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九运动”策划发动真相3
赈灾团体改组为北平大中学校抗日救国联合会;中共北平市工委撤消,新组成市临时工作委员会。12月,在中共北平市临委统一领导下,"一二·九运动"爆发。
一篇3000字的文章,显然无法将每一个细节绘声绘色地再现出来。但"一二·九运动"系由当时的中共北平市临委统一领导的命题,引起了党史研究者的极大兴趣,并提供了更广泛深入开掘的线索。
当我们依据谷景生文章的线索,通过对史料的搜爬和对知情者的进一步访谈,将这场运动的诸多细节逐一放大后,发现某些缺失的细节,竟然是与这场伟大运动的成败乃至有无直接相系的关键;而还有一些细节经过深思品嚼,至今仍不失启示意义。
首先,是以往公开发表的追忆从未翔实披露过的党内纷争问题。谷景生的叙述,使我们在对运动重新审视时注意到:倘若没有几位具有顺应时变的政治眼光和政治智慧的领导者,并在党内取得主导地位,这一场影响中国现代史进程的运动,也许就不会在那个特定的日子爆发。
在运动的酝酿期间,在以什么为指导方针,采取何种斗争形式,在提出怎样的口号这些关键问题上,彭涛、谷景生、周小舟他们并没有直接得到来自党的上级机构的指示。他们只是通过各自的渠道,从外文报刊上看到了七八月间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的有关文件。这次大会通过了建立广泛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决议,指出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建立反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统一战线。
而以中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和中共中央名义起草并发表于法国巴黎中文《救国报》和苏联莫斯科英文版《共产国际通讯》的《八一宣言》,更具体提出:"中国共产党再次向全体同胞呼吁无论各党派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无论各界同胞有任何意见上或利益上的差异,无论各军队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动,都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经过领会分析,彭涛、谷景生、周小舟敏锐地发现,基于民族矛盾上升的客观现实,党的方针政策已有变化,因此北平工作的方针策略,应该做相应的调整。他们在北平市工委会议上,提出了团结一切力量共同抗日,争取利用一切公开合法方式发动救亡运动的意见。他们的提议遭到了中共北平市工委书记王健、组织部长朱子贞的极力反对。王、朱固守着"左"倾路线占主导地位时的旧旨,认为岂能向国民党要求抗日民主,北平党要做的仍是组织暴动,打倒国民党,建立北方苏维埃。 我们从档案中找到了周小舟写于1944年6月自传,其中也有涉及会议争论的内容:"开会的时候,彭、谷和我坚持提出抗日民主自由的要求,认为这样能团结广大学生群众。王、朱坚决反对提民主要求和向国民党要求民主自由,认为当时不是向国民党要求民主的问题,而是坚持打倒国民党,这两种意见相持不决。"
王健等人的革命坚定性尚堪嘉许,但思维僵化和缺乏政治智慧,使他们没能成为历史转变当口的承担大任者。特别是他们对持不同意见者还采取了压制打击的做法。当彭、谷、周要求将他们的主张上报中共河北省委裁决时,他们不予转递,还将彭、谷、周定性为"右倾小集团活动",撤了彭涛市工委宣传部长的职。
此外,在彭、谷、周听闻有王揖唐、王克敏等汉奸参加的"冀察政务委会"成立的消息,紧锣密鼓地筹备发起请愿运动时,王健等还试图切断他们与各校学生组织的联系。周小舟的自传中记载道:"王健、朱子贞二人与各校无关系,故各方面找这些学校的关系,企图停止这个运动,他们间(似应为’还’--作者)发表宣言反对。"
彭、谷、周只得"一面继续搞学生运动,一面设法找省委联系。"最后由周小舟赴天津向省委报告,省委在听取汇报后,决定撤消中共北平市工委,新组中共北平临时市委,谷景生任书记,彭涛任组织部长,周小舟任宣传部长。
然而,"王、朱不服从省委决定,由一姓梁的前往天津找省委",中共河北省委坚持前议,并派李常青以特派员身份到北平支持临委的工作。正是由于形成了李、谷、彭、周为首的北平地下党新领导集体,"一二·九运动"才得以顺畅地发动。
如果没有谷、彭、周等顺应时变,以其政治敏感和睿智提出调整斗争方略的主张,并积极推进救亡运动,没有在中共河北省委支持下完成了中共北平市领导机构的更迭,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爱国热忱当然总会有喷发的机会,抗日战争的全民动员也总有一天以某种方式进行,但决不会以历史上的这一个"一二·九"的形态出现。
几个党员像几颗火种点燃伟大运动的地火
当我们为廓清历史的真貌,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