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报复性补偿”——我不需要,但我偏要

在网上看到一个问题:长大后你做过哪些“童年报复性补偿”的事?

下面的回答,简直就是“偷窥”了当代成年人的生活。

“小时候没有零花钱,每次看别人买东西都偷着看,还假装自己不喜欢,长大之后看见喜欢的东西就想买,然后成了月光族”;

“小时候很想要买那种纱裙、蓬蓬裙,但是我妈总是说穿不了多久就又长高了,或者以不好洗的原因拒绝,所以我现在赚钱了就给自己买了好多公主裙,不穿放着看我也舒服”;

“小时候总是假装懂事,说自己什么都不想要,现在有了女儿,她想要什么我都给她买,没有任何理由和借口”;

“小时候爸妈说我考到第一名就满足我一个愿望,等我考到第一名之后他们发现我的愿望是一台游戏机,就反悔了,现在把之前想玩的都买了一个遍”;

童年错过的那些事,等我们有能力之后,就会拼命去满足。

即使现在成年的我们已经不再需要,甚至那些东西对于我们的年纪有些幼稚,可还是会忍不住去“报复性补偿”。

补偿曾经那个没有被满足的自己,补偿遗憾了许多年的愿望,补偿错过的那些被爱的感觉。

就像曾经挨过饿的那一代人,不管什么时候都会保证家里有口粮,钱包里有钱。不管现在的生活条件如何,他们都在恐惧挨饿的感觉。

补偿心理本质上是一种防御机制,当我们因为各种原因受挫的时候,会不自觉用其他方式弥补这种缺憾,用来缓解焦虑,让自己心安。

寻求补偿是有一定的好处的,它让人可以维持心理平衡,积极的补偿还能激励人提升自己的能力。

可是,更多的人是陷入过度补偿的漩涡,拼命去填满,却怎么也填不满。

拼命补偿,到底在补偿谁

演员张歆艺曾经在一档综艺中讲过自己童年的一次经历。

有一次她想要一双白球鞋,妈妈承诺她考到多少名就给她买。她从来都没有像那次那么用功过,终于考到了那个名次。

可是妈妈还是没有给她买,那时候她就立下誓言,将来自己赚了钱,一定买很多很多的白球鞋。

果不其然,现在的她有足够的消费能力了,家里也摆着很多白球鞋。

其实想一想,现在的她真的还需要那双白球鞋,或者需要那么多的白球鞋吗?

不,那些鞋不是买给现在的她的,而是买给童年的那个小孩,买给自己内在小孩的。

一个人如果在生命早期发展受阻,情感受挫,内心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那么他的心理就会“卡”在那个时间段,在内心深处隐藏一个受伤的内心小孩。

那个小孩给成年的我们,不断带来困扰,他迫使我们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就比如有的人衣柜里的衣服都装不下了,可还是会买很多衣服。那是因为曾经没有被满足的自己,曾经有遗憾的自己在“迫使”他。

那个小孩在告诉他,买了那些衣服,你就能拥有被爱的感觉,你就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感。

