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专家建议把CK-MB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他们错了吗?
是的
偶然看到欧洲心脏协会生物标志物研究组撰文,建议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因为它在诊断心梗方面已无用武之地,是时候对它下手了。
他们给出的理由如下:
CK-MB检测心肌损伤和梗死的敏感性较低。 对可疑的心梗,CK-MB无助于患者的危险分层。 肌钙蛋白表现太好,诊断再梗死没必要再检测CK-MB。 CK-MB检出时间长,延误心肌损伤的诊断。 检测围手术期心肌损伤不需要CK-MB,cTn更灵敏。 常规检测cTn医院,已不再检测CK-MB了。 检测CK-MB增加了成本,但不增加临床效益。
我一直认为,相比美国的指南/共识,欧洲专家的观点比较圆润,不激进、也不拘泥不化。但是最近几年,这种趋势慢慢消失不见。尤其本文,要让CK-MB退出历史舞台的做法,基本暴露了这一届专家脱离临床,或者根本不参与临床工作的短板。
且看他们的给出的理由多么荒诞。
与肌钙蛋白相比,CK-MB检测心肌损伤和梗死的敏感性较低
这句话没有问题,但是一个生物标志物,除了敏感性,我们还需要特异性。
但凡做过住院总的心内科医生,他们每天的急会诊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以肌钙蛋白升高、怀疑心肌梗死为理由的。
请会诊动动嘴、去会诊跑断腿。敏感的肌钙蛋白,让心内科医生每天工作量急剧增加。
实际上,肌钙蛋白升高的人,90%以上不是心肌梗死。它受到肾功能、心功能、肺功能,肿瘤、感染影响巨大。
此时,作为老司机的CK-MB,反而能提供鉴别诊断。
比如,一个患者复查心肌酶和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有变化,而CK-MB稳如泰山,这时候基本可以排除心肌梗死导致的肌钙蛋白变化。
这就像去相亲:肌钙蛋白就是身材和脸蛋儿,这是判断漂亮的敏感指标。但是这两个指标很有欺骗。
如果你想知道对面的姑娘是不是真的好看,那就带她去游泳。衣服脱掉,就知道身材有没有作假;脸上的粉底冲掉,就知道颜值高低。CK-MB扮演的就是这个游泳池的作用!!
同样地,说CK-MB无助于患者的危险分层则是完全错误的观点。上过《内科学》的人都知道,基层医院判断溶栓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就是CK-MB高峰提前出现。与肌钙蛋白一样,如果CK-MB持续走高,同样提示梗死面积扩大、病情进展、预后不良。
所以,欧洲专家说肌钙蛋白表现太好,诊断再梗死没必要再检测CK-MB,完全是无稽之谈。
与肌钙蛋白相比,尤其是hs-cTn,CK-MB检出时间确实长,但是这不会延误心肌梗死的诊断。
任何一个合格的心内科医生都知道,如果是STEMI,那么我们甚至不会等肌钙蛋白结果就选择急诊造影明确诊断。如果是NSTEMI,直凭一次轻微升高的肌钙蛋白,也不足以确诊。
草在结它的种子
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相逢在文字里,不说话
就十分美好
我是非著名心内科医生孔较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