'廊庙'。先秦以后规定,凡有功于国于民的,死后可入庙,享受人们的祭祀礼拜,如大禹庙、孔庙、关帝庙、岳飞庙等。
观
古代宫阙两旁的望楼称观。由于西汉帝王对道教极为推崇,把道教的庙宇称为'观',所以,自汉以来,'观'一直是道教士宣道之所,如紫阳观、大玄观等。
庵
在佛教中,凡居住女性僧人比丘尼(即尼姑)的寺院称为'庵'。如冷月庵、西湖庵等。
从上述可知,寺、庙、观、庵有着本质的区别:寺、庵是外来宗教的宣讲所,供奉的是佛,主持管理事务的是和尚或比丘尼。庙是历代炎黄子孙为纪念国殇、忠孝而供奉的优秀人士,庙里管理香火事务的叫庙祝。而观则是属于道教的,供奉的是仙,主持道观事务的叫道士。寺庵里的佛,是超然世外的。而庙中的神,则是人的偶像化。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