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转世文化信仰和孟婆

1 转世文化信仰


有关灵魂与生死的文化可以是华夏文化的一个核心,这个文化同样是起源于古埃及。古埃及相信万物有灵,灵魂可以转世复活,所以古埃及人视死如生,对死后世界极为重视,这些文化信仰与华夏文化信仰完全一样。古埃及因为相信万物有灵,所以古埃及还有许多动物神。埃及学者告诉我们:古埃及实际上不存在我们今天所理解“宗教”或“宗教信仰”的概念,同样地在中国人根深蒂固观念中也是没有宗教或宗教信仰这个东西的。深刻理解古埃及文化就需要理解灵魂和“气”的概念。西方学者缺少“气”的概念,但有外国学者认为与“宗教”概念最接近的古埃及的东西是叫“魔法的力量”-赫卡(Heka),赫卡的象形文字主要用“绞丝”和举起的前臂双手表示,“绞丝”可以看成是绳子。

(Ka)

赫卡字面意思就是“利用卡”,实际上举双手的卡(Ka)符号就是汉字“元”字的原型,一元之始就是中国文化中的“气”或古代叫“炁”的概念,而赫卡就相当于“捕获炁”,也就是练气。那么如何捕获炁呢?古埃及人创造了一个双臂前举或上举动作来代表捕获卡的神即赫卡神。

熟悉中国“气功”文化的人,会很容易理解这个举双手的动作是常见的动功中练气动作,实际上这个简单动作在许多气功中都有类似的,在安静状态下,这个动作轻轻一举,实际上就能调动起潜在的能量,或者说可以捕获炁,也就是外国学者所理解的“利用卡”。根据古埃及人棺材上的文本记录,赫卡(Heka)存在于“二元生成之前”(“before duality had yetcome into being”)。实际上这就是道家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炁”(或者古埃及的Ka)就是存在于这个“一”的层面,即“二元生成之前”,也就是一元,就是“元”!

西方有学者认为赫卡与印度修炼文化中七个脉轮相关,脉轮名称叫Chakra,从名称上看也是与Ka相关,通过Heka练习能够激活沿脊柱向上的七个脉轮中昆达里尼(Kundalini)能量。在瑜伽修炼中,要让人想象出一条蛇,这条蛇叫昆达利尼蛇,它并不是一种真正的蛇,它位于脊根气轮,瑜伽修行者练习瑜伽的目的之一就是唤醒这条沉睡在人体内的“蛇”。所有的冥想都是为了唤醒它,以提升生命之气。七脉轮修炼与苏美尔人传下来的鹰蛇手杖又高度相关。标准鹰蛇手杖双蛇缠绕形成七个圈或七个结。当眠于脊根内的蟠龙也即潜龙被内气催动,直舒向上,冲破每一穴或莲花,当冲达头顶即形成“飞龙在天”之势,故用鹰的翅膀来表达。而鹰蛇手杖柱子本身代表人体脊柱本身,柱子头部的球体代表了人前额中的第三只眼松果体。

(鹰蛇手杖对应七脉轮示意图)

这是苏美尔文化中的鹰蛇手杖秘密所在,而这个鹰蛇手杖又逐步演变成西方文化中的“生命之树”,关于这个问题的深入研究是另外主体,但是古埃及确是从苏美尔人那里继承了鹰蛇手杖,也就继承了全套的修炼文化和灵魂信仰系统。

2 灵魂与生死


人体通过不断赫卡(Heka)捕获炁的练习,最终能量聚集会形成一个能量团,在禅定状态下,这个能量团能够离开身体出窍,这就是灵魂出窍。在古埃及文化中,对这种灵魂的描绘又有个专门的术语叫巴(Ba),其象形符号为:

,Ba是用一个男人头加荷鲁斯隼鹰的身体来表示的,也即人头鸟形象。

(灵魂-巴形象代表的古埃及雕塑实物)

在《山海经·海外东经》也有对人头鸟的描写:“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句芒,也作“勾芒”,名重,伏羲氏的辅佐神。鸟身人面,乘两龙。是传说中的木神、春神,掌管草木的生长。《吕氏春秋·孟春》:“其帝太皞,其神句芒。”即人头鸟句芒为木官之神,与草木生长(生命之树)和人的生死有关。

赫卡是宇宙中固有的神奇能量,在众生体内都存在。不同的生物被视为拥有不同数量的赫卡。神拥有大多数赫卡。作为神圣能量的渠道,法老也有很多的赫卡,一样被视为不寻常。实际上这就是“万物有灵论”,与中国传统思想是完全一致的。人经过赫卡练习( 气功修炼)获得很多Ka,最后法身(灵魂)能够自由出入肉身,他就成了“神”。所以古埃及的“神”就是经过赫卡练习最终能够脱离生死(灵魂可以不依靠肉身而存在)的人。赫卡被看作是太阳神留给人类的礼物,Ba就是太阳神灵魂的一种表现。赫卡可以视为来自于宇宙的能源,并给予生命以能量。所以,Heka神又经常被描述成是太阳神Ra(或Atum)的灵魂Ba。

