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印刷趣谈之五十七: 印刷发明, 众说纷纭争执日久;​ 李英阐释 , 中国彩印两千余年

请点击上方“诗眼看世界”加关注,赵刚问好!

  

作者:张树栋 张耀崑   题字:王树明

  编辑:赵志忠

 古今印刷趣谈之五十七

印刷发明  众说纷纭争执日久

李英阐释  中国彩印两千余年

  编者按:一部《古今印刷趣谈》,让我走进八十五岁高龄的淮镇籍老乡,张树栋先生的印刷史学和他的精神世界中。翻书灯下,受益匪浅!张树栋先生现居北京,其原籍是河北省献县淮镇东刘庄村,他是中国印刷史学的著名学者,其著作等身。作为乡贤张树栋先生虽身居京华,心系家乡,在疫情防控期间为家乡捐款,助力家乡的疫情防控工作。此书为张老先生的封笔之作,征得老先生同意,“诗眼看世界”从今天开始将全文刊发《古今印刷趣谈》。张老先生以中国的印刷发展史为线,将中华传统文化从远古至今贯穿起来,其中有历史事件、人物传说、趣事等。阅读《古今印刷趣谈》一书,我们从书中或许能得到启示,我们淮镇是全国重点镇、河北省重点小城镇,又是千年文化古镇。梳理淮镇文脉,整理淮镇文化,创建文化淮镇,构建中国·淮镇。我们需要精神动力,寻找文化之源,那就请大家继续关注“诗眼看世界”,在淮镇籍学者张树栋的《古今印刷趣谈》一书寻找答案吧,让我们为构建中国·淮镇而共同助力!

张树栋 :1936年生于河北献县淮镇东刘庄村,大专学历,副编审职称。从业印刷、出版与印刷史研究63年余。著有《中华印刷通史》《中国印钞通史》等图书20余种,在人民日报、新闻出版报、中国印刷、台湾印刷人、香港印艺月刊等多家报刊发表文章200多篇。近作《中华印刷典故》荣获2015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首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第28届华东地区优秀图书一等奖。现任中国印刷博物馆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印刷博物馆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印协印刷史研究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书局《中国出版史研究》编委会编委。

张耀崑 :1962年生于北京市,先后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获文学士、经济学硕士学位,主任编辑职称。从业金融与财经专业编辑工作34年余,参与《中华印刷通史》《中国印刷史简编》《中国印刷之最》《古今印刷趣谈》等多种印刷史著作的编纂,在《金融时报》《香港印艺月刊》等多家报刊上发表文章数十篇,现任中国金融时报社总编室副主任。

