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81难经译文注解:第二十八难 奇经八脉的起止和循行

第二十八难 奇经八脉的起止和循行

[原文] 
    难曰:其奇经八脉者,既不拘于十二经,皆何起何继也? 
    然: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①,并于脊里,上至风府②, 入于脑。 
    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③,以上毛际,循复里,上关元④, 至喉咽。 
    冲脉者,起于气冲⑤,并足阳明之经,夹齐(同脐)上行, 至胸中而散也。 
    带脉者,起于季胁⑥,回身一周。 
    阳蹻脉者,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风池⑦。 
    阴蹻脉者,亦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至咽喉,交贯冲脉。 
    阳维、阴维者,维络于身,溢畜不能环流溉诸经者也。故阳维起于诸阳会也,阴维起于诸阴交也。.
    比于圣人图设沟渠,沟渠满溢,流于深湖,故圣人不能拘通也,而人脉隆盛,入于八脉而不环周,故十二经亦不能拘之。其受邪气,畜则肿热,砭射之也⑧。

[语译] 
    问:前面所说的奇经八脉,既然不受十二正经的约束,那末,它的循行都是从哪里起始,接着又经过和到达哪些部位呢? 
    答:督脉,起于尾闾(lv) 骨端长强穴下的会阴部,沿着脊柱里面,直上至枕部下方的风府穴,进入脑部。 
    任脉,起于中极穴之下的会阴穴部,向上到阴毛处,沿腹腔内部,上经关元穴, 顺着前正中线到达咽喉。 
    冲脉,起于气冲穴,并行于足阳明胃经之内,挟脐旁的两侧上行,到达胸部而分散。 
    带脉,起于胸两侧季胁的下部,环绕着腰部一周,象束腰带一样。 
    阳蹻脉,起于足跟,沿足外踝向大腿外侧上行,进入项上部的风池穴处。 
阴蹻脉,也起于足跟,沿足内踝向大腿内侧上行,到达咽喉部,和冲脉交会贯通。 
    阳维和阴维,主要是维系和联络着周身表里的经脉。这二脉蓄积盈满着气血,而不随十二经循环周流,灌溉于各经脉之中,所以阳维脉起始于各阳经的会合之处,阴维脉起始于各阴经的相交之处。 
    奇经和十二经,在生理功能上的区别,譬如圣人设计了沟渠,通畅水流,当沟渠里的水量盛满充溢时,就会流入于深湖之中,这是自然的趋势,所以圣人也不能阻止水的满溢旁通。而在人体经脉中的脉气到了丰盛之时,也就会进入奇经八脉,不循经脉的通路环运周转,所以十二经脉,不能阻止丰盛的脉气外流,等于是不能阻止沟渠满溢的水,流入深湖-样。如果八脉受到病邪的侵袭,蓄积在内,郁而不解,便会发生肿热,当用砭石以射刺放血的疗法,进行疏泄。

[词解] 
    ①下极之俞:指躯干的最下部,即在长强穴以下前后二阴之间的会阴穴。 
    ②风府:督脉穴名,在项上部颈后正中线,入发际一寸,大筋内。 
    ③中极之下:中极,为任脉穴名,在腹下部,当脐下四寸之处。 
    ④关元:任脉穴名,在腹下部,当脐下三寸之处。 
    ⑤气冲:足阳明胃经穴名,一名气街,在腹下部,归来穴之下一寸,当任脉曲骨穴的外侧二寸处。 
    ⑥季胁:又名季肋,在侧胸部最下最短的肋骨处,即俗称为软肋的部位。 
    ⑦风池:足少阳胆经穴名,在风府穴两旁,后头骨下项肌之外侧陷中。 
    ⑧砭射之:砭,是砭石,即用石片扎刺皮肤,为远古时代的治病工具。射之,就是射刺放血的疗法,丁锦:“砭射之,出其所畜之血也”。

