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最真实的缩影,人类最真实的本质!
历史最真实的缩影,人类最真实的本质
------之于《白鹿原》
1
这本书很厚重,涵盖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
这里面写了从清末民初到新中国成立时期差不多半个世纪的陕北农村的风貌。
在这个地方,有清心寡欲却刚直不阿的大儒朱先生,有迷信封建的旧风俗,当然还有各种破坏规矩的事情发生。
在这本书里面,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个事情,一个是革命兴起浪潮对白鹿原这个地方的影响,一个是对人的各种嘴脸的生动的刻画。
革命兴起的时候,白鹿原还沉浸在旧时交皇粮的时候,想科举,想光耀门楣,想娶妻生子、繁衍后代。
不过,革命传过来,很多人都是一种状态,他们不懂革命是个什么东西,不懂主义,也不懂党派。国民革命兴起的时候,白鹿原有两个变化,一个是剪辫子、不裹脚,一个是上新学。
我觉得陈忠实先生特别有智慧,他写这些变化,没有写浩浩荡荡的革命队伍,而是通过白鹿两家后代的教育以及思想来表现的。比如说,剪辫子,鹿子霖在和白嘉轩在交皇粮的时候,被剪了辫子,这一下可不得了,原上的人炸开了锅,议论纷纷,但后来随着事态的发展也见怪不怪了。
我觉得很有意思的一个事情是鹿子霖和白嘉轩在剪辫子事件之后的发展。鹿子霖被剪了辫子,就当了一辈子的国民党的官员,美名其曰“乡约”,但他不见得理解国民革命的意义;白嘉轩没有剪辫子,而且他对白鹿现身原上的事情深信不疑,就当了一辈子白鹿原上大家族的族长,当然,他也不见得对新的事物一点也不接受。我觉得这是代表了一种中国革命在农村传播的一个真实现象,有的人随着潮流跟着一起做一些事情,有的人淡定地抽出身心来看着世态发展,不卑不亢。人不一定说,非得轰轰烈烈,向着我们当政者所提倡的导向去发展,本来就有很多人,谁与谁的想法是非常一致的呢?
白嘉轩的后代中规中矩,鹿子霖的后代却想法各异,这个受他们接受的教育所影响。白嘉轩的后代除了白灵,白孝文、白孝武、白孝义都是在朱先生私塾念书的,受传统文化影响较大;而鹿子霖的两个儿子是到县城读了新学校,接受了新知识。结果最后分化而成的是,白氏子孙偏儒雅,是个族长的样子,鹿氏哥俩一个加入了共产党,成为坚定的革命者,一个加入了国民党,死在了剿共战场上。当然,白灵也是一个,她是一个死在自己人手里的共产党员。而一开始,白灵和鹿兆海两人是靠抛硬币加入两个党派的,他们也不知道信仰在这里体现为什么东西。
其实白鹿原上的人对国民党和共产党的主义并不清楚,他们根本不懂这些政治上的东西,田福贤们只觉得当个总乡约可以扣除点油水来,白鹿原上的人们只觉得鹿兆鹏们搞共产运动是启用那些死皮赖子,他们看不到这些东西后面代表的政治与信仰。
在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的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广大农村地区或者说全国范围内普通的百姓其实都像白鹿原上的人一样,并不懂得这些政治上方兴未艾的运动,反而是按照老一套的能生活的方式去生活,如果局势改变,可能会相应的改变一些生活方式。
他们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不会放过一个坏人,甚至一件坏事。
所以说,白鹿原上的沧桑变化就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中国千千万万个老百姓,都像白鹿原上的人一样,不想理解什么主义,只是希望能够安居乐业就好。
