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说我听:有信仰的人的执着,超出想象,其根源是什么?

我们为你准备了语音版本

世界上约有80%以上的人都信仰宗教。宗教信仰,作为一个区域的文化体,并非我们表面看到的哪些简单的仪式,而是有着深刻的文化认可与文化传承。

人类一半以上的战争都与宗教有关,不同教派之间彼此仇视、难以融合。宗教信仰越虔诚,在内聚力增强的同时,排他性也越强,似乎世界上的宗教越多,反而距离世界和平的目标越遥远。
历史上,奥斯曼帝国作为存续600年的大帝国,在征服欧洲后,推行米勒特制度,即宗教自治,极大地维护了帝国的统治,也保证和促进了宗教多元化和宽容政策。

其实,现代社会,我们都很能尊重不同的宗教信仰。我们也看到了宗教长期存在的意义,即一方面的文化传承,另一方面促使人们全力以赴地朝神圣目标前进的内动因,宗教在化解对人间名利权位的执着,具有超越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宗教信仰有以下三点基本特点,让我们明白长期存在的原由。
1、宗教具有独特的辨认
宗教信仰的主体是个人,每个人都要自己负责。历史的兴衰总是浮于表面,宗教信仰则使人清楚地了解到什么是永恒和真实,人不应追求身心方面的愉悦享受,而应重视灵性的修养,改变自己的生命方向,这就是独特的辨认。
2、信仰宗教就需全盘付托
人一旦有了独特的辨认,就会发现人生的真相---个人真正的自我是内在的灵魂,由此便会有全盘的付托,为了理想而倾尽全力。正如孔子曾说:“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篇》)即以坚定的信心爱好学习,为了完成人生理想可以牺牲生命。他又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篇》即早晨听懂了人生理想,就算当晩就要死也无妨。孔子将自己的生命全部寄于“道”(人类共同的正路)之上,具有伟大的宗教情操。
3、信仰宗教需要不断的传扬
人一旦悟道,就会全力以赴地实践,用实际行动来传扬自己的理想。孔子奔走呼号,就是希望每一个人都能体会到生命有无限提升的可能,内在自我要求不断成长,个人生命并非孤立的,要与人群融为一体。
孔子的言行表明,儒家虽不是宗教,却能引发人的宗教情操。人一旦内心产生了信仰的力量,就会让人不断向上提升超越。就像孔子十五岁立志求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一路向上,每隔十年就会脱胎换骨,展现出新的生命特色。
如此,我们就能理解,那些有信仰的人行为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