[按语] 
    本难承接前一难的内容,进一步说明了奇经八脉的起止点和循行部位,使人对于八脉的分布概况,有一较为明确的认识。但八脉和各经络之间的相互贯通,有着复杂的关系,根据古代文献的记载,它的具体分布情况,本难还只是指出其中主要的一部分,另有许多支线散布各处,通达全身上下的许多部位,牵涉的范围尤较广泛。特别是督脉、任脉和冲脉,分布的支线最多。为了便于参考研究,兹根据《素问》、《灵枢》以及后世有关的记述,结合本难的内容,对奇经八脉,略作申述如下: 
    1.督脉: 督脉的循行,一般都以在背部的贯脊络脑、下额至鼻柱的这一条通路为主,但根据《素问●骨空论》、《灵枢●经脉篇》、《甲乙经》以及《奇经八脉考》的记载,它的循行路线,包括各支脉在内,共有四条。其中两条,都自背部由下而上,另一条是由脑部循脊旁下行至腰,还有一 条是行于腹部,由少腹直上,入喉。这四条径路的具体分布情况,简要的说: 
    (1)起于少腹胞中,下抵阴器,到会阴部,经尾闾骨端的长强穴,由脊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入脑,上行巅顶,沿额至鼻柱; 
    (2)由尾闾骨端分出,斜绕臀部,与足少阴从股内后聚上行的脉及足太阳的经脉相会合,再回过来贯脊入属肾脏; 
    (3)从目内眦处上行,上额交巅上, 入络脑的正中,再分别下颈项,循脊旁下行至腰中,入络肾脏; 
    (4)由少腹胞中直上,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 上系目下之中央。 
    2.任脉: 任脉的循行径路,也不只是胸腹部正中线的一条, 根据《素问●骨空论》、《灵枢●经脉篇、五音五味篇》,以及《奇经八脉考》的记载,任脉的循行共有三条径路,其中行于胸腹部的有两条: 
    (1)起于少腹部中极穴下面,沿胸腹正中线直上至咽喉,再上颐,循面,入目; 
    (2)从鸠尾穴处分出,散布于腹部。但另有一条却是由背部转出于腰部,开始时起于胞中,贯脊,上循背部正中,其浮而外出的,循腹(右)行,会于咽喉,别而络唇口。 
    3.冲脉: 冲脉的循行径路,和任、督二脉一样的较为复杂,根据《素问●骨空论》、《灵枢●逆顺肥瘦篇、动输篇、五音五味篇》,以及《奇经八脉考》的记载,冲脉可分为五条径路,其中两条,循胸腹部上行,另有两条沿大腿内侧,下行至足, 还有一条则自少腹分出,贯脊,行于背部。这五条径路的具体分布情况,简要的说: 
    (1)从少腹内部再浅出气街部,与足少阴肾经相并上行,过脐旁,抵达胸中后弥漫散布; 
    (2)自胸中分散后,向上行到达鼻之内窍“颃颡(hang-sang) 部; 
    (3)起于肾下,出于气街,循阴股内廉,入腘(guo 膝盖后弯腿处,俗称腿弯)中,经过胫骨内廉,到内踝的后面,入足下; 
    (4)从胫骨内廉,斜入足踝,到足跗上,循行于足大趾; 
    (5)从少腹分出,向内贯脊,行于背。 
    4.带脉: 带脉的循行,比较单纯,除了本难所指出的“起于季胁,回身一周”之外,文献中与此有关的记载较少,仅在《灵枢●经别篇》中曾说:“足少阴之正,至腘中,别走太阳而合,上至肾, 当十:四椎,出属带脉”。在这里说明了带脉的位置,循行腰腹,高低约与十四椎相平。此外,《在奇经八脉考》的记述中曾把在带脉的起点穴位,作了说明:“带脉者,起于季胁厥阴之章门穴,同足少阳循带脉穴,围身一周,如束带然” 
    5.阳蹻脉: 阳蹻脉的走向,根据本难和《奇经八脉考》的记载,它的具体分布情况,可从两条径路来叙述: 
    (1)阳蹻脉的循行路线,起于足外踝下足太阳经的申脉穴,绕行外踝后下侧,上沿股外侧, 向上经过胁肋,循行肩膊外侧,沿颈上至口吻,到目内毗,与阴蹻、足太阳脉上行于脑,再回转来到目外眦; 
    (2)从目眦上入发际,向后行,到风池穴处。 
    6.阴蹻脉: 阴蹻脉的走向,根据《灵枢●脉度施篇、寒热病篇》、《奇经八脉考》以及本难的记载,它的具体分布情况是起于足少阴肾经内踝下的照海穴,上行沿股内侧, 经过阴部,上循胸内,入于缺盆, ;沿喉咙,出人迎穴之前,经过颧部内侧,到达目内眦,和太阳、阳蹻脉相会,再相并上行至脑,回转来再入目锐眦处。
    7.阳维脉: 阳维脉的走向,本难仅指出起于诸阳之会,而没有具体说明起始部位和分布概况,但在《奇经八脉考》之中,却有明白的说明:阳维脉起于诸阳经的交会处,它的脉气发于足太阳膀胱经的金门穴,沿膝部的外侧,上行髀厌部, 抵少腹侧,沿胁肋斜向上行,至以上的肩部,经过肩前,行入肩后,上沿耳的后方,到额部,再循行于耳上方。在头部的循行,最后是和督脉会于风府、哑门。 
    8.阴维脉: 阴维脉的走向,本难也仅指出起于诸阴之交,并未明确的叙述它的起始部位和分布情况,但在《奇经八脉考》之中,把它的起点和循行路径,以及各经穴的交会,都有进一 步的说明:阴维脉起于诸阴经的交会处,它的脉气发于足少阴肾经的筑宾穴,上沿腿内侧,抵达少腹部,沿胁肋部循行,再上贯胸膈,到咽喉的两旁会合,上行头面,至顶前的头额部。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