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中书法教育的模糊性及现状
柴杰君
作为一位艺术教育者,我们应当紧跟时代步伐,及时转变思想观念,深入探索现代教育模式,积极推进教育教学。
时下,我国中小学教育的核心内容--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推行实施。
各科在知识、结构、内容及评价等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性。但写字内容具有模糊性,中小学的书法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还存在许多误区。
现行的课程标准,是对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的一次课程改革。它反应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走进新课程》明确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这一要求的提出,就使人们对写字、书法本应渐渐冷淡,轻视这一短浅的认识又提到了一个必要和重要的地步,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然而,在《艺术》、《美术课程标准》、《艺术课程标准》中,从大纲--标准--突破,似乎没有提及写字或说书法的具体要点,惟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框架中有"识字与写字",但从大纲一-标准--突破也很难看出对于写字有新的观点。显然现行的课程标准对于写字教学具有模糊性。从而导致了写字或书法在现行课改当中缺乏其本身应有的价值。中小学写字与书法存在的误区,表现是多方面的。
误区之一:应试教育影响根深蒂固,写字书法课呈"虚位"近几年,部分地区虽然在中考语文试卷中设有写字内容,但因占比重不大,加之平时又不考试,所以写字书法课纯属副课。学校开不开,即使开了,开得怎样又没有几个人去关心。校领导要么能推则推,要么想开就开,不想开就不开,这取决于领导的意愿。在领导、家长、学生甚至部分教师心目当中,主课永远处于最重要的位置。这种恶性循环的教育观念,与国家倡导加强写字教学的要求是相背离的。
我们也不可否认中考和高考对于一个学生前途的重要性。但要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才,必须是全面发展。艺术对于人的发展尤具优势。二十一世纪关于人才的解释达成的一个共识,就是--没有艺术的文化是不完整的文化,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仅有技法的教育的艺术教育是不完整的艺术教育,仅有专业知识而无艺术素养的人是知识经济时代不合格的人才。所以要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必须摘除教育当中的"毒瘤"。
误区之二:书法教学师资力量呈短缺和薄弱现象.就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当中,热爱写字和书法的较多,但真正把书法作为一门学问去研究的却很少。好多学校因缺少书法教师要么不开写字书法课,要么是其他专业的老师兼教。这些教师因各种原因不能更好地深入书法教学领域的学习,导致课堂内容空洞乏味,学生连一点兴趣都没有了。加之相当一部分学生本身就不爱好写字、书法,所以写字书法教学就不能顺利发展或无法开展。
误区之三:社会书法培训班涌现,但教学水平良莠不齐,教学与课改不相适应,写字书法课在中小学教育中置于冷落地步的同时,社会上各类书法培训班却越来越火。在利益的驱动下,好多书法培训班的教师就不具备书法专业知识技能或根本就连教师资格都不具备,但拜于其门下的弟子却不少。这类教师想怎样教就怎样教,学生想怎样写就怎样写的宽松教学与管理,给正规的写字书法教育埋下了诸多的隐患。有些教师本身就一知半解,但却充当着"多面手"的书法家、艺术家的能手。学生连基础都不能掌握,那怎么能把书法与美术、音乐等相关艺术学科的关系融汇在一起呢?
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一名二十一世纪合格的人才,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持有一颗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切实抓好中小学课程改革中的写字、书法教学,努力把学生的写字书法课从感知、审美、鉴赏、创造诸方面进行正规的教育,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健全人格,使我国的艺术教育有一个良好的、持久的、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