可遗憾的是,内在的创伤,通过外在事物的补偿只能短暂起效。那些伤痛还会不断重复,内在的小孩并没有得到治愈,我们只能一次次被拖到受伤的模式中。

过度补偿,也填不满自卑感

孩子在小的时候,“控制欲”是非常强的,他们希望自己能够控制这个世界。

他们的主观全能感,让他们觉得母亲充分回应自己,给自己足够的爱,那是他们自己“创造”出来的,他们把母亲当成一个主观客体去“使用”。

父母充分的回应,充分被孩子“使用”,就能满足孩子的全能感。

理想的状态下,随着他们长大,内心积累了足够的安全感之后,就会与自己的主观全能感和解,能够接受外部世界的得失与挫折。

可是,如果他们的需求渴望被破坏,部分需求处于压抑之中,他们就会觉得是自己不够好。

长期发展下去,他们会觉得自己身处一个缺乏爱的世界,他不能从他人身上获得满足,只能靠自己来满足自己。

当孩子的自卑感强烈到他们害怕永远无法弥补过去,他们必须拼命追求补偿的时候,他们就不会满足于仅仅恢复平衡,而是会为了追求超常规的平衡而过度补偿。

长大后,一旦遇到能够让他们觉得自己足够好,觉得自己“配得上”的人或事,他们就会飞蛾扑火。

补偿机制,能平衡令人痛苦的自卑感。

我有一个朋友,非常喜欢买名牌包包。她的收入并不高,可是她却可以连续三个月省吃俭用,买一个一万块的包。

小的时候,虽然家庭条件并没有到很差劲的地步,可是父母一直给她灌输“我们很穷”的概念。

她听同学们都讨论那些她只从电视上看到过牌子的鞋子,想让妈妈也给她买一双。妈妈就会很悲情地告诉她:二百块的鞋子,是我们这样的人家能想的吗?

每次她想要稍微好一点的东西,妈妈都会告诉她,我们这样的家庭,配不上这样的好东西。

现在的她,不断买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东西,就像是在与过去的自己对话,她在告诉自己:你配得上好东西,你值得更好的东西。

《理解人性》一书中说:心灵一旦处于自卑感的压力下,或者受到认为自己弱小而无助的想法的影响,就会尽其所能想办法将“自卑情结”征服。

只有过度补偿,才能缓解自己“不如别人”的自卑感。

放过自己,放过孩子

我们成年的世界,其实没有什么新鲜事,都是在重复童年的模式。

有很多时候,我们的选择,我们做的事情,都滞留在儿童阶段。

也许有人会问:难道为了让孩子没有创伤,就要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吗?

当然不是。

对孩子来说,生活环境固然重要,可并不能成为衡量其不安全感和自卑感的标准,更重要的是——他对不安全感和自卑感的理解。

也就是说,我们做了哪些事情,让孩子会认为自己是不好的,认为生活环境是不安的。

这就像是有的家庭贫穷,孩子却并不会自卑;有的家庭富裕,孩子却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有的家庭是单亲,孩子却内心富足;有的家庭健全,孩子却充满不安。

我们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借助于有意识和潜意识地补偿儿童的不安全感,来对儿童施加影响。

①对待孩子的合理需求,尽量满足。

比如孩子想吃个冰淇淋,啃个炸鸡,这都是合理的要求,让孩子尝试一下没有什么坏处。不要总是担心拉肚子,只要选个安全卫生的就好。

即使有不能满足的时候,也要让孩子理解到,并不是因为他不好,而是因为哪些客观原因导致的。

同时要看到孩子内心真实的需求,他们是渴望爱,渴望关注,渴望接纳,还是渴望理解,都要有积极的回应。

②对于不安的自己,合理补偿。

如果我们自己曾经是那个没有被满足的孩子,那么就应该用合理的方式疗愈。

过度补偿的确爽,可是也后患无穷。它不能解决实质性的问题,还会让我们沉浸在虚假的满足中。

找到自己没有被满足的那个时刻,尽可能详细地想象自己在那时的心理和神情,然后用已经长大的自己,与那个小孩对话。

告诉他:曾经的你,的确受过伤。但是现在你已经长大,已经有了自己保护自己的能力,没有人能够继续伤害你,你不必再担惊受怕。

能让你强大的,唯有搀扶着你前进的自己。   

(0)

相关推荐

  • 高情商父母警惕:如果孩子有3个表现,说明很自卑

    心理学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提到:自卑感从婴儿期就存在,这源于弱小的孩子对成年人的天然依赖.但若随着成长发展到某种程度,也必然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高情商父母警惕:如果孩子有3个 ...