印刷发明  众说纷纭争执日久

李英阐释  中国彩印两千余年
印刷是工艺技术,是通过转印材料将印版上的图文转印到承印物上去的工艺方法和过程。可见,印版、转印材料和承印物,是构成印刷这种工艺技术的基本要素。现有、大量文献文物证明,这三个基本要素所蕴含的物质、技术条件,早在两千年前的两汉时期已经成熟。物质、技术条件成熟之后,印刷术则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用不了多久,必应社会文化之需而诞生。这理应成为探索印刷术起源与发明者共同遵循的一个基本理念。但事实并非如此。原因是早期的印刷史研究与著述,多出自书史学者之手,与书为伍,视点自然是书,易将印刷与印书混为一谈,误将印书之始为印刷之始。其结果,不仅将印刷术的起始年代滞后,而且汉、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甚至宋朝,众说纷纭,争执日久,难以定论。
1、印刷发明  众说纷纭争执日久
客观上,现有文献、文物足以证明,唐代初期是印刷术扩及书籍印制之年代,由此可以断定,印刷术的发明必远在唐朝之前,故唐、五代和宋代三说,已无须论述。这样,剩下来的就只有汉朝说、六朝说和隋说这三种学说,有待进一步探讨和论证了。近30年来西汉纸的多次、大量出土,使得对东汉说和六朝说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的学者,失去了“那时纸处于发明初期,尚不能用于印刷”这个主要依据。篇幅所限,本文仅就汉、六朝、隋三说,作简要回顾与记述。
(1)东汉说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胡作非为,引起社会各界强烈不满。当时的官僚和以太学生为主的知识分子群起而攻之。在这样的情势下,宦官们不仅没有所收敛,反而变本加厉诬陷官僚和太学生结为朋党,图谋社稷,对其进行残酷镇压,引发了历史上有名的党锢之祸。时有山阳督邮张俭,上书告发大宦官侯览仗势欺人之恶行。侯览大权在握,有恃无恐,遂唆使朱并,诬告张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图谋不轨。朝廷借此“刊章捕俭”,到处张贴榜文,抓捕张俭等被朱并、侯览等诬告的所谓“党人”,牵连多达六七百人。
“刊章捕俭”一事。对印刷史研究而言,关键是“刊章”二字。元朝号称慈湖先生的王幼学在其《纲目集览》中释“刊章”为“刊章,印行之文,如今板榜”。今人李致忠先生对此论述的更为客观、具体。他说:
总之,有汉灵帝要火速讨捕张俭等人的政治需要;有造纸术在此以前的发明改进和纸的进一步应用;有墨的广泛使用;又有玺印镌刻技术的直接启示;有“刊章捕俭”的证明,因此,说雕版印刷术发明在我国历史上的东汉后期,即二世纪的中叶,是有可能的。
(2)六朝说
历史上的“六朝”,指吴、东晋和宋、齐、梁、陈六个朝代,泛指与这六朝同期的历史时期。主张印刷术发明于六朝和记载这一历史时期内与印刷术发明有关的文献,有清朝李元复的《常谈丛录》、日本人岛田翰的《古文旧书考》、清初仁和陈芳生的《先忧集》和今人方晓阳先生的著作。
清初仁和陈芳生在其《先忧集·济饥辟谷丹》中说:晋惠帝永宁二年(302年),黄门侍郎刘景先表奏:“臣遇太白山隐士传济饥辟谷仙方。臣家大小七十余口,更不食别物,请将真方镂版,广传天下。若不如斯,臣一家甘受刑戮。
“六朝说”中陈芳生先生的论断,道理讲得通,客观行得通,且距印刷术物质、技术条件成熟之日相去已远。应该说,六朝所处的数百年间,已有印刷术已不成问题。岂有瓜熟蒂总不落,水到渠永不成之理?
(3)隋朝说
在中国历史上,隋朝是个短命的朝代,仅存三十八年。然时间虽短,载有与印刷术相关的文献遗存却相对较多。主要有《历代三宝记》、《续高僧传·慧净传》、《隋书·艺术传》和近年新出版的《中国木版水印概说》。其中,荣宝斋木版水印专家冯鹏生先生认定的《隋木刻加彩佛像》最具说服力。冯先生在其《中国木版水印概说》中说:
历史文物,向世人证实我国隋代已有印刷术。1983年11月30日纽约·克里斯蒂拍卖行所出版的《中国书画目录》第363号《敦煌隋木刻加彩佛像》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观此画,边框、墨栏线条齐直,蓝地匀净,显为雕版刷印,……。依图细观,下部的题字有双勾填墨的迹象,即字体先印出墨线,而后填墨。这大抵是印刷术尚未成熟阶段的一种印刷方法。
《中国木版水印概说》举证《隋木刻加彩佛像》,为美国著名拍卖行作为隋代印刷品拍卖,可知在拍卖前必先行鉴定过,且本书著者为北京荣宝斋木版水印专家,又请著名木版水印大师王荣麟、孙树梅鉴别,获得共识。为雕版印刷品无疑。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新的印刷文物的陆续出土,随着印刷史研究的不断深入,“印刷术是工艺技术,属科学技术范畴”这一基本理念在印刷史研究上得以确立,学术界在印刷术起源问题上的研究也随之别开生面,有所创新,其中最突出的事例是“西汉说”的提出。对此,近年新出版的《中国彩印二千年》做出了很好的诠释,给予了有力的支持。
2、李英阐释:中国彩印两千余年
