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氏乌梅膏
乌梅,夏季良药
说起夏季传统饮品,酸梅汤肯定有一席之地,它是历史悠久的饮料。而酸梅汤的主要材料就是乌梅。但为何在夏季要用乌梅这一味药材,可能大家并不了解,这其实与乌梅的药性有关。
乌梅能除热:乌梅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书中曰:“乌梅:下气,除热烦满,安心”,乌梅有清解暑热的疗效。
乌梅能生津止渴:望梅止渴是妇孺皆知的历史典故,话说当年曹操行军一直没有找到水源,军队口渴得发慌,此时曹操大喊:“前面有一片梅林,可以解渴。”听闻此言军队士兵都口中分泌出了唾液,靠着这个方法军队赶到前方找到了水源。因此乌梅能解渴自古有之。夏季最易口渴,所以乌梅的生津作用适合夏季养生。
乌梅能收敛肺气,固肠止泻:乌梅味酸涩,酸涩能止咳、止泻,因此如果肺虚经常干咳的人,以及到了夏天一吃生冷就容易腹泻的人,乌梅是一味非常对症的药材。
朱氏乌梅膏
乌梅可以做成酸梅汤,这个大家都知道,乌梅、陈皮、山楂、甘草,加冰糖即可。不过酸梅汤不能长久保存,而且也容易变质,如果需要较长时间饮用就显得不那么方便。所以朱氏内科就制作乌梅膏来代替酸梅汤解暑的传统。
膏剂本身便于保存,而且不容易变质,再者经过传统工艺制作的膏剂对于药性的保存和增强有优势。当然膏剂也有缺点,那就是费时费力,制作工艺复杂而且相当花时间。
不过朱氏既然有乌梅膏的配方和制法,我就简单介绍一下,也让大家能了解一下。
乌梅膏的配方和制法
不同于酸梅汤的药物组成,酸梅膏在原有基础上对药味有增加,除了乌梅、陈皮、山楂、甘草外,还要增加茯苓、薄荷、桂花等药材。
首先将所有药材清水洗净,用水充分浸泡4个小时,水量需要较多因为做膏的话煎煮时间较长。
先用大火煎煮30分钟,后改小火煎煮30分钟,然后将药汁滤出,此为第一煎,放在边上备用。
然后再放水加入药中,先用大火煎煮30分钟,后改小火煎煮30分钟,然后将药汁滤出,此为第二煎,放在边上备用。
最后再放水加入药中,先用大火煎煮30分钟,后改小火煎煮30分钟,然后将药汁滤出,此为第三煎,放在边上备用。
将三煎药合并在一起,放到煤气上中火慢煮,并且不断搅拌,搅拌的目的是防止药汁沾底煮糊。当药汁变得比较稠厚的时候将煤气改为最小火。此时就是到了收膏的时候,非专业的人在这一步是很难掌握的,收膏非常有讲究,需要将药汁浓缩到最稠厚,但又不能煮糊,这其实只有1分钟左右的时间差。有一个比较直观的判断标准,就是收膏成功的药汁是能挂在勺子上悬挂落下呈旗状,中医称“挂旗”。
所谓的“挂旗”即膏从勺子上流出在半空形成一个倒放的三角形,就好像一面小旗子挂在勺子上。
收膏成功的乌梅膏兑入适量蜂蜜等装入容器中放置至冷却,随后放入冰箱冷藏。
待到喝时用干净的小勺取出适量乌梅膏用水兑开即可,这样一个夏天就方便食用,一劳永逸了。
朱氏内科传人又来总结啦!
乌梅膏的制作最关键的是最后收膏,这是中医传统的制作工艺,普通人可能需要尝试几次才能领会到“挂旗”。
乌梅膏除了可以解暑之外其实还有治疗息肉的,比如肠息肉,有抗过敏的作用,比如过敏性鼻炎。当然如果需要兼顾这类情况那乌梅膏的配方还需要针对性地调整一下。
养生需要顺应天时,而方法最为重要,一人一方是中医的最大特色,传统工艺虽然费时费力,但效果确实非常好的。乘着夏季还未结束,有兴趣的可以尝试自己做一下体会一下传统中医的乐趣。
朱氏内科起源于1907的上海,首代名医朱少坡、第二代首届上海市名中医朱瑞群,第三代朱为康现任上海市中医医院肿瘤五科主任,第四代朱笛忻、徐悠畅等正在跟师抄方传承中。
中医朱为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