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卷◇匠作典藏•散文篇】《赤坎的青石小巷》||□ 唐丽萍 (广东)

《当代文学家·金秋卷》(当代文学出版社)火热征稿中!

知名·专业·权威

金秋卷·2021·总第五期

(网纸同步)

原创·精品

金秋卷

文学顾问:孔灏、相裕亭、徐继东、李锋古(已故)

书法顾问:侍少华、李敬伟       摄影顾问:王红军

国画顾问:徐开领、甲乙丙       法律顾问:吕庆根       
总编:清涟一荷    主编:汪兴钊    副主编:宋海红
执行编辑:零下(综合)     陈革非(诗歌)
魏社岗(小说)  周毓麟(小说)
雪霏(综合)     晋耀文(散文)
郭小峰(综合)  甜   恬(综合)
□ 美刊佳作 □
赤坎的青石小巷
(散文)

文/ 唐丽萍 (广东 )

我曾在湛江赤坎第19小学读至初中毕业,我的童年、少年都在此受启蒙。小时候住在赤坎南华大酒店旁,红光路26号一处法式二层洋楼内。如今,在那熟悉的马路旁,再也无法找到曾经居住过的洋楼的痕迹。旧景渐行渐远。但我曾就读的19小学,已从原深巷中引申扩到路旁。当时,我家旁每日机器轰鸣的印刷厂,现已改造成19小学的一都分。非常巧,在19小学门口,意外地遇见了小学三年级至五年级时的班长曾强。土生土长的赤坎人,一辈子都未曾离开家乡。

看惯了大海喜欢山里,厌倦了大山喜欢看海,看惯了高楼林立的我,对老建筑情有独钟,觉得更有韵味。

今天就让曾强与我陪你走进湛江赤坎古商埠,这有我念念不忘的青石小巷。

南华大酒店旁是露天广场。这里放露天电影的时候,是我儿时最开心的娱乐时光。如今走过这里,再也无法寻觅到当年留下的痕迹。曾强说:“也许你离开赤坎太久,我们这里这些年变化太大。”

老旧的骑楼、青石板铺就的小巷、法式建筑的拱门和斑驳的百叶窗,都在诉说着昔日繁华。当初,少年的我虽多次路经此地,在青石小巷来回渡步玩耍,并未曾发现小巷独具特色的魅力。

当我和曾强踩着小青石拾级而上,抚摸当年门闩留下的印记,望着斑驳脱落的外墙裸露出的层层的红砖,轻拂过残缺的石块,此时,耳旁仿佛响起当年车水马龙、熙来攘往的喧嚣声,感觉自己仿佛走进了一间时光博物馆,让我迷失在法式建筑的百年风情中,而青石小巷每个路标都成了我追寻昔日商埠繁华的坐标。

曾强娓娓道来:“这里是古商埠,当年的十里繁华藏在每一条小巷里。在每个巷口,总能见到青石这样的阶梯。此处就是当时10处古老渡商船码头分布之地。”

我感叹自己此刻又回来了,又见着了漂亮的青石小巷、明渠水沟。路上的行人不慌不忙,碰到熟人还能聊上几句,是那么地熟悉又默契。

这里曾是法国租界,建筑较多是十九世纪初的欧式风格与岭南骑楼风格混合的“南洋风格建筑”,是欧亚结合的典型南洋文化产物。

这里斑驳的墙壁,某处倒坍的民居,诉说着百年的沧桑;如今的闹市中,竟保留有一处如此恬静的地方,一份难得的淳朴与厚重。这既让人有点怅然若失,又觉得十分地欣慰。

这里每一块小青石都承载着我儿时无数的脚印。

这里每一快小青石都记录着我儿时的生活和阅历 。

这个被称为“小青岛”的南国小城,你可能从来都没有听过她的名字,可能从来没有把她列入自己旅行清单之中,低调得总是让人忽略,冷门到名不见经传,但她却有着南国其他城市没有的魅力,不可磨灭的历史痕迹、热闹的市井生活与静谧安宁的田园生活都在这座小城里得到完美诠释。

本期责任编辑:零下

当代文学家

2020.07.02 started publication

大型文学季刊
安徽·合肥
作者风采
广东作家:唐丽萍

作者简介:

唐丽萍,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会计师,导游。从小喜欢文字,爱好广泛。作品散见于《中华英才》《精短小说》《河南经济报》《国际日报》《华文作家报》《当代文学》等中外报刊,有作品入选《大学生必读文学作品选》一书,主要作品有《永恒的爱》《买鸡》《归巢》,入选《当代文学》《天上飞来一只鸟》《夏令营》《重生的苏菲》等100余件作品。

本刊顾问团队介绍

文学顾问:

孔灏

中国作协会员,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连云港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市作协副主席。

文学顾问:

相裕亭

中国作协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副秘书长。

文学顾问:

徐继东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

文学顾问:

李锋古(已故)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本刊法律、书法、摄影顾问及主播团队

文学是一座桥,让我们感受世界的丰富和美好!关注《当代文学家》,心有所系勤耕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