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镜365】我总是回避问题怎么办?
图画:焯焯
生活案例——
从小倒也没经历过特别大的挫折,但就是害怕吃亏受气,轻微自闭一段时间发现“世事险恶”,其实也没经历什么大险大恶,不过是同事的勾心斗角,陌生人之间的边界试探之类再正常不过的互动,我却回避到把自己装在套子里,拒绝深入交往,虽然人际碰撞也会有火花,但更有疼痛,我怕吃亏受气,从来没有勇气甚至有大大咧咧的热心肠,因为见不得有人把我当软柿子捏,我都不仗义的回救,说句公道话都不敢,这样的我还活着有啥意思?人际江湖里还咋活?
明镜解析……
人都有自我保护机制,只是根据不同的成长经历会有不同的机制,而且还会随着经历的增加而改变,这就是经验元素,既然能塑造,也能被改造。
当自我保护过度时,很大可能性是童年被抛弃,被恐吓,被孤立,甚至是被虐待等等,综合起来的创伤形成的,因为当时自己没有意识来保护自己,只能本能的对抗或配合,目的就是让自己活下来,所以,最终都是隐忍和妥协代替了对抗。但是,随着经历越来越多,感受也越来越丰富,对伤害的理解也有了不同的角度,渐渐地就形成了新的认知和意识,虽然还有一些“下意识”的反应,那也是创伤惯性造成的,但是整体还是会遵从新建立的模式去行动。毕竟,人的生存意识和动力还是非常强烈的,只不过是方式不同而已。
自我保护的常见方式就是回避,因为害怕,所以回避。而这份害怕背后可能是担心失去,失去被认可,失去被平等对待,失去自我价值,失去尊严,失去不想失去的一切人事物。而越不想失去,就会越失去,因为担心失去就不曾开始,本身已经失去了,所以就会形成一个闭环。但是,这样的自我保护也只是一个过程,是暂时性的,具体多久就因人而异了,比如有的人不断地尝试,尝试次数越多,这个过程就越短,反之,就需要很长时间,甚至有可能在某一个时期形成了习惯,给他人造成一种错觉,认为他就是这样的人。人是环境的产物,只要环境不断地变化,人的思维和行为一定也会变化的,一成不变比较理性化。而回避到一定程度,自己也会有内在冲突,一旦到了这个时候就是改变的开启,因此,此时当下自己的状态是回避,尚且理解自己这样做就是保护自己好了,因为不想让自己再次“受伤”,合情合理。
在这个情况中也有自我意识缺失的部分,其实很多情感障碍和性格缺失都与这个部分有联系,只有自我意识体系完善了,那么看待外界的人事物以及自己看待自己的角度都发生了变化,而且是多元化、多维度的看待,这样的状态下人的整个生命状态和生活品质也会提升很大,尤其是人际关系和个人成长,基本上会按照自己理想的方向发展,这就是自我意识中的资格感和价值感的作用了,还有就是认知体系的完善,对自己是怎样的人也越来越清晰,知己知彼,只有了解了自己是怎样的人,还担心和别人处不好吗?因此,平时要多觉察自己是怎样的人,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为什么开心?为什么伤心?在乎什么?忽略什么?想要什么?放弃什么?等等,都可以帮助自己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简单而有效。
总结,人类社会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方式,但无论和谁相处,都是与自己相处的方式,因此,在建立自我互动模式的时候,就会更深刻地体会到人与人之间是怎么互动的了,而前提一定是自我意识的搭建,否则就容易被别人或者外部环境轻易带偏,带跑,带歪,那么,这个时期就是迷失自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