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管建刚老师聊写作
一年前,与管建刚老师有一次QQ聊天。虽然回合不多,但信息量不小。我时常翻出来看看,常读常新。朋友读了这些内容,说启发了他的思考。所以不再私藏,把聊天记录复制如下,享之诸友,以示同好!
再次感谢管建刚老师!
如果你看了,觉得有启发,那就留个言:谢谢管老师!
陆生作 2016/8/12 11:07:17
冒昧发三篇文章给管老师,请您抽空一看。这样的文章对指导学生写作,有效吗?
管建刚 2016/8/12 11:10:04
陆主编,下午抽空我一定看!
管建刚 2016/8/12 11:48:53
陆主编,看过了,感觉一般。小孩子需要的不是概念的解释和指导。
对中国的孩子而言,写作技巧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傅园慧那样敢于说出内心的真实的感受。市面上流行不少的类似的书稿,以技巧为主。写作第一重要的是动力,第二重要的是说心里话,第三才是所谓的技巧。
只是一点不成熟的感受,仅供参考。
陆生作 2016/8/12 12:14:42
谢谢!刚吃饭去了。
都江堰(五年级)
“哗哗……”川流不息的岷江江水湍急地流进了宝瓶口,那滔滔不绝的激流吐着一阵阵白色沫影。一波又接着一波沫白之色的江流汹涌地向宝瓶口扑了过去,我简直看呆了。那浪色是如此地厚重,是那么地洁白、纯净,就如同一片雪原一般令人们心颤。弟弟扯了扯我的衣角,我低下了头问:“这宝瓶口激流壮不壮观啊?”“壮观!”它的回答充满了天真,但他的那清脆响亮的回答声很快便淹没在了怒涛凶悍地撞击岸边的山石的声音之中。
那白浪的颜色感觉十分地浑浊,可在那一个下流之前,水是深幽的幽碧色的,给这清澈岷江水增添了一丝神秘感。波平浪静的江水与那汹涌澎湃、白浪滔天的巨波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感觉仿佛与这汹涌的浪涛融为了一体,一种感觉呼之欲出,可有偏偏无法表达。江面在下流前静静的,就好像是一面精致的铜镜子,闪着一抹清冷的水光,凌凌的微弱光芒使岷江更加幽静,也更为神秘。
溅起的白色沫影又没入了急流当中,那十分浑浊的江水在咆哮一段距离后,又悄悄地恢复了平静,水色也重新变成了无暇的深绿色。
这岷江江水真壮观啊!
像这样的课堂作文,您会给高分吗?
管建刚 2016/8/12 15:37:42
这样的作文,考试得分肯定是高分。但是,我并不喜欢这样的作文。这样的作文不应该是出自一个孩子的手,当它出自一个孩子的手,孩子就成人化了。
陆生作 2016/8/12 15:38:10
是孩子写的,现场作文。
有些作家天生的。作家是也孩子长大的么。
我看您的《我的作文教学课例》78页,“不限制学生的心灵”,真是一箭中靶心。老师确实要让孩子觉得生活处处皆文章。
管建刚 2016/8/12 15:41:24
我总觉得作家型的孩子的作文不是这个样子,应该是6年级的蒋方舟写的那样子的。当然,也有多种可能性。
陆生作 2016/8/12 15:42:26
蒋作家,算特例吧。
远古结绳记事,这是实用,没文学性。后来,文字出现,最初也只是记事,没文学性。当吃饱穿暖了,文字升级转向审美,文学性出现。四大名著莫不如此。我总觉得文学略高一筹,但实用很重要。只是科技发展,以前写信,现在电话就能搞定,但文学没得替代。当然作家总是少的,小孩学文学,不会写,会欣赏也很好么。您说呢?
就您举蒋作家的例子,她说男人不看老婆第二眼①,这也不是一般小学生有的觉悟啊。
管建刚 2016/8/12 15:50:57
就我所教的学生来讲,蒋方舟的语言,蒋方舟的想法,其实很普遍。根本问题在于,我们其实根本就不了解当代儿童心里真实所想的。
陆生作 2016/8/12 15:51:51
归功于您释放了孩子心灵,见到了他们真实的样子。确实!现在好多孩子几个面,老师、家长、同学都看到不同的样子。大人也是如此呀。
管建刚 2016/8/12 15:55:56
那要看哪一个面是最本真的面目。寻找到本真的面才能成为自己。成为自己,这是写作必然的走向。
陆生作 2016/8/12 15:57:00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每个人都是一种色彩,世界才精彩么。
我疑惑的是,让学生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包括骂人的话,若是一种恶的宣泄,这对孩子可好?虽不能拔苗,但应助长不是?
