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论风湿:病在头中寒湿,内药鼻中则愈

天人合一六吉堂▲ 点击“六吉堂”关注公众号

仲景论风湿 丨作者 / 莲花笙

这是六吉堂44篇原创文章

湿家病,身疼,发热,面黄而喘,头疼鼻塞,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内药鼻中,则愈。

陈修园:(湿又别其为寒湿者.亦不可不知.雾露之湿为清邪.自上受之.)湿家病.身(虽)(而无一身皆疼.不过疼在身之上半.而)发热.(止见)面黄(而身色不似熏黄.肺司气而主皮毛.湿袭于皮毛.故气不顺)而喘.(阴证无头痛.湿未入阴.故)头痛(湿袭皮毛.内壅肺气.故)鼻塞(湿气弥沦.摄乱心主)(发)烦.(湿邪止在上焦.未尝犯里.故)其脉大.(不犯胃气.)自能饮食.(能饮食则)腹中(尚)(而)无病.(其)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病浅不必深求.止)(辛香之)(于)鼻中.(宣泄头中之寒湿.)则愈.此于湿证中.又别出寒湿之病.寒湿不止雾露之清邪.而举一邪伤高表者.以为隅.则邪伤通身者.包在言外.举一外法通其空窍者以为隅.则内服调其经络脏腑者.包在言外.下节诸方.按脉证而求其丝丝入扣.则得矣.

曹颖甫:此当用药倾盆中,以布幕首熏之,头疼甚者加独活。

胡希恕:此前一段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证,后半段为鼻药征,不能混为一谈。

解析:此条揭示了寒湿邪侵袭上半身,导致上半身疼痛而非一身尽疼,阳气内郁而发热,湿袭皮毛而内犯肺气而喘,湿未入阴仍在太阳(阴症无头疼)而头疼,寒湿入鼻而鼻塞,湿犯其表位为犯里故而显现非沉细之脉而显现为大脉,不侵犯胃气而自能饮食,腹中无湿邪和而无病。从大脉和胃自能食,胃和排除了湿在中焦,所以以上身疼发热面黄而喘,则推断湿邪在头面部,所以用鼻药熏之则病愈。鼻药多位注家用瓜蒂散。

《外治医说》认为:大凡上焦之病,以药研细末,㗜鼻取嚏发散为第一捷法,不独通关、急救用闻药也。连嚏数十次,则腠理自松,即解肌也。涕、泪、痰涎并出,胸中闷恶亦宽,即吐法也。盖一嚏实兼汗吐二法,不必服葱豉汤也。

前贤治伤寒、中风、伤风、时疫、温症(由肺逆传,尤宜取嚏)、喉风、赤眼、牙疼等症,皆有㗜药,亦使病在上者从上出也。其方多以皂角、细辛为主,藜芦、踯躅花为引,随症加药。

如伤风热,头疼、赤眼、喉肿、牙痛者,用羌活、防风、荆芥、川芎、白芷、薄荷、细辛、蔓荆子、踯躅花、雄黄、硼砂、青黛、黄连各一钱,生石膏、风化硝各二钱,鹅不食草三钱,僵蚕一钱五分,蝉蜕五分,皂角一两研末,含水吹鼻。含水的原因,在于取其气上行,不令药入喉而入内。

鼻药的应用是在发散之中即兼升提,一法两用,较服升药(升麻之类)尤速。凡欲升者,均可以嚏法升之也。夏月治湿病者,以瓜蒂、赤小豆含水㗜鼻。清肺金而水自下趋,胸中之水或吐、或泄而出。

金匮要略从六个方面分别揭示了湿病的几个类型:中湿(利小便)、湿家病湿,郁热而发黄、风湿相博当微发汗、湿病下后的两种重危病后、面黄鼻塞的头面部寒湿(内鼻药)六种情形,从而总结了治疗湿症的几个原则:

一是湿入少阴当利小便。(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中湿,亦名湿痹。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此当利小便);

二是湿入阳明淤热而发黄,应利湿(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身色如熏黄也);

三是湿在表不可下(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则哕。或胸满,小便不利,舌上如苔者,以丹田有热,胸上有寒,渴欲得饮而不能饮,则口燥,烦也;湿家下之,额上汗出,微喘,小便利者死。如下利不止者,亦死);

四是风湿病当微发汗(风湿相博,一身尽疼,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风湿俱去也)

六吉堂:倡导天人合一中医生活

关注中医六吉堂

来自秦岭深山的民间中医平台

每天5-10分钟

分享经典中医理论及临床验案

中医外治秘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