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秦书day163:一篇《莲子情》,敬请欣赏~
今天更新一篇早先一位学生写的文,文章原名叫《莲子情》,既在歌咏莲子,也在抒发内心情感,所谓的“莲子情”即为心声之写照。
敬请诸位阅读~
莲子又名藕实、莲实、莲蓬子,在我国约有悠久的培育历史。我记忆中采莲子的景象是在雨中,毛毛细雨漂浮在空中,我穿着长靴和一身绿色的雨衣跟在妈妈后面。妈妈拿着带钩的竿子,穿梭在荷花池中。至今,那种碧绿连天的画面,还深深地映在我的脑海里。
通向我家小路的两旁有两块很大的荷花池,春天时的荷花池是浓绿浓绿的。池中长着厚绿厚绿的杂草,中间有许多野鸭在觅食,还有成群结队、上蹿下跳、飞来飞去的白鹭,它们给春天添加了许多生气。夏天,茂密的荷叶夹着粉红色。荷花用尽全力自豪地绽放,似乎是想把最好的一面印在人们的脑海中,然后光荣地离去。莲子就在这时候长出来了,随荷花凋谢而成。秋天,荷花在逐渐地凋落,但凋落时留下的莲蓬,很有艺术感。冬天,荷花池已经荒了,什么都没有了,只留下一片寂静而冷漠的河地。
走完了春夏秋冬四季更替,莲子这样一个生长与成熟的过程,宋代诗人杨万里在他的诗中就歌咏过,“不似荷花窠底蜜,方成玉蛹未成蜂。”早在唐代的时候,皇甫松更是把区区采莲子的景象写得惟妙惟肖,他在《采莲子》中这么写着:“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
莲子这样一种既普通也不平凡的事物,不仅可以直接吃,它也是一味中药,有补脾止泻、益肾固精、养心安神的功效。它的存在,既诠释了一种“天然去雕饰”之美,也在某种程度上启发着人们,剥去浮华的外在,还有一份内在。
我曾想过和古人一样,划着船,喝着酒,吃着莲子,赏着月色,在荷花池中荡漾。在我看来,那将是多么有趣的事啊。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