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死后七年,商朝发生了什么?伊尹太难了|史记次元殷商世代007
伊尹应该比商汤年轻很多,《史记》中没有体现这种年龄上的差距。以商汤的作为来看,他应该也不是一个短命的君王。在《史记》这个次元里,甚至都没有讲,在灭掉夏王朝之后又过了多少年,商汤才死掉的。他死的很突然,很多事情都没有做好安排。幸好还有伊尹在,这个厨子改行的政治家活了很长的时间,也左右了商王朝的政局几十年。商王朝的那几十年是伊尹的舞台。
007
商汤死得应该有点突然。尽管《史记》里的记录非常简单,但透露出一些不正常。
“汤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
商汤死的时候到底多大年纪呢?他是否早早就为这个刚刚建立的新王朝确定好了接班人呢?按这句话的意思,商汤是立了太子的。不过很不幸,这位叫太丁的太子还没机会继承他爹的位子,就先死了。后来商汤也死了,商汤死的时候,新的继承人还没有定下来。商汤的另外一个儿子、也就是太丁的弟弟外丙被立为继任者,这事感觉非常意外,像是仓促之间,先拿一个萝卜填了个坑。
“於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为帝外丙。”
按照正常来理解,商汤死时的年纪应该并不年轻,他应该意识到自己不会一直活下去。对于未来继任者的问题,他也早做了安排。他是历史记录里伟大的君王之一,甚至还和传说中的尧舜禹排在一起。他还不至于疏忽到不为他一手创建的基业选一个合适的接班人。至于立太丁为太子,是他自己的意思呢?还是和重臣们一起协商的结果呢?这很难说清楚。不管怎样,他立了太子。太子太丁应该有拥护他的力量。
他立了太子。意外出现了,非常不幸,太子太丁死了,而且在了商汤的前面。这一定会让商汤和整个商王朝措手不及。这是一次意外事件还是一次另有隐情呢?无论如何,对商王朝的另外一群人来说,机会来了。
《史记》中没有记录这个太子是怎么死的,应该死得非常突然。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商汤那里,连个B计划都没有准备。这可能还意味着,商汤死的也很突然。有可能两个人死亡的时间非常接近,以至于新的继任人选都没来及确认。也有可能商汤和太丁是同时死于一场意外事件。当然,也不排除发生过一次宫变。
在《殷本纪》的这段简单的记录里,无疑可以看出来,至少在商汤死后的三代人,内部局面的动荡不安的。权力的交叠无论是从次序上还是从时间上,都透着不合常理。而司马迁再这段记录中也是一反常态,他好像有意隐去了这一系列事件中的一些人物,却又明确表示,这些人又是存在的。我们看一下这个非正常的权力继承顺序,还有司马迁的表达方式:
“汤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於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为帝外丙。帝外丙即位三年,崩,立外丙之弟中壬,是为帝中壬。帝中壬即位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
这让很多人认为,商王朝的继承顺序是遵从“兄终弟及”和“父死子继”两种原则的,但没有意识到商汤和太子太丁一死,这个新建立的王朝第二代就陷入一片混乱,太丁的弟弟外丙成了填坑的萝卜。
外丙干了三年就死了,时间很短。接替他的是另外一个萝卜,他的弟弟中壬。中壬干了四年,也死了。死因不详。后来就在伊尹的主持下,太甲即位。他是太丁的儿子。注意,他是太丁的儿子,太丁是旧太子。
我们再看看司马迁的表述方式。注意一下“立”这个字在语序上的位置,“於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立外丙之弟中壬”,谁“立”了他们呢?可以细品一下,把这两句话改成司马迁更惯常的表达方式,就会变成“於是太丁之弟外丙立”和“外丙之弟中壬立”。这是否意味着,这两个人的上位背后,都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呢?还是有几支代表着不同立场的力量在主导着这一代人的废立呢?他们一直在较量,并趁机(或者是制造机会)将自己的代言人推上位。
再结合这两方面透露的信息,至少在这短短的七年里,商王朝的内部应该经历过一系列争斗和势力的重整。外丙和中壬都是被动的,或者他们本身就是代表着不同立场的不同势力。但在司马迁的表述里,他们自己应该不是争权的主导者,最多算是代言人。
商王朝的这七年是动荡的七年,太子和国君接连死去,也就是说,商汤的儿子们可能都是短命鬼。
直到中壬死后,在伊尹的主导下,太丁的儿子太甲登上了帝位。对于太甲来说,事情是不是来得太突然,让他也始料不及呢?
太甲是太丁的儿子。这也是一个违反常规的继承顺序。按理说,中壬死后,接任的更有机会的应该是中壬的儿子,或者是中壬的弟弟。但是在《史记》次元里,剧情并没有这么发展。中壬一死,在伊尹的主导下,这个机会重新回到了太丁儿子的名下,这算是一个什么运作呢?伊尹又是出于什么考虑呢?
我们可以通过后面的信息看一下,太甲是不是一个合适的君主人选呢?
“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
太甲的表现糟透了。这个人具备昏庸君王的所有品性,商王朝不败在这样的人手里,就不错了。伊尹居然选择了他。是伊尹看错人了吗?以伊尹的贤明,他应该不至于看不出来。但是,他仍然选择了支持太甲上位。是什么让伊尹要做这样的坚持呢?
我们知道,外丙和中壬的支持者是谁并没有在司马迁的记录中出现,但是可以猜测,他们的实力并不简单。伊尹呢?在这七年里,他所做的就是要把太丁之子太甲推上王位。所以,在记录太甲上位这件事上,司马迁记录的非常清楚明白:
“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
他是旧太子太丁的儿子啊!
这句话的意思也是在说,伊尹为什么坚持要立太甲呢?就因为他是太丁的儿子。这可能也是说,不管太甲是怎样的人,他的能力如何,他都应该拿回他应得的。这个位子本来是应该属于他老子太丁的。而伊尹作为商汤的老臣,他应该一直都是这么认为的。
我们看一下伊尹和商汤的关系也许不难发现,伊尹一直都在贯彻商汤的意思。他是忠诚的,这也意味着伊尹的这七年,是艰难的、危机四伏的七年。不过,在七年的各种势力之间的较量之后,他成功了。
好了,伊尹坚持把一个不合格的太甲送上了王位。也许他所坚持的是一种秩序的价值。他甚至都没有从太甲的能力来考虑,再去选择一个更合适的人。在《史记》次元里,这又意味着什么呢?这个故事的意思本身就是在这个次元里要建立的一种秩序的合理性。
极其不合格人选太甲被伊尹送上了王位。以至于后来给伊尹惹了一系列的麻烦。甚至伊尹不得不对他进行下岗再培训。这能怪谁呢?伊尹自己的屁股还得自己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