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洄溜古镇杯乡愁散文大赛】白桂珍||跳跃在社火中的乡愁
跳跃在社火中的乡愁
文/白桂珍
乡愁是什么?乡愁是对故乡的眷念和思念,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乡愁是文脉延亘,是精神的依归;乡愁是一份不老的情结,一个抹不去的记忆。
——题记
社火,是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等民间文艺表演形式的通称,一直以来,是张家口人民自演自娱的文艺活动。队员里有男女老少,有震聋欲耳的锣鼓队,有抑扬顿挫、喉清韵雅的唢呐声,有翩翩起舞的秧歌队,有丰富多彩的舞狮、舞龙、划旱船、踩高跷等文艺表演。
民间社火,在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社火艺术,以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内涵,声势浩大的场面,是众所周知,家喻户晓的喜庆活动,深受家乡人民喜闻乐见。也是家乡人民迎新春、贺新年、大型庆典的主要文艺形式,成为家乡民俗文化活动的亮点。
每每春节前几天到正月十五,城市乡村一直渲染着欢乐喜庆的节日气氛。有一定威望的组织者(社头),负责社火活动期间的所有事务,其他人员根据需要分工做事,有外出联系演出的,有负责内务的,也有专门负责社火治安的。初五过后,社火队先给乡村干部家和村里有头有脸的人家拜年,然后串村拜年。今天这村的社火队去哪村,明天哪村的社火队来这村,还要走向市区,向市区人民慰问拜年。
社火队穿着色彩艳丽的盛装,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在咚锵、咚锵、咚咚锵的锣鼓声中,喜气洋洋,井然有序地走向街头。两名男士高举标有乡村名称的横幅,健步行进。两名耍狮的表演者,舞动着“狮子”上窜下跳,狮子嘴里喷着火焰,象征着人民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旺;两名舞龙的表演者,舞动着“长龙”摇头摆尾,象征着人民的生活充满了无限生机和活力。耍狮、舞龙出神入化的表演,在给观众们拜年!
秧歌队,在指挥者的哨子声中,喜气洋洋地出场了。她们脚步轻盈,姿态优美,不断地变换队形,步调整齐,动作协调,彩绸飞舞,彩扇翻腾,尽情地舞出人民生活节节高的无比喜悦。
白发苍苍手持“船桨”的老汉,像醉翁一样划来划去,旱船里的貌美女子忸怩作态,宛如在水上漂来漂去。忽然,冒出一个“刁老婆”,手拿棒槌,身穿青布大衫,耳朵上挂着一红一绿的辣椒,头发梳成“爪篱把”,头戴额带,胭脂粉黛,脸上长有一个黄豆大的“黑痣”,三蹿两跳到旱船旁,与划旱船的“老汉”来回周旋。“棒”“桨”相撞“呯呯嘭嘭”,互不相让,好似撕打,又似挑逗;好似戏弄,又似舞扭;好似棒打“鸳鸯”,令人啼笑皆非。
骑毛驴的俊媳妇,紧拉着“毛驴”缰绳,匆匆忙忙地赶路程。赶“毛驴”的白发老汉,仿佛接女儿回娘家。扬着长鞭在后面绕来绕去,佯装抽打“毛驴”,“毛驴”忽然前蹄滑倒,忽然又站起疾速向前,表演的精彩逗笑了人们。
一队踩高跷的年轻人穿着古装,脚下踩着长长的木棒,有的一米高,有的一米半高,咯噔、咯噔地走来了。唐僧手持九环锡杖,单手举在胸前,向观众连连点头“阿弥陀佛”。孙悟空手拿金箍棒,抓耳挠腮在唐僧身边“保驾护航”。猪八戒手拿铁耙子,腆着大肚子,嘴里发出“哼哼唧唧”的声音。沙僧“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手持降妖宝杖跟随在后面。师徒四人惟妙惟肖的表演,实在让人忍俊不禁。扮演成渔翁、媒婆、傻公子、道姑等演员,喜笑颜开的表情,不时地和观众互动,表演的动作精彩、滑稽、幽默、诙谐有趣,引观众哄然大笑,连连叫绝。
威风锣鼓,古朴凝重,粗犷豪放,刚劲激昂,犹如黄河奔腾,似有雷霆万钧之势,故有“斯声撼世”、“天下第一鼓”之誉称。相传公元619年,唐太宗在霍州大战刘武周部,击鼓迎战,鸣锣收兵,进退有序,取得了胜利,于是流传了威风锣鼓。是鼓、铙、锣、镲四种乐器齐奏的一种民间音乐表演形式。
由数十名上了年纪的男女组成的威风锣鼓队,神采奕奕,顺着指挥者的手势,敲响热情奔放,高亢有力,豪迈恣肆的锣鼓。锣鼓喧天,催人奋发,豪气千云,令人领略到历史的沧桑和时代的变迁,感受到人类永不退缩奋勇向前的精神;令人欢欣鼓舞,可达到一种赏心悦目、豁然开朗的境界;令人心旷神怡,遐想联翩。
观众们一上午的时间,都沉浸在无比欢乐的气氛之中,久久不愿离去。
我被热闹的社火场面所陶醉,不禁想起那物资匮乏的年代,人民的温饱难以保障。但是逢年过节,坝上故乡的父老乡亲也要敲锣击鼓,耍社火欢度新年、闹元宵。领头的扮演角色叫“风谷子”,用家里大花被面做成斗篷,披在身上尽兴地跳跃。大花斗篷在风中飘动,好似彩蝶盘旋飞舞,别有一番惬意。
轿子里的是矫揉造作、浓妆艳抹的新娘子,右旁边是老媒婆,牵着一条红线,拿着长长的烟袋锅,妖里妖气,扭扭捏捏。轿子后面的是推车老夫,他羊毛皮袄朝外穿,头上扎着白手巾,一摇三晃地扭动,有趣逗笑。秧歌队演员,头戴大红花,手中挥动腰间系的红绸带跳啊扭啊,洋溢出乡下人迎新年、贺新春的喜庆气氛。乡村的节日,沉浸在欢声笑语之中。
今非昔比,城市乡村广场上随处可见欢愉的秧歌舞,铿锵有力的锣鼓队,无不折射出太平盛世年间,人民生活无比幸福,无比喜悦的新气象。每逢婚庆、开业庆典,锣鼓队、秧歌队都会被邀请前来庆贺,其场面生动精彩,热闹非凡,喜气洋洋。
中华民族非文化物质遗产——社火艺术越来越丰富多彩,越来越火爆,成为家乡人民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化活动,成为家乡人民生活中的一部分。社火艺术,像陈年的美酒醇香甘甜,陶醉着每个人的心扉;社火艺术,讴歌新时代的新征程、新成就;社火艺术,是流传久远的传统文化精华,也彰显出中华民族红红火火、生生不息、乐观豁达、蓬勃向上的精神;也是家乡人民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信仰与信念,在民间牢牢扎下了根基,一代代的相传。
作者简介:白桂珍,网名墨缘,河北沽源人,久居张家口市。爱好书法,爱好文学,喜欢临摹碑帖,喜欢用文字愉悦心情,陶冶情操,抒发情感。近年来,散文作品经常发表在微信公众平台,并多次获奖;经常发表在地方文学刊物、报刊上。文字质朴,真情实感,接地气。
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