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蒋维乔先生《因是子静坐养生法》一书摘抄,静坐养生经典之作
蒋维乔
京武功夫如是说:
感谢头条的朋友们热心互动。小编会继续梳理关于传武、功法、养生及人物故事的内容搜集整理。今天我们分享一下静坐的经典图书。蒋维乔先生的《因是子静坐养生法》很适合大众。以下为摘抄笔记。
一、静坐经历
1、少年时多病
我自幼多病,消瘦。28岁时,我兄长因肺痨病死,并传染了我,我咳嗽咯血,连喝了三月的中药都没效。我非常惊恐,怕步我哥后尘。所以下定决心,不再吃药,隔绝夫妻生活,一个人关到一个房子里练静坐。
2、开始练静坐
刚开始练静坐时,每天早上3、4点起床,坐一两个小时。然后吃点东西后,跑到人少的地方呼吸清新空气,7、8点回家。回来后,看看书,10点又再静坐。12点吃午餐,饭后在家里散步。3点练琴,娱乐下心情,6点又静坐。7点吃晚饭,八时后散步,9点又静坐,10点后睡觉,每天如此不间断。
3、刚开始坐时很艰难
当时因为怕死,所以练得过猛。每次入坐,妄念横生,我越想压制反而妄念越多。呼吸也是,越想调节呼吸,呼吸反而越不顺,肺部像有东西塞住一样(也有可能是病情影响)。但我也没其它好法子了,只能坚持下去。后来有个前辈和我说,初学的话,不要过于压抑念头和呼吸,顺其自然就好。
我于是改变方法,静坐时任其自然,过了些时日,情况开始好转。
4、第一次丹田震动
还没练静坐前,我身体很差,出去步行不到一公里,就腰酸腿软要休息了。
练了两个月后,走上5公里都没觉得疲劳。
每次静坐时,会觉得丹田有一股热力,往来动荡。
练静坐到85天时,丹田突然震动,身体也摇晃起来; 感觉这股热力冲开尾闾,沿夹脊上达头顶,我非常惊奇。连续6天后,震动渐止。
从此,每次静坐时,就觉得这股热力自然上达头顶,沿着熟路而行。以前所有的腰酸、头晕、耳鸣、目眩、咯血等病,一下全好了;唯有肠胃炎还没全愈,但也没有加剧了。
5、第二、三次之震动
静坐到150天时,我每次都能坐3个小时,觉得身心如太虚,一尘不染,非常愉悦。
我见病情基本痊愈后,就结束这种专一打坐的生活,开始上班工作,改为每天早晚打坐两次。
一年后,有天早上静坐时,丹田再次震动,和上次一样,冲击尾闾直到头顶后部,即道家所谓的玉枕关。连震三天,后顶骨酸痛。后来忽觉顶骨或然若开,这股热力就在头顶上盘着,是为第二次之震动。
又过了10个月,丹田又震,热力盘旋头顶,从面部下至胸部,复归丹田,震动即止,是为第三次之震动。
自此之后,每次静坐,这股热力都从后背升到头顶,再从面部下降归入丹田,循环不断。
如平时患感冒,觉身体不适的时候,就可以将这股热力扩向全身,连指尖和毛发都能感应到,热出一股汗后,感冒就好。
和朋友一起登山,走几十里山路都不觉累,有一次,在大暑天中走了50公里,都没有疲劳感觉。
我今年83了,还耳聪目明,手轻脚健,终年没有疾病,连感冒也很少;碰到气候突变或阴雨潮湿时候,别人都感到不舒服,我则依旧一样,身体十分舒爽。
二、静坐方法
1、身体的姿势
双盘膝:筋骨柔软的人适用,就是把左脚小腿架在右股上面,使左脚掌和右股略齐,再把右脚小腿牵上,架在左股上面;这时候两脚掌向上,两股交叉,好像三角形,这叫做'双盘膝'。这种双盘膝姿势,不容易学,不必勉强。
