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都文艺】作者:袁忠民《远去的阅兵》(散文)​总873期④2021年223期④

请点⤴ 新京都文艺关注公众号!

喜欢常来看看!这里有您更精彩!

(点上面播放按钮可赏听音乐哦)

远去的阅兵

(散文)

作者:袁忠民

瑞金是“红色之都”,是“光荣之城”。

瑞金的一山一水,一村一寨,一草一木,写满忠诚,充满炽热,无不浸染着先烈的鲜血,无不隽刻着苏区的无畏,无不彰显着崇高的信仰。

战争的硝烟已经远去,历史的记忆仍然清晰。

瑞金中央临时政府广场,绿草茵茵,清风荡漾。天上丽日高照,白云飘移,苍鹰翱翔。四周松柏环拥。广场中央,有一座看起来不起眼的建筑物,台上悬挂“红军检阅台”五个隶体大字,红底黄字,十分醒目。

它就是著名的瑞金红军检阅台。

90年来,检阅台风采依旧。

红军检阅台在骄阳下庄严而立,熠熠生辉。检阅台的背景墙上,挂着两幅阅兵时的珍贵历史照片,尽管有些发黄,却似乎在无声的向我们讲述着当年阅兵时的壮阔场面和动人时刻。它告诉我,这里,演绎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伟大事件,这里,记录下创建共和国的足迹,这里,见证了苏区红军为着民族解放而勇往直前的历史沧桑。

仰望这个平凡而简陋的小屋,回望那逐渐远去的烽火岁月,我心潮澎湃,我在追忆着90年前的那场伟大阅兵。

1931年11月7日,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叶坪召开。为展示中央红军的钢铁意志和热血忠诚,大会筹备处决定,在大会召开前进行一次阅兵活动。为此,用竹木搭建了一个简易便台作为检阅台。

7日上午,大会开幕前,阅兵仪式在这里如期举行。从红军各个部队挑选出来的各受阅方队官兵,穿着崭新的红军制服,挎着长枪短枪,迈着矫健的步伐,整齐划一,雄姿勃发,喊着“跟着共产党”“拥护苏维埃”的号子,声震天宇,脚下发出“唰—唰—唰—”的声音,威风凛凛分别从检阅台前走过,接受中央领导和苏区人民的检阅。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人站在检阅台上兴致勃勃地检阅了受阅部队,看着人民子弟兵所表现出来的不畏艰险的精神风貌,他们的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并不时轻声交谈,向受阅官兵挥手致意。

阅兵获得圆满成功。

这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阅兵。因为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第一次正规的阅兵典礼。

当天晚上,苏区军民怀着喜悦的心情,还在这个广场举行了各种活动,有提灯游园,有花灯表演等,好不热闹,热烈庆祝“一苏大会”的召开。

11月19日,“一苏大会”又在这里举行受旗受章典礼,嘉奖在历次战斗中功绩卓著的红军部队和优秀指挥员。在检阅台上,红一、二、三、四、六、七、十、十二、十六军和红三军团各被授予红旗一面,还授予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八位中央红军领导人红星奖章各一枚。

红军检阅台成为苏区军民团结奋进的象征。

1933年,临时中央政府作出决定:重修检阅台,由钱壮飞设计,梁柏台任工程指导。重修工作于8月1日动工,1934年1月31日建成。检阅台由原来的竹木结构改建成砖木结构,因而它更加坚实和牢固。从此,检阅台成为群众集会、演讲和文艺演出的场所。

但是,红军检阅台也遭遇了一场厄运。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红军检阅台同样被国民党反动派视为异物,必欲除之而后快。它没能逃脱敌人的魔爪,被横遭拆毁,被夷为平地。

1955年,国家按原貌重建了红军检阅台。

时代潮流奔腾不息。拂去历史的尘埃, 1949年的金色十月,北京,开国大典,铁流滚滚,刚从战争中走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士还没有洗涤身上的硝烟,就意气风发昂首阔步地从天安门前走过。

开国大典,成为中国人民迎接新曙光的最佳标志,成为二十世纪我国和国际上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

从此,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黑暗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前进在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独立自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康庄大道上。

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青春正好,恰似风华正茂。我们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千秋伟业,再启新程。现在,我们豪情满怀,步伐铿锵,奋进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