生与死是人一生中最重大的两件事情。人出生过程就需要“给生命以来自于宇宙的能量”,实际上,我们可以把这个过程理解成“灵魂投胎”的一种过程。“投胎”文化信仰也正是古埃及文化的表现,古埃及壁画中有描绘一个即将投胎的灵魂与一个怀孕妇女打招呼的场面。

(人头鸟与灵魂)

根据中国传统思想,人死后,灵魂(Ba)会离开身体。现代已经记录到很多人有过濒死体验。那些到鬼门关走一道又活过来的人,往往还能记得自己脱离了身体,看见自己的尸体躺在床上,注意是自己能从上方“看见”自己的身体。然而这种濒死体验过程中,古埃及人早就知道。古埃及人是用BA悬停或盘旋或徘徊在死者木乃伊的上方,或者徘徊在将要进入或者离开坟墓的时候来表现。图中描绘灵魂Ba抓着“生之环”,在木乃伊尸体上方徘徊不愿离去。

3 地狱审判


那些通过赫卡(Heka)练习成了“神”的人,已经脱离了生死,灵魂(Ba)可以以更高级的生命形式永久存在。而普通人则要面临死亡后灵魂的去向问题。中国传统思想认为人死后都必须到阎王面前去过堂。实际上这个思想正是来自于古埃及文化中的地狱审判。相传他们死后就会经历冥神欧西里斯(羲农)的审判,通过欧西里斯审判的,将获得永生的机会,而未通过审判的,将会面临第二次死亡,也就是永远彻底的消失。最初,这种今生来世不断循环往复的思想只在王室之中代代相传,后来才慢慢的在贵族、平民之中传播开来,成为一种普遍的“崇拜信仰”。

对来世说的笃信尤其反映在古埃及人亡灵书的盛行之中。亡灵书,也翻译为死者之书(Book of the Dead),是一种咒语,被写在莎纸草卷上,在人们死后被放入墓中。人们相信在亡灵书的指引下,人们就可以通过欧西里斯的审判。在古埃及的传说里,指引死者到冥王面前的不是勾命的小鬼,而是外形幻化成山犬的死神阿努比斯(Anubis),阿努比斯与荷鲁斯实际为兄弟关系。阿努比斯的形象为胡狼,或者胡狼头人身,图是图坦卡蒙墓出土的阿努比斯胡狼神雕像。

(阿努比斯胡狼神雕像)

来到地域这儿以后,古埃及人的亡灵将要通过42道由42位神灵守卫的冥界之门,在每一个门之前都要经过盘问,询问的内容则为死者生前的善恶,答出神满意的答案后即可通过(亡灵书中给出了准备好的答案)。据实回答完神灵的问题后是最关键的一关,死者会来到欧西里斯的王宫即阎王殿,在这里死者的灵魂用天平来称量,并接受地狱最终审判。在古埃及的观念中,灵魂和心脏有时候会等同起来,所以把称量灵魂说成是称量心脏(“Weighing of the Heart”)也没有错。称量灵魂时,是将死去的人心放在天平的一端,另一端放正义和真理女神玛特的羽毛。Maat的羽毛作为平衡物来称量死者的“心的重量”,若心比羽毛重,则说明这个人的灵魂已受污染,将被鳄鱼头、狮子河马身的怪兽阿密特吃掉;而如果心与羽毛等重,则会在祝福声中获得永生(应该是可以“转世”)。这与中国民间传说在地狱中诸如下油锅一类的酷刑想象稍有所不同。在古埃及人的宗教观念中灵魂是轻盈的,但做了坏事以后则会变的沉重。所以用人头鸟表示灵魂象鸟一样轻盈,也与灵魂由“道生一”的“一”这种质量很轻的原初物质生成一致。所以作恶多端的坏人都不会通过欧西里斯的审判。一旦天平上显示灵魂那边是沉重的,蹲在一旁的怪物阿米特立刻上前把死者的灵魂吃掉,那么这个人就不能在冥国得到永生,这就是形和神彻底全灭。而通过审判的人则会被领到欧西里斯跟前接受他的祝福并在冥国过上幸福的生活。这种死后要受审判的观念实际上也是一种道德约束,它制约着活人的社会行为必须符合全社会的道德规范。灵魂审判结果主要依赖于自身做恶事的多少。