  • 自卑的孩子,有这几种前兆

    文|暖心 本文由|萨提亚育儿(satiryuer) 授权发布 朋友聚会上,遇见一个令人心疼的女孩. 她总是一个人缩在角落里,看着嬉戏打闹的伙伴们,很羡慕,却不愿意和他们玩. 妈妈问她:"你怎 ...

  • 10多年过去了,200斤的我还要坐摇摇车

    前不久,一个网友的故事,引发千万人集体共鸣. 他说,小时候很想坐摇摇车. 可家人觉得很幼稚,不让他玩,他只能眼巴巴看着别的小孩玩. 长大后,一米八高个的他,经常一个人去坐摇摇车,一有钱,就拼命去坐. ...

  • 孩子内心自卑的四种表现,父母一定要重视

    生活中有的孩子非常的沉默,不爱说话或异常怯弱,无论做什么都要跟着家长.多数的人都会觉得这个孩子的性格腼腆,但其实这当中有着很大一部分的孩子并不是腼腆,而是因为教育问题而造成的内心自卑,自卑是一种性格缺 ...

  • 孩子的报复性补偿思维。

    大家好,我是江晓. 前几日有位妈妈找到我,一脸担忧的给我说了自己儿子的情况. 这位母亲讲究科学喂养,知道零食虽然好吃,但是添加剂众多,对发育中孩子的身体有害而无益,所以她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严格的控制孩 ...

  • 溺爱孩子,其实是在补偿童年自己

    溺爱孩子,其实是在补偿童年自己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表述:"如果我有了孩子,一定不让他走我的老路","孩子千万不要像我一样受苦--"于是,很多家长教育孩子不从实际 ...

  • 【心理学科】溺爱孩子,其实是在补偿童年自己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心理学科] 溺爱孩子,其实是在补偿童年自己 文/周瑞玲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表述:"如果我有了孩子,一定不让他走我的老路"," ...

  • 溺爱孩子,其实是在补偿童年的自己

    家长对孩子的补偿心理的类型和误区有哪些?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表述:"如果我有了孩子,一定不让他走我的老路","孩子千万不要像我一样受苦--"于是,很多家长教育孩 ...

  • 【重磅】补偿报复性消费来临?疫情下首个三八女神节来袭!

    导读: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这一年注定不平凡.在共抗疫情的大环境下,抗疫一线涌现出一批女性医务工作者.基层社区工作者.各行各业的普通女性等等,让大家见证女性的力量.疫情下首个三八女神节来 ...

  • 报复性消费?其实是一种给自己的补偿

    防疫期间,人们的外出受到种种限制,也因此与各种美食暂时绝缘,大家都盼望着在疫情结束后,约上三五好友,找一间熟悉小馆,围着热气腾腾的火锅,在长期的压抑之后找到一个释放的出口. 目前随着各地疫情缓解,餐饮 ...

  • 《人生感悟荟萃:一个成年人性格上的种种不足,大多是在童年埋下的种子》

    一个人成年以后在性格上的种种不足,大都可以在童年找到原因.他的童年经历,已经为他长大以后的心理发展埋下了一颗种子,决定了他的走向. 人生中给自己时间,不要焦急,一步一步来,一日一日过,请相信生命的韧性 ...

  • 《小谢尔顿4》来啦!豆瓣9.5,讲述生活大爆炸里谢尔顿的童年

    在国产剧里,<家有儿女>是家庭剧中的经典,没有狗血的剧情,围绕家常话短,一集一个小故事,原班组合拍的只有两部,完全看不过瘾. 时隔多年,在美国终于推出了一部可以与<家有儿女>媲 ...

  • 儿童剧情片合集|带你感受不一样的童年!

    <小鞋子> 励志片,一部值得N刷的电影. 一部讲述生在伊朗贫困家庭的小孩,围绕一双鞋子讲述了小孩的生活. 电影有两大看点,一个是贫困的伊朗人的生活方式,另一个是小孩追求目标的执着与对生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