2009年12月,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李英同志新作《中国彩印二千年》。此书为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一经出版,便获得了国家级的荣誉。在笔者看来,此书之所以能获此殊荣,原因在于它的内容和价值,在于它一语道出了印刷术起源与发明之真谛——是“印刷术与造纸术的结合成就了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说到印刷术,人们脑海中就会浮现出印刷出版的书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印象呢?因为小的时候 我们就都耳熟能详一句话:印刷术是人类的文明之母。这里所说的印刷术确切地说就是指印书术。书籍出版是印刷术在古代最主要的应用领域之一,但是,即使是在古代,印刷术也并不局限于新闻出版文化领域,印刷术对于美化生活、商业推广等方面同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应用于人们生活的许多方面,印品种类多种多样:印花织物、纸牌、墙纸、年画、票证……追溯起来,印刷术的发展已经历2000多年的里程。人类因为对美的追求,对文化知识的渴求,2000年来不断地改革印刷技术,形成了一系列的技术发明里程碑。印刷术的定义和应用领域也不断延伸。但是无论如何演变,中国都是印刷术的故乡。
“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中国发明的造纸术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举世公认。东汉的蔡伦发明了从织物到植物的纤维造纸、再生造纸法。从此有了价廉的、具有书写性的植物纤维纸。纸张发明之后,由于它廉价与宜写,逐渐取代了其它早期的文字载体,最终成为全世界文化传播的最主要载体。中国纸张具有独一无二的印刷适性,在隋唐时期社会繁荣发展带来的文化传播需求刺激下,文明之母——雕版印刷术便诞生了。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后,为中国出版印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历经唐、宋、元、明、清1000多年以来,一直是中国最主要的出版技术手段。并在不断西传的过程中,对人类文明进步,文化传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造纸术和印刷术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是今人文化自信的滋养。对于印刷术的研究历来很受中外学者重视。在这个历程中,因为中西文明不同的发展模式,价值观有很大的不同。西方学者因为西方文明在近代的辉煌成就,着墨强调德国谷登堡对于印刷术的贡献。事实上,北宋的毕昇早在公元1045年前后就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手工业时代背景下的活字技术,在出版的价格、质量、艺术等方面都没有优势。再加上汉字繁多、结构复杂,文人对书法艺术的追求执着等原因,并没有引发颠覆性的出版革命。即便是工业时代中的谷登堡机械化铅活字在中国2000多年的印刷史上也只是踯躅地留下了一百多年的记录。还没有进入21世纪,铅活字印刷术就被淘汰。反而是20世纪下半叶,王选的汉字信息处理技术和激光照排的发明成为了汉字世界印刷术的第二次革命。
2000多年以来,印刷术不断探索新的承印物,从织物到纸张,从平面到立体。人类开始准备迈入信息社会,承印物将变有形到无形,印刷术的定义将不断延伸。一个可能的趋势是,传统的出版物在文化传播中的比例逐渐减小,而以彩色印刷技术为主的装饰性、商业性的领域还将高速发展,不断创新。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3D打印技术的发展,印刷术还可能作为一种新型制造手段服务于中国现代新型制造业。
《中国彩印二千年》获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首届国家出版基金优秀选题资助,并于2010年获得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提名奖(图57-3)。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推荐为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参评科普项目。
《中国彩印二千年》为人们展示了中国彩色印刷技术丰美而明艳的历史。读《中国彩印二千年》,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是中国彩色印刷术的进步,更是中国文化的历史。一件一件的实物——从一段印花布,一本画册,一张邮票,一种纸币中,人们窥见了印刷品的精美,从业者的精神,社会经济发展的路径,中华文化的优美。
正如原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为此书所作的序言中指出:“《中国彩印二千年》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延续数千年的绚丽多彩的画卷,读之如‘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中国彩印二千年》在装帧设计、印装工艺上,也有值得一提之处。色彩明艳的封面,拙朴传统的露脊线装,书脊上鲜艳的彩条,图版上黑色色块、白色细线条的使用,都与本书的主旨——彩色印刷一一契合,呈现出一种传统的、现代的、协调的契合之美。

一本好书,恰似芝兰,其香四溢。欣赏本书,恰似品茗,愈久弥香。

编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男,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加关注,国学守望者问候!

投稿微信:18232790185国学守望者 (手机同号)

   如果喜欢,就请“稀罕”或“喜欢”一下,然后转发与大家一起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