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瓜斋:法师、禅师、律师,都是干啥的?
隋唐时期,出了很多高僧大德,有的成了著名书法家,比如怀素。怀素之前,陈、隋之际有智永和尚,王羲之的后代,也是位大书法家。唐代还有个大名鼎鼎的和尚,叫玄奘。不过,这几位僧人的身份,不太一样。
看图: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唐怀仁和尚《集王羲之圣教序》局部
倒数第三行,有“玄奘法师”四字,该篇文字是唐太宗所作,他称玄奘为“法师”,总不是随便称呼,怎么说?
原来在唐代,和尚分工不同。依佛家戒、定、慧三种学问,修习各有侧重,则和尚的身份也有不同,大致作如下对应:
戒 律师 以持律为修行主旨
定 禅师 以参禅为修行主旨
慧 法师 以讲论为修行主旨
依此,则玄奘“法师”是一位以讲论佛教经典、化导俗众为务的高僧,主要功夫在义理之学。我们不禁联想到《西游记》里面,玄奘在朝堂对皇帝说法、在寺院对僧众讲道的场面。玄奘毕生的功绩,正是取经和译经,其实就是尊崇佛典,重视经义。
禅师呢,主要拼的是参禅功夫,参禅有途径,主要的一种,就是“数息止观”。通俗地说,就是打坐。打坐时没法看书,自然和从事文字工作的“法师”分道扬镳。要之,禅家注重的是通过内在精神世界的超越来达到彼岸。禅家的代表人物,在唐代首推惠能。王维在给惠能撰写墓碑时,即作《能禅师碑并序》。可见“禅师”的名号,乱给不得。
后来南宗禅越走越图爽,竟至于不立文字、呵佛骂祖,显然是走得太远了。
禅宗自唐代兴起,唐代士大夫和很多和尚都沾染禅风。李白写怀素草书:
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怀素《自叙帖》局部
李白虽然喜欢夸大其词,但怀素以和尚身份而醉酒,大概是真的。至于怀素到底是不是禅宗门内和尚,不得而知。要依律师和法师的行为规范,怀素肯定是不及格的。
智永呢,人称“永禅师”。智永主要生活在唐代以前,那时禅师、法师的区分或许不明朗,但能惯以“禅师”,而不是“法师”、“律师”,表明智永也是看重习禅的。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用在研习书法上,可以说是古代中国第一位专业书法家。不知道他的禅参到了几昧。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智永《真草千字文》局部
律师,主要从事“授戒”工作。律师善于解说戒律,或者善于审察判别持戒或犯戒之事。唐代曾因此而有律宗一派出现。今天的“律师”一词,即lawyer,虽然跟和尚没什么关系,但必定是要熟谙法律条文,才能当得起律师。戒律,是佛教的禁约;法律条文,是俗界的禁约,两者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