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兵法》· 月战(7)

以武学打开世界

【原  文】

孙子曰:“间于(1)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战□□□□不单。天时(2)、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央[殃]。是以必付与而□[后]战,不得已而后战。故抚时(3)而战,不复使其众。无方而战者,小胜以付磿(4)者也。”

孙子曰:“十战而六胜,以星(者)也。十战而七胜,以日者也。十战而八胜,以月者也。十战而九胜,月有……(十战)而十胜,将善而生过(5)者也。一单……

“所不胜者也五,五者有所壹,不胜。

“故战之道,有多杀人而不得将卒者,有得将卒而不得舍者,有得舍而不得将军者,有复(6)军杀将者。故(不)得其道,则虽欲生不可得也。”

【注  释】

(1)间于:介于。

(2)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地利指一切客观自然的条件;人和,指一切主观人为的有利条件。

(3)抚时:把握时机。抚,用手摸着,拍。

(4)付磿:疑指符合天时。磿,辞义不明。

(5)善而生过:善于打胜仗将生祸患。古代军事家多认为老打胜仗,不一定是好事。如《吴子·图国》说:“天下战国,五胜者祸,四胜者弊,三胜者霸,二胜者王,一胜者帝。”一说生指士率。

(6)复:覆灭。

【译  文】

孙膑说:“在天地之间,没有比人更珍贵的了。[战□□□□不单。]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的条件不具备,即便暂时胜利了,也会有后患。因此,战争是应敌之事,是不得已之事。作战要把握有利时机,一战而胜,不连续用兵,不疲劳士众。没有计划,盲目作战,只因为符合天时取得小胜是暂时的。”

孙膑说:“十战而六胜,是由于星夜作战;十战而七胜,是由于白天作战;十战而八胜,是由于月夜作战;[十战而九胜,月有……],十战而十胜,是由于将帅善于指挥,士卒也胜过对方。[一单……]

“不能得胜的原因有五个,只要有其中一个也不能得胜。”

“所以战争通常有五种结果,有的杀人很多而抓不到带兵的人;有的抓到带兵的人而不能占领敌营;有的占领了敌营却没有抓到将帅;有的反而自己全军覆没,将帅被杀。可见作战不懂兵法,即使想保全性命也不可能。”

【读  解】

这篇说战争不能得胜有五个原因,只要有其中的一个就不能得胜;又说没有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的条件,即便胜利的,也潜藏着祸害;又说天地之间,没有比人更为珍贵的了。这是一种以人为核心的系统的主体思想。

中国古代以农业自然经济为基础、以血缘亲情为纽带建立起来的宗法封建社会,十分注重天时、地利、人和,但因此也常常对天时、地利、人和理解得比较狭隘,结果表现为一种小农思想、家族观念。

其实,天时、地利、人和,可以说囊括了主客观的全部内容、方方面面,不能把它们看得太狭隘。人类不同的社会行为、活动、职业,有不同的天时、地利、人和,在任何具体的时空场合,都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农民种庄稼靠的是春种秋收,但对交通部门来说春秋可能只是淡季;夏天对一个游泳健儿来说是最好的天时,但对一个滑雪运动员来说却无所用其技;饭馆、商店设在闹市口岸就好,疗养院、度假村却要建在僻静之处才有人光顾。有人感慨世道炎凉:“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绿林好汉欢呼:“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诗人咏叹人生:“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天地间哪有确定不移的天时、地利、人和?一切都是以人自身的处境和选择为转移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在自然中的处境发生越来越深刻的变化。人与天时、地利的关系,被动的成分越来越少,主动的成分越来越多。温室种瓜果,水上种庄稼;电视把地球变为村子,卫星将人类送入宇宙。这在古代仅仅是神话,今天却变成了现实。这一切都是人和的作用。人和不仅仅是宗法社会伦理哲学所追求的人与人的和睦、和气,人和指人的一切积极因素、能动作用和主体性,人对天时、地利的适应、利用和改造,都叫人和。没有人,天无所谓“时”,也无所谓“利”,天时、地利只为人而存在。只有人才能把宇宙、世界和天地万物统一起来,所谓“万物与我为一”、“万物皆备于我”。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孙膑一方面强调天时、地利,一方面又指出天地之间人最为珍贵。这意思是告诉我们“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就是告诉我们“人定胜天”的道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