我觉得,写作本质上应该是一种点化,读者能共鸣,向善,让生活往好里去。阅读即与人交谈,即实现作文交流功能。
江苏老作家陆文夫先生曾说,写作要看客上菜。即您提倡的读者意识。由此,是不是可以打个比方,写作是烧菜。菜场的菜的食材,上桌的菜的佳肴,两者之间的“烹饪手法”即写作方法,应该可以教授给学生。
管建刚 2016/8/12 16:58:55
(1)小孩子写作文,骂人的话毕竟是不多的。
(2)我曾经用“骂人不带脏字”的作文来做例子,是想说明,当你面对这样的作文,你能不能接受,能不能宽容。一个语文老师当然不可能去助长。当前的最大问题,一个语文老师能不能接受。
(3)当一个孩子内心里的不满,只有说脏话才能表达出来的时候,他写出来了,可以不可以?是不是需要像大人那样去伪装?童言无忌是否能够得到尊重?
(4)小孩子写作文,写一件事幸福的事,或者写一件不满的事,哪一件能写好?当然是后者。当前的状况是我们的作文不允许学生写灰色的、暗色的。当学生写了后者,我们就会觉得可怕,就会觉得自己的德育没有做好。中国的作文被德育深深的绑架。我们这一代人骨子里都被绑架了。
(5)看陈忠实的《白鹿原》看毕飞宇的《玉米》,我们不能不惊讶于他们对性地描写。我不知道他们花了多少的力气,才挣脱了原有的道德束缚。文字里的恶不等于作者的恶。做一个好人不容易,做一个坏人也不容易。作文里说几句不带脏字的话,就会变成坏人?
(6)作文,我反对一看到学生的“脏话”加以教育。因为这样一来,学生马上就不说真话了。宁可要说真实的脏话的作文,也不要满口伪装的美好的话的作文。
(7)学生在作文里说脏话,这只是一个过程,应该允许这个过程的存在。就像小孩子嘴巴上会骂人。学生日常说话,都会说几句脏话,大人都不会太在意。为什么作文就那么在意呢?我们是不是把作文这个东西看得太高尚、太神圣了?
(8)儿童都是盼望着长大的。为什么?儿童的生活没有大人想象的美好。如果美好,就不会想长大。一心想快点长大的儿童对这个世界、对自己目前的活法有着不满,这种不满需要用“不带脏字”的方式来表达,有什么不可以呢?
(9)今天我们在看网络上,那么多的人毫无道德底线的说脏话。而那些人小时候的作文恐怕都是“天天向上”的。人,是有“恶性”的。这个“恶性”,总要找到一个出口的。
(10)一个人小时候打过架、说过脏话、偷过东西,真的没有什么。只是成人太敏感罢了。这阶段说几句脏话,说着说着,也就过去了。说着说着,长了几岁,也就觉得没意思了。没有必要很刻意地去教。真正需要刻意去教的,少之又少。
陆生作 2016/8/12 16:59:46
您的回复好认真!先谢再读,学习!
管建刚 2016/8/12 17:03:39
作文里,有这么一两句所谓的脏话,在我看来,就是道德上的一场伤风感冒,不吃药也会好的。过度教育跟过度医疗,一样可怕。
感谢主编给我带来这些思考
陆生作 2016/8/12 17:04:31
您的回复,我认同。
脏话也是成长。
您的作文教学,已经不是简单地要写作文,也不是说要写出一篇好作文,而且内心的一个窗口。——我可以这么理解吗?
管建刚 2016/8/12 17:19:28
我想做的是“作文教育”。
好的作文教学,就是一场作文教育。作文教育的前提是,理解儿童的真实状态,理解儿童成长路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不踩急刹车。
陆生作 2016/8/12 19:15:01
明白了
陆生作 2016/8/12 19:50:43
容我童言无忌一回:当初看您的书,有一个想法,您不该出《我的作文评改举隅》这本,因为里面学生的作文确实一般,甚至差(可能是我的个见),这不丢了名师的脸吗?但是,今天跟您交谈之后,明白了您想做的是“作文教育”,剥去作文神圣的光环,把它当作工具,健康学生的心理,敞开心扉说真话,并非要求学生去写一篇好作文,这一境界,比像我这样只追求学生好作文的,确实高了一层;且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这远比写出好作文更有意义。
管建刚 2016/8/12 19:51:32
陆生作 2016/8/12 19:52:53
写好作文的,总是少的;通过作文受教育的,面就很广了。且不对作文产生惧怕,已是好事一件。教育的意义应该在广,找到最本真的自己,然后沿着自己的路去求精。
导师—管建刚 2016/8/12 20:32:19
注①
2001年,12岁的蒋方舟出版《正在发育》,书中写:“我发现了,一男一女在一起,如果尽说些过去的事,那就是刚结婚;如果尽说些将来的事,那就是要结婚:如果尽说些别人的事,那就是结婚多年了。”“人一结婚,不出5年,男的就不大敢仔细地完整地看自己老婆了,即使看了,也不会仔细看第二遍。然而,我找男朋友,是大大地有标准的。要富贵如比哥(比尔·盖茨),潇洒如马哥(周润发),浪漫如李哥(李奥纳多),健壮如伟哥(这个我就不解释了)。”读了你都忍不住笑,这丫头片子好有才。
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事,写出来的,大抵都这个样子。(摘自管建刚《“自己的话”写“自己的事”》)
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congmingzuowen
加入我的付费QQ群:528037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