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雀”难道就比“鸿鹄”卑贱?
最近,笔者走访了一些职业院校,被这些学校以企校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双导师制等方式向社会输出蓝领工人、专技人才或创业者的务实教育理念震撼——这些人才是用人单位的“抢手货”“香饽饽”,是创新创业的能手,早已刷新、改写了人们对职业院校的傲慢与偏见。
曾经,也包括时下,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成绩差的学生才去上职业院校,旁人难免一脸鄙夷;而同学之间、家长之间,要是说到某人考上了“211”“985”学校或出国留学,旁人一定满脸艳羡。似乎,“211”“985”学校或出国留学是培养商业精英或政治人物的必有之路,而职业院校是某些学生走投无路的无奈“归属”。
于是,我脑子里跳出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这句话出自司马迁的《史记·陈涉世家》,当时面对工友的嘲笑,陈胜极为不屑,愤愤然说出了这句话。其实,陈胜也是个“大老粗”,他哪里说得出这么豪气干云的话?司马迁可能借鉴了庄子《逍遥游》里面的立意——鲲鹏的志向哪是小鸟能揣度的?
于是,很多人都形成了一个共识——褒鸿鹄、贬燕雀。这样的“共识”好像也没什么毛病——鲲鹏有远大的志向,是要干大事的,横空出世,轰轰然,浑身的荣光让人仰视;而小鸟呢,叽叽喳喳、蹦蹦跳跳寻食,日常就为果腹奔忙。一个自带光芒,一个蝇营狗苟,这一褒一贬,高低贵贱自见分晓。
不可否认,“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句话曾激励过无数追求功名的人,功败垂成,写满了正史与野史。但是,这句话也害了很多人——“燕雀”安分地做一只“燕雀”,也许活得再惬意不过,如果被强加“鸿鹄”之志却无“鸿鹄”的基因和天赋,人生百年尚不及一只“燕雀”快乐。
自古以来,功名利禄的多寡就是人们的“抱负”,也是人们判断是否成功、有多么成功的标准。但时代变迁,不管是“鸿鹄”还是“燕雀”,都可以自由翱翔在天地之间,“燕雀”难道就比“鸿鹄”卑贱?
父母莫不希望子女成名成家、光宗耀祖。如今,一些家长一边满嘴抱怨各类名校、“贵族学校”和各种兴趣班、培训班学费高昂,甚至不惜一切代价租或买学区房,一边哀叹“恨铁不成钢”。殊不知,你的孩子也许更适合做一只快乐的“燕雀”,你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抱负”寄托给孩子,这本身就是一种强加,叫“绑架”也不过分。
相比“天之骄子”,有的孩子“读不得”,便学一门技能提早几年就业或创业了。于是,家长欣喜若狂、感激涕零发朋友圈:“这孩子是来报恩的!”这类家长的“偷笑”,是有较大“获得感”的——不用去花那些高昂的学费,关键是孩子还那么自立自强。笔者不是读书无用论者,古人说过“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但也说过“儿孙自有儿孙福”,这样的家长有这份豁达、包容的心态是可取的——相比那些为了逼孩子考出好成绩上名校,逼得孩子郁抑甚至跳楼自杀的家长,这样的家长算是活明白了。
作为家长,也许你有能力承包孩子的费用,但你不能保证他成为“燕雀”还是“鸿鹄”。人,都是生命的个体,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职业也没有高贵、卑微之别,只要自己喜欢,哪怕是把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做到极致,都是值得尊敬的人——比如,一位赫赫有名的科学家吃着一道美食,他会对那位隐身“后台”而默默无闻的厨师肃然起敬。因为,几乎人人都会烹饪,但厨师依然是一个古老但没有过时的职业。
还可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