单盘膝:坐时把左脚小腿,架在右股上面,右脚放在左股下就得了。这比双盘膝容易得多。它的缺点,是左膝盖不能够紧贴坐垫,入坐稍久,身体要向左边歪斜;只要你自已觉得歪斜,慢慢改正,也没有妨碍的。
下盘法:倘若老年的人,连单盘也做不到,那就把两小腿向下面盘,也可以的。不过两膝盖都落了空,更容易歪斜,应随时注意改正。
初学盘腿时,入坐略为长久,必感觉两脚麻木,此时可以徐徐放开,等到不麻木时再盘;或就此起身散下步,然后再坐都可以。
2、两手的安放
两手应该宽松,丝毫不可着力,把右手背放在左手掌上面,轻轻搁在两小腿上,贴近小腹。但如在平坐时,也可以将两手放在两大腿上部,掌心向下,自然的放平。
3、头部的姿势
练习时,头颈,面孔,眼睛,嘴巴的动作都要注意:头颈要平直,面孔朝前,眼睛轻轻闭合,嘴巴也要闭,不可张开,舌头抵住上颚。
4、精神的集中
静坐的时候,要把精神集中在小腹部(即脐下约一寸三分的部位,称'下丹田')。初学的人,通常胡思乱想,妄念很难消除。
怎么办呢?到静坐时候,把一切事物放下,拿全副精神集中在小腹,如果妄念又起,就再放下,这样反覆练习,久而久之,妄念自然会逐渐减少,以达到无念的境界,这是最上乘的方法。
如初学者觉得这还不行,可以轻闭两眼至微露一线之光,眼观鼻尖,这叫做'目若垂帘'。静静的自然以鼻呼吸,口也须自然闭合,遇有口津多的时候,可缓缓分小口咽下。最要紧的仍在自然的意守下丹田。
还有一种'数息'的方法,一呼一吸叫做'一息',从一数到十,周而复始,使精神自然集中。
而最重要点,仍是在于'意守下丹'。这几种方法,都是最妥善安全的,每个人觉得哪种最舒服,就用哪种好了。
5、对症散乱、昏沉
初学的人,有两种现象:一是散乱,没法子把情绪安定下来;一是昏沉,时时要打瞌睡。
大概初学的人,起先都是容易散乱,无法收敛,练习稍久,妄念减少,就容易昏沉。这是学静坐者的通病。
治散乱的毛病,应该把一切念头,完全放下,专一注意在小腹中间,自然能够徐徐安定。
治昏沉的毛病,应该把念头提起,专注鼻尖,把精神振作起来。
很多时候,人们因为白天劳累,晚上静坐,容易昏沉; 早上起来静坐,精神好,就不昏沉了。
6、呼吸的练习
1)呼吸气息的出入,应该极轻极细,连耳朵也听不见出入的声音。
2)气息应该慢慢的加长,让它达到小腹;但要纯乎自然,不可用力。耐心练习,久后就OK。
7、静坐时间
1)早晨起床和晚上睡觉前各一次为宜,否则每日至少必有一次静坐。
2)静坐时间越长越好,当然不必有意求长,顺其自然就好。
8、坐前坐后的调身
静坐时须要解衣宽带,从容入坐,然后把身体左右摇动七、八次,感觉坐得端正和稳当后,开口吐出胸腹中之气,吐毕,把舌头抵上腭,由鼻徐徐吸入清气三次至七次,然后闭口,舌抵上腭,再轻闭两眼,正身端正,兀然不动,坐久若微觉身体或有俯仰斜曲,应随时轻轻矫正,这是坐时调身的方法。
静坐结束后,应开口吐气十数次,令身中热气外散,然后慢慢的摇动身体,再动肩胛及头颈,再慢慢舒放两手两脚;再以两大指背互相摩擦生热以后,擦两眼皮,然后开眼,再擦鼻头两侧,再以两手掌相搓令热,擦两耳轮,再周遍抚摩头部以及胸腹、背部、手臂、足腿、至足心而止。坐时血脉流通,身热发汗,应等待汗干以后,方可随意动作,这是坐后调身的方法。