月亮神托特和其妻子真理和正义之神玛特通常也出现在对死者的判决中。托特手中执笔册,用来记录东西。埃及人认为是托特神发明了书写,还相信他是冥府的书写员,死亡之书就是他完成的。人们还普遍相信他发明了不可思议的与外界隔绝的神术。在判决时,托托神形象狒狒或玛特形象坐在天平的上方。第十九王朝Hunefer莎草纸亡灵书绘画(Papyrus of Hunefer)描绘灵魂称量的典型场景,天平柱子顶端是正义之神玛特头像,天平的左边放心脏,右边放玛特羽毛,而月亮神托特则负责称量记录,阿努比斯正在调衡天平,怪物正扭头看着托特,等着托特神宣布称量结果,如果心的重量大于羽毛,怪兽就将吃掉心脏。

(第十九王朝莎草纸亡灵书绘画-Papyrus of Hunefer)

大英博物馆收藏着另一张著名的第十九王朝时期“阿尼的纸莎草(Papyrus of Ani)”绘画。画面上,去世的阿尼的灵魂被放在天平的一端,另外一端则是正义女神玛特翅膀上的羽毛。阿尼和他的妻子立在左面惴惴不安的看着。人头鸟Ba“巴”正在静观整个仪式。死神阿努比斯则蹲在那儿调整天平的精确度。鹮鸟头书记官托特正在等着记录称量的结果。天平的支柱上蹲着的狒狒则是托特神的化身。右下角则蹲着鳄鱼头、狮子河马身的怪物阿米特。42位神灵将围观这场审判,监督其是否公正,而阿努比斯将直接操纵着整个过程。

(阿尼的纸莎草画)

孟婆与归西


古埃及人传统是把金字塔或陵墓都修在尼罗河的西岸,与落日相对应。伊门泰忒(Imentet,或Amentet)是古埃及人信仰的一个女神,代表尼罗河西岸的大墓地或陵墓区。她经常是被描绘成头戴“西”象形符号的女人。她是死者的朋友和“西方乐土”的人格化。她经常出现在坟墓中,欢迎死者进入死后世界,即阴曹地府里的新的住处。

“西”古埃及象形字符标准是一个半圆坐在两个不等长杆子(或被认为是折叠布符号)的顶端。经常又可以看到一个隼鹰和一个鸵鸟羽毛站在半圆上方。有时候在这个字符右边还有一个山形和代表落日的半圆。这个字符就代表“西”或者“西方的”。

(西符号和头戴西符号的Imentet女神)

在埃及的西边是利比亚,古利比亚人喜欢在头上戴鸵鸟羽毛。利比亚原是下埃及尼罗河西岸的一个省。Amentet也是原利亚比省的一个女神,她被相信是住在沙漠边缘上的一棵树上,在那里她可以观察到阴曹地府的大门。所以古埃及人实际是用代表尼罗河西岸的几种符号来代表“西”:鹰站在两个杆子和半圆上,应是代表鹰站在尼罗河西岸沙漠边缘树上观察;用下埃及尼罗河西岸利比亚省的鸵鸟羽毛象征代表西;山和山上的半圆,代表西方落日。在中国人或佛教观念中,通常把死亡与“西方”联系起来,比如“归西”、“驾鹤西归”、“驭龙归西”、或者到“西方极乐世界”等。《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有“今日是重午,归西何太速?”为什么中国人会把死亡与西方联系起来呢,很多人以为这是与佛教有关,其实不然,把西与死亡联系起来应该都源于古埃及人。

甲骨文和金文中的“西”的原型应是古埃及代表“西”字(

)的几个符号组合:鸵鸟羽毛、半圆、不等长的两个杆子(或折叠布)。玛雅文字中的“西”下半部分也是一个十字太阳轮。而上半部分是一个拇指和食指对接的造型,当时西方的“主流”英国考古学家汤普孙认为这代表了“完结”的意思,即“太阳完结”表示“西”。一位苏联军官科诺鲁索夫从德国国家图书馆的废墟里捡到一本完好的玛雅手抄本书籍,他对破解玛雅文字很痴迷。科诺鲁索夫认为玛雅文字是表意和表音相结合的文字。他认为玛雅“西”上半部分手是表音的部分,而不是表意的“完结”。他知道玛雅语中这个符号读作chik'in,因此科诺鲁索夫认为这个手的符号应该理解为音节“Chi”的读音。而这个读音在我们中国人看来,几乎与“西”同音。如果把古汉字中“西”上半部翘起的一撇看作是一个大拇指,那古汉字的“西”和玛雅文字中的“西”在形和音上非常相似。而古埃及文中的鸵鸟羽毛也很象一个大拇指,这可能是时间久远后,迁徙出去的后人没有见过鸵鸟而误将鸵鸟羽毛当成大拇指,而且玛雅文字和古汉字“西”下半部分都是十字太阳轮。玛雅文中的“西”字其造型结构、内涵及发音与古埃及和汉字“西”的相似性并非文化巧合,而是文化同源现象表现。

