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中毒的诊断及检查费用
1.诊断:
1.1.实验室检查:
1.1.1.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检测 正常人体内亦会产生CO,多来自血红素、一碳化合物代谢产物,因数量甚少,血中COHb一般不会超过5%;但吸烟者和冬季以煤取暖者,血中COHb可升至8%以上。一般而论.能产生临床症状的COHb最低水平约为10%;中度CO中毒者,其COHb多在30%以上,重度中毒者更在50%以上。本指标有很强特异性,与临床病情相关性较好,有助于急性CO中毒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但CO排出较快,故COHb的检测需十分及时,以停止接触后1小时内检测为可靠,否则多难以反映真实接触情况及病情严重度。
1.1.2.血和尿常规检查 急性CO中毒病人有时可见WBC及中性粒细胞数增高、尿糖和尿蛋白阳性、血清肝细胞酶(ALT、LDH、AST等)和CPK活性增高,常为病情重笃之提示,但上述指标不具特异性,无法为急性C0确诊提供确凿证据。
1.1.3.大脑诱发电位(cerebral evokcd potential,CEP)检测 急性CO中毒患者可见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100)、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potential,SEP,N32)、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 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SAEP)、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ERP,P300)等潜时延长,四者均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并随病情恢复而改善。有学者建议动态观察上述指标变化,如病人进入恢复期后再度出现上述指标异常,常预示有DEACMP发生的可能。但本类指标亦不具特异性,无法提供病因诊断依据,且影响因素较多,易出现假阳性,需要认真鉴别。
1.1.4.脑部影像学检查 目前应用较多的为脑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izedtomogaphy,CT)和脑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1)检查。脑CT检查在CO急性中毒临床应用较早,发现较重病人大脑皮层白质、苍白球或内囊部常出现大致对称的密度减低区,对临床诊断有重要帮助。DEACMP也有上述变化,但在临床症状发生后2周左右才得以发现,无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
新近的研究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1)、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1)等技术动态观察急性CO中毒的病情变化,发现其在显示脑内缺血及渗出改变方面明显优于CT。DWI是用磁共振技术在活体上进行水分子扩散与成像的方法,在常规T2 WI基础上施加一对强度相等、方向相反的扩散敏感梯度,利用快速扫描技术产生图像,能在分子水平上敏感的反映细胞的代谢变化,显示脑组织中局部水分子扩散的状况,常规T1WI和T2WI难以发现的病变部位,在DWI上可迅速显示异常信号区,对超早期脑缺血和水肿的定性、定位诊断上有重要价值。PWI则是利用快速扫描技术来分析脑血流动力学改变,通过综合、定量分析脑组织相应功能区局部组织的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和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等血流动力学参数来描述脑组织的脑循环灌注情况,其对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敏感性高,无放射性损伤、比较安全。通过DWI和PWI,可了解脑局部灌注有关生理功能及能量代谢情况,清楚获得缺血性疾病较完整的早期信息,对脑缺血的诊断治疗均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实验动物CO中毒早期(3天内),DWI异常信号明显,脑组织ROS、MDA明显增加,SOD、GSH等下降,而后DWI异常信号则逐渐减弱,CBF、CBV亦逐步恢复正常;但中毒7~14天左右,DWI异常信号再次出现,CBF、CBV也再次出现下降,提示脑内发生明显供血供氧障碍。上述结果表明,急性CO中毒患者在恢复期动态观察功能MRI改变,有助于早期发现DEACMP;并提示早期投用抗自由基药物防范自由基损伤可能是有效防治DEACMP的重要途径。
1.1.5.其他检查 脑电图可显示异常表现,如低波、慢波增多,出现特殊的三相波——“假性阵发性棘慢波”等;心电图也可显示ST及T波改变,提示有心肌缺血缺氧状况存在,但上述检查的特异性均较差,与临床症状相比,并无特殊优点,亦不能提示病因。
1.2.急性CO中毒的诊断:该标准提出的急性CO中毒诊断原则为:根据吸入较高浓度一氧化碳的接触史和急性发生的中枢神经损害的症状和体征,结合血中碳氧血红蛋白(COHb)及时测定结果、现场卫生学调查及空气中CO浓度测定资料,在排除其他病因所致类似症状后(如安眠药中毒、脑血管意外、糖尿病昏迷、其他窒息性气体中毒等),可以诊断为急性CO中毒。该标准可将急性CO中毒的病情分为4级:
1.2.1.接触反应:出现头痛、头晕、心悸、恶心等症状,吸入新鲜空气后症状可消失。但此期病情并未被纳入我国法定职业病范畴。
1.2.2.轻度中毒。具有以下任何一项表现者:①出现剧烈头痛、头晕、四肢无力、恶心、呕吐;②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但无昏迷者。本级病人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常高于10%。
1.2.3.中度中毒。除有上述症状外,意识障碍表现为浅至中度昏迷,经抢救后恢复且无明显并发症者。本级病人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常高于30%。
1.2.4.重度中毒。具备以下任何一项表现者:①严重意识障碍(程度达深昏迷或去大脑皮层状态);②意识障碍不重但并发下列表现者(任一项):a.脑水肿;b.休克或严重的心肌损害;c.肺水肿;d.呼吸衰竭;e.上消化道出血;f.脑局灶损害如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体征。本级病人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常高于50%。
1.3.急性CO中毒迟发脑病的诊断:根椐国家标准,诊断急性CO中毒迟发脑病的具体条件是:急性CO中毒患者,在意识障碍恢复后经约2~60天的“假愈期”,又出现下列任一临床表现:
1.3.1.精神及意识障碍,呈痴呆状态、谵妄状态或去大脑皮层状态;
1.3.2.锥体外系神经障碍,并出现帕金森氏综合征的表现;
1.3.3.锥体系神经损害,如偏瘫、病理反射阳性或小便失禁等;
1.3.4.大脑皮层局灶性功能障碍,如失语、失明等,或出现继发性癫痫。
头部CT检查可发现脑部有病理性密度减低区;脑电图检查可发现中度及高度异常。
本病需注意与帕金森氏病、药物(酚噻嗪类、利血平、胃复安、α-甲基多巴)或毒物(锰、锂、二硫化碳等)、外伤性脑病、脑动脉硬化等相鉴别。
1.4.慢性CO中毒:国家标准并未提供慢性CO中毒的诊断意见。由于慢性中毒起病隐匿,且缺乏特异性指标,故诊断较为困难,需十分慎重。对症状明显,一时无法确诊者,可暂时调离CO作业岗位,并予积极治疗,以利康复。
2.鉴别诊断: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应与脑血管意外、脑震荡、脑膜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及其他中毒性疾病所引起的昏迷相鉴别。既往史、体检、实验室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测定是有价值的诊断指标,但采取血液标本要早,因为脱离现场数小时后碳氧血红蛋白逐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