2
第二个事情是描写人性。作家是天生为写人性而生的。
这里面引起争议最大的就是田小娥这个女人。看了一些评论说田小娥是个不是非得死但又必须得死的,写到她死的时候他们有种眼前一黑的感觉。
田小娥的确太浪荡了,浪荡到这个词都不足以说明她的浪荡。其实一开始我是以为她是一个追求爱情的女子,我以为她和黑娃回到白鹿原他们就可以厮守一辈子。但是我错了,我搞不清楚,田小娥这个女人是要什么,是单纯要性吗?感觉不是,她虽然行为浪荡,但是她和哪个男人在一起的时候都是一心一意的,鹿子霖要害白孝文,后来田小娥尿了他一脸,这个地方让我挺感动的。
田小娥引起的动荡太多了,在白鹿原上简直是空前绝后,和田小娥相关的便是封建婚姻观念的动摇和自由个性的萌芽。可能人的天性就是解放自己吧,田小娥在她的第一段婚姻里,是个被边缘化的女性,大老婆天天压制她,她也得不到男人的怜爱,她出轨很正常。她那个男人的大老婆心理也是极度歪曲,一个人能控制自己的男人到哪怕他娶小,我也要你天天跟我睡在一起的程度,也是极端。虽然说没有争风吃醋,但是这种观念已经体现了人性里扭曲的占有欲。
田小娥来到白鹿原之后,她的黑娃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最后革命失败逃走,田小娥其实一开始是一心一意爱着黑娃的,但黑娃迟迟不回,鹿子霖心生歹意,所以一来二去,两个人才好上了。
鹿子霖这个人话说是跟白嘉轩一起长大的,他之所以一直不想白家人的好,应该是没当上白鹿仓的族长,所以能找着机会耀武扬威便到处嘚瑟。要说鹿子霖他也没什么错,人性本来就贪嗔,没有人能做到没有私心,这是自古以来难以避免的事情,所以最后他也不得善终。
人性的耿直,非白嘉轩莫属。他不依附任何党派,他只认他白鹿仓一亩三分地的庄稼和族人。黑娃从小就看不惯白嘉轩的腰杆,白嘉轩做人如他的腰杆一样硬气,所以以至于后来黑娃当了土匪,还让手下去捣了白嘉轩的腰杆,我是怎么也想不通的,为什么腰杆硬气还会招人看不惯呢?
有一件事白嘉轩做的很对,就是田小娥死后上鹿三的身,让人家给她修庙供香,但白嘉轩就是不肯,我觉得这是很对的,后来朱先生也赞同他的说法,不助长歪风邪气,这拿到现代来说就是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和原则,做人有原则,影子才不会做歪。
这里面刻画最好的人物京华认为当是黑娃,朱先生给的评价是“先入世后读书”,是他“毕生最好的学生”。这倒是对的。世人很难做到,在世间的诱惑里不迷失,黑娃迷失过,因为田小娥,因为各种不知名的道义,但后来,他才发现,真正能让内心宁静下来的是去读书,真真正正地体会那些做人做事处世的道理。他虽然不喜欢白嘉轩的正直,倒也是被自己的正直所害。
最后一个,我想,我不得不提一下白孝文,这个在白鹿原上几经正直,就要继任族长的人,这个在田小娥的温柔乡和福寿膏的烟雾里堕落放弃的人,这个后来当上国民党保安团营长的人。这个极容易受诱惑,但一开始,他并不坏。他最大的反转是在国民党垮台的时候,他举起枪,一枪正中他跟了几年的团长的面门,看的和他同去的二营长触目惊心,最后共产党的军队开进来,他摇身一变成了最先起义的人,做了白鹿县的县长,最后又以打死过共产党人(其实是叛徒)的名义害死了黑娃。这个人物的反转到此结束,田小娥死我没觉得眼前一黑,白灵死我没觉得黑,黑娃死了,而且是这样死的,我觉得天真的黑了。
人性和历史缩影的探索是那么艰难,一部伟大的著作,就应该是对历史真相和人性的真处穷追不舍的。《白鹿原》,就是这样的。
end
文 | 京华
编 | cason
图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