(玛雅文字“西”)

在中国人关于死亡的传统信仰中,有孟婆汤一说。相传有一条路叫黄泉路,有一条河叫忘川,河上有一座桥叫奈何桥,走过奈何桥有一个土台叫望乡台,望乡台边有个老妇人叫孟婆,孟婆在阴间开有一家孟婆店,而她所住的地方就叫孟婆庄。传说当你离开这个世界去到另一个地方的时候,孟婆站在奈何桥前,她手里端一碗汤。当你喝下这碗汤,人世所有苦难都会被忘记,彻彻底底地与前世做了一个了断。同样地,在古埃及人信仰中,Amentet站在阴曹地府的入口,拿食物和饮料给死者吃喝,让死者忘记过去获得再生。对比中国人传统信仰,这是多么的相似!而从Imentet或者Amentet的发音看,与“孟”在发音上也非常相似。因此,可以相信中国传统信仰人物孟婆原型就是古埃及人神祗Imentet或叫Amentet。Amentet最初可能只是太阳落下的一个小地方名字,原本与葬礼无关。而太阳在西边落下又寓意死亡,Amentet地名随后被应用到坟墓和墓地仪式上。Amentet不仅成为死者土地的女神,也代表了阴曹地府名字和“西方”本身。把墓地建在尼罗河西岸的高地上,也与太阳西落和“归西”对应。

太阳船在古埃及灵魂信仰中有重要的作用。每天太阳神“拉”搭乘太阳船运行。负责太阳船运行的分别是天空之神努特(Nut)和大地之神盖布(Geb)。Nut负责白天12个小时的太阳船运行,Geb负责夜晚12个小时的太阳船运行。

(莎草纸画:天空之神努特和大地之神盖布)

太阳船被认为能够搭载着转世的国王和太阳神拉一起穿过天堂。根据太阳船外形所制的模型,也会被古埃及人当作陪葬品置入墓中,法老还会把大型太阳船实物埋在他们的墓葬附近。在1954年的时候,一位埃及考古学家在吉萨的金字塔中发现了胡夫国王的长43米的太阳船,该船由雪松木制成。专家们用了14年时间将1224块破碎的木板复原成太阳船。这艘有4500年历史的太阳船正在金字塔附近展出,它也是古代最大、最古老和保存的最完好的船只。

(复原的胡夫太阳船)

大地之神Geb职责之一是要把死者灵魂带到地下世界。古埃及人相信,生命是永恒的。为了不让死者在来世受困扰,古埃及人视死如生,还特地在墓中放置许多日用品和家具等陪葬物。对古埃及人而言,太阳每天早晨由东方升起,搭乘白昼之船渡过天河然后向西方落下;夜里,太阳乘夜间之船越过贯穿地底的大河,由西方来到东方。古埃及尤其是新王国时期墓葬中有很多反映法老乘坐太阳船“驾鹤西归”的描绘,或者描绘太阳神乘坐圣船巡游。

(古埃及人驾船西归描绘)

在中国,也有与古埃及人墓葬中驾驶太阳船类似的描绘。如《人物御龙》帛画,于1973年重新清理被盗的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时出土。画面正中绘一侧身执缰的男子,头戴高冠,身穿长袍,腰佩长剑,正驾御着一条状似舟形的长龙。龙首高昂,龙尾上翘,龙身平伏供男子伫立,龙尾上部站着一只长颈仰天的鹤,龙首下部有一向左游动的鲤鱼,人物上方正中画一华盖。

《人物御龙》

考古证明湖南长沙子弹库墓主为40岁左右男性,头骨与画中人物头部特征相似,一般认为这幅帛画中的人物是墓主肖像。“他被画成驾御游龙和由龙凤导引飞翔升腾,意在表示死者灵魂不朽,升归天国。这种主题反映了当时楚国流行的引魂升天意识”。本质上,可以认为《人物御龙》画中的所谓“龙”实际是一艘太阳船。其形式与古埃及太阳船极为相似。而船尾站立的鹤其原型正是代表归西的鹰。中国人词语“驾鹤西归”的原型,原本或应该是“驾鹰西归”。

对比中国华夏文明和古埃及文明:存在相似灵魂转世信仰和修炼文化;古汉字与古埃及的“西”在字形和含义上相似,都把死亡与西方联系起来;死者进入阴曹地府都要喝一个女神(孟婆,Imentet)的汤料以忘记过去,这些相似性是惊人的,绝不是偶然巧合,应是属于同一个族群同一种文化的传承!


版权声明:本文系文明基因(ID:bcrj-wmjy)原创。兵策儒剑 著作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转载授权、版权合作、读者投稿等事宜请发邮件至:1352343941@qq.co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