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区流量管理来了!
天路守望者说:5月底,国内空管系统首个跨区域流量管理在东北和华东间启动,两个区域内74个民航机场具备了统一放行能力。作为吃螃蟹之举,效果如何值得期待,也需要各位专业人士给出专业意见。后续,天路守望者也将继续关注跨区流量管理,直至全国统一的流量管理系统出现在大家面前。
5月23日,东北空管局与华东空管局联合研发的跨区流量管理协同运行系统开始试运行。该系统的上线使东北与华东两个地区告别了各自使用独立流量管理系统、不能统一协调航路资源的历史,使两大区域内74个民用运输机场具备了离港航班统一放行的能力,为我国民航空管系统实现全国流量管理奠定了基础。
目前,华东、东北地区流量管理单位的系统升级工作已经完成。6月,两地将相关航空公司、机场的客户端和塔台电子协调系统开展了统一的软件升级工作。
跨区域流量管理应时而生
多年来,华东地区的航班量随着经济发展而高速增长。位于华东地区的上海飞行情报区是和美国东部、欧洲中部同等繁忙的热点地区,也是亚洲的繁忙地区之一。日益拥挤的空域带来了航班延误情况的增加。这也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欧美发达国家在发展中遇到的情况。
为促进航班正常,我国各地区空管单位相继推行了CDM协同决策系统。华东空管局也立足自身挖潜,积极尝试业务创新,迅速成立了流量管理建设领导小组,联合东航集团以及上海机场集团等单位,进行了CDM协同决策系统的研发。随后,华东地区42个机场完成了CDM系统联网运行,对区域内所有航班均能提前90分钟预发布起飞时间,方便航空公司和机场组织旅客登机。在此基础上,区域内的航空公司和机场不断拓展预发布起飞时间的应用,通过手机短信、业务系统、廊桥引导系统等载体,对机组人员以及地面保障人员进行时刻的发布,从而提高了地面保障的效率。与此同时,为应对东北地区航班流量不断增长的态势,东北空管局也启用了东北地区CDM系统,以进一步提高航班正常工作保障能力。
华东空管局和东北空管局认真分析了现有地区级系统的优缺点,组成了联合研发和测试团队,针对跨区流量管理协同运行的特点,进行了业务流程再造,使得新系统可以在有效控制扇区容量不超标的前提下,消除地区间的流量管理间隔“层层加码”,减少航班延误。业内人士认为,此次东北和华东地区的跨区流量管理协同运行系统的上线试运行,正是两地主动满足发展需求的主动作为。
借鉴民航发达国家成功经验
其实,欧美等民航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早已验证了跨区流量管理的必要性。
欧美等地的有关国家基本都采用先部署地区级流量管理系统,待系统运行优化后,再将该流量管理系统扩展至全国或更大范围的方式。1994年,欧洲有5个国家分别研发了本国的流量管理系统,以解决其国内的航班时刻分配问题。在研发过程中,这五国发现,由于航班需要跨国运行,如果没有一个大覆盖范围的流量管理系统,那么,即使各国的系统再好也不能解决航班运行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基于此认识,法国和瑞士进行了单一流量管理系统的联网实验。在看到了明显的运行效果后,20多个国家加入了这一系统的联网运行,最终,40多个国家均参与进来。
美国在1998年以前,空管流量管理工作也基本处于无序状态。由于不同地区的管制单位都热衷于“自扫门前雪”,对流量管理进行层层加码,经常导致美国空域内的航班超量,并引发严重的航班延误。为解决此问题,1999年,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开始进行流量管理验证实验,在旧金山和纽约测试了地区级的流量管理系统。测试结束后,FAA迅速用这个系统扩展部署了美国境内的所有管制单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ATCSCC(空管系统管制中心)对全国的航班运行进行流量管理。
为更大范围的“扩展式联网”奠定基础
借鉴欧美等国的成功经验,东北空管局与华东空管局在国内率先实施了流量管理系统联网运行。此举将为实现更大范围的流量管理“扩展式联网”提供实践经验。
业内人士分析,跨区域流量管理的益处良多。首先,两大区域内的航班时刻计算和发布将使用同一个系统。在两个区域内运行的航班所受间隔限制和容量需求都将在计算中被统一考虑,大大提高了系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其次,系统的计算规则在两个区域内是统一标准的,避免了航空公司在跨区运行中需要引接不同的系统,提高了航空公司和机场的运行组织效率。最后,运行协调的平台实现了统一。流量管理单位可以根据天气或空域的预期保障能力,灵活高效地使用流量管理程序。
举例而言,在东北与华东地区的流量管理系统联网运行后,当两地某机场的容量因为天气等因素影响而下降时,就会触发东北和华东地区内的地面延误程序,区内其他机场飞往该机场的航班将根据设定的落地容量而进行统一排序,避免了以往的刚性间隔加码,提升了航路的使用效率。而当空域内某条航路出现拥堵时,通过启动跨区空域流量程序,可以通过统一排队的形式,避免传统的尾随间隔加码。
“总之,随着运行效果渐渐显现,相信随着流量管理系统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空管单位会尝试开展跨区域联网运行实验,将有助于提高全国航班